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破晓时分

作者:叙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六点三十分,鑫屹集团顶层的会议室已经灯火通明。


    裴嘉念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深蓝色的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只穿着一件真丝白衬衫,袖口挽至手肘。


    她手中拿着激光笔,在投影幕布上划过清晰的轨迹。


    "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我们的三步走策略需要立即调整。"她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第一步,稳住现有资金链。第二步,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第三步,重塑市场信心。"


    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资金流向图和数据模型。在座的十几位高管都是商界老将,此刻却都专注地听着这位年轻总裁的分析。


    "李总监,"裴嘉念转向财务总监,"我需要你在今天下午三点前,完成对所有可变现资产的评估。"


    "王总,"她又看向运营总监,"重新核算项目成本,我要看到三个不同紧缩程度下的运营方案。"


    她的指令一个接一个,条理清晰,不容置疑。窗外的天色渐渐亮起,晨曦透过落地窗,为会议室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当最后一位高管领命而去时,墙上的时钟指向八点五十分。


    裴嘉念回到办公室,助理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一杯黑咖啡和一份全麦三明治。


    她快速浏览着待会儿谈判要用的资料,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姜悦觅发来的消息:"今晚八点,《她的选择》第一期录制,别忘了哦!给你留了最好的位置。"


    裴嘉念微微一笑,回复了一个"好"字。这是她们之间的约定。


    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支持彼此的梦想。


    上午十点,谈判会议室。


    德方代表团的成员已经就座,为首的施密特先生表情严肃。


    这是一家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精密仪器制造商,是"智慧谷"项目急需的技术合作伙伴。


    "裴女士,"施密特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开门见山,"我们很欣赏贵公司的愿景,但对贵团队的技术执行能力存有疑虑。"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鑫屹的高管们面面相觑,翻译正准备开口,却被裴嘉念抬手制止。


    她微微一笑,用流利的德语回应:"施密特先生,我想您可能对我们团队的实力还不够了解。"


    流利的德语让德方代表们都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表情。


    裴嘉念不慌不忙地打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调出一份详细的技术方案。


    “这是我们针对贵公司产品特性制定的本土化方案,"她切换着屏幕上的图表,"特别是在温度控制系统方面,我们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应对临清特殊的潮湿气候。”


    施密特先生戴上眼镜,仔细查看着方案。


    会议室里只剩下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很有意思的想法,"良久,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是,这个方案的执行难度很大,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平。”


    “这正是我们选择与贵公司合作的原因。"


    裴嘉念从容不迫,“鑫屹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过十五年。而且,”


    她顿了顿,露出自信的微笑,"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可行性验证。”


    她示意助理分发一份厚厚的测试报告。德方代表们传阅着报告,不时低声交流。


    谈判持续了两个小时。


    当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时,窗外的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会议室。


    送走德方代表,项目总监忍不住感叹:“裴总,您刚才真是太厉害了。我们都不知道您的德语这么好。”


    "在LSE读书时选修的。“裴嘉念轻描淡写地带过,"通知技术团队,下午一点开会,我们要尽快把合作细节落实。”


    下午两点,裴嘉念出现在“智慧谷”项目工地。她换上了一身休闲装,头戴安全帽,脚踩防滑鞋,与上午在谈判桌上的形象判若两人。


    “这里的地基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她指着施工图纸,对身边的工程师说,"临清的地质条件特殊,传统的施工方案可能需要调整。”


    总工程师惊讶地看着她:"裴总对建筑工程也很了解?"


    “我父亲从小就带我巡视各个工地。”裴嘉念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中捻了捻,"看得多了,自然就懂一些。"


    在巡视到三号厂房时,她突然停下脚步。


    “这个脚手架搭得有问题。”她指着高处说,"横杆间距过大,而且固定不够牢固。"


    安全主管赶紧上前解释:"这是按照标准方案搭建的。"


    “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


    裴嘉念语气严厉,“最近风力较大,这样的搭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立即停工整改!”


    她的果断让在场的工人们都肃然起敬。没有人想到,这位看似娇弱的年轻总裁,竟对工地安全如此了解且严格。


    下午四点,就在裴嘉念准备离开工地时,助理匆匆赶来,脸色凝重。


    “裴总,出事了。《财经周刊》刚刚发布了一篇报道,质疑''智慧谷''项目的资金链问题。”


    裴嘉念接过平板电脑,快速浏览着报道内容。文章措辞尖锐,直指鑫屹集团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通知公关部,一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


    她冷静地吩咐,“另外,联系《财经周刊》,我要在明天上午召开记者招待会。”


    “记者招待会?”助理惊讶地问,“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先冷处理吗?”


    “不,”裴嘉念目光坚定,“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主动发声。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晚上七点,裴嘉念回到办公室。


    公关团队已经准备好了记者会的相关资料,但她仍然亲自审核每一份文件,核对每一个数据。


    "这里需要补充上个月的资金流水证明,"她指着某处说,"还有这里,要附上第三方审计报告。"


    当她终于满意时,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九点。她这才想起与姜悦觅的约定,连忙拨通电话。


    "对不起,桃子,我这边临时有个紧急情况”


    "没关系,"电话那头的姜悦觅声音温暖,"工作要紧。不过你要答应我,别太累着自己。"


    挂断电话,裴嘉念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她打开邮箱,开始研究竞争对手的最新动向。


    在一份市场分析报告中,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最近几家原本对"智慧谷"项目持观望态度的公司,突然改变了立场。而这些转变,似乎都与某个神秘力量的介入有关。


    更让她意外的是,在翻阅一份技术文档时,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标记,那是顾晏郁在大学时期常用的一个特殊符号。


    深夜十一点,裴嘉念终于做出决定:调整原有的保守策略,采取更积极的进攻姿态。


    这个决定风险很大,但她相信自己的判断。


    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了片刻,醒来时窗外已经泛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上午八点,好消息接踵而至。


    欧洲某银行突然批准了一笔巨额贷款,正好解了鑫屹的燃眉之急。


    技术团队也传来喜讯,成功攻克了一个关键难题。更让人意外的是,几家重要的合作伙伴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对"智慧谷"项目的支持。


    所有这些转机,似乎都在印证她昨晚的猜测。


    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裴嘉念望着这座苏醒的城市。


    阳光洒在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手机响起,是姜悦觅发来的节目改期通知。裴嘉念回复确认后,整理了一下衣领,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这只是开始。在商场的征途上,从来都没有终点。但此刻的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她都能找到破晓的方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