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山非遗礼盒”热销的势头刚起,林墨就接到了张婷的紧急电话:“林总,给我供黄豆的李叔说,以后不能给咱们供货了,说是‘惠民优选’跟他签了独家协议,还预付了半年的货款。”挂掉电话没多久,刘胖子的消息也传来——三家联合的超市找到了振山的五位核心供货商,要么以高价签独家,要么威胁断绝合作,短短三天,振山的生鲜和粮油供货量就减少了三成。这场早有预谋的联合打压,比之前的单店冲击更狠辣,直指振山的供应链根基。
更恶劣的手段还在后面。“惠民优选”联合另外两家超市,在老城区各社区门口摆起“促销台”,一边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同类商品,一边派导购散布谣言:“振山要倒闭了,海外的矿生意亏了钱,现在都在清库存甩卖”“他们的老手艺商品都是小作坊做的,卫生不达标”。有不明真相的街坊来振山询问,甚至有老人拿着刚买的豆腐乳来退钱,担心吃了不安全。赵天磊在配送时,还遇到过对方导购故意拦着顾客,谎称振山的配送车“装过过期商品”,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内部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联盟超市的老方急匆匆找到林墨,脸色凝重:“林总,‘惠民优选’找我谈了,说只要我退出联盟,就把我的超市改成他们的加盟店,还能给我一笔加盟费。现在有两家小超市的老板已经动摇了,说再扛下去就要亏光了。”供应链管理部的员工也有些慌神,有年轻员工私下问刘胖子:“咱们要不要也找些小供货商应急?哪怕价格高一点也行。”团队会议上,原本坚定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焦虑。
“慌解决不了问题,他们越是打压,越说明他们怕我们的‘人心’。”林墨把外公的日记放在会议桌中央,“当年外公面对供销社的挤压,靠的不是低价,是街坊的信任。现在我们也一样,供应链能被切断,但人心切不断;谣言能被散布,但口碑改不了。”她迅速制定了三套应对方案,第一时间启动“供应链保卫战”——刘胖子牵头对接周边县区的农户和老供货商,苏哲联系海外侨胞商会,从东南亚进口优质大米和粮油,同时开放振山的“社区直供基地”,组织街坊自己种植的蔬菜进场销售,确保货架不空置。
针对谣言攻击,林墨选择“透明化破局”。她在振山各门店门口设立“阳光公示栏”,张贴所有商品的质检报告、供货商资质,甚至把张婷的豆腐坊、陈小雨的丝绸店变成“开放工坊”,邀请街坊随时参观制作过程。周铁根带着社区的老人代表,去“社区直供基地”实地考察,老人们亲眼看到绿油油的蔬菜、标准化的种植流程,回来后主动帮振山澄清谣言:“振山的菜都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那些瞎话不能信!”林墨还邀请本地媒体来采访,把海外矿区的合作协议、非遗礼盒的销售数据公之于众,用事实击碎“倒闭”的谎言。
最关键的“客源保卫战”,林墨走的是“情感联结”路线。赵天磊的社区服务部推出“邻里互助周”活动,免费为独居老人上门体检、打扫卫生,配送员在送菜时,特意带上老槐树的新叶,送给街坊当纪念;苏哲优化会员系统,为长期支持振山的老街坊升级“终身荣誉会员”,享受购物折扣和优先服务;林墨则牵头组织“老城区故事分享会”,邀请街坊们来讲和振山的故事,那些“外公赊给王婶红糖”“赵天磊暴雨天送药”的往事,让不少街坊红了眼眶,也让更多人看清了联合打压的真面目。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突发的暴雨天。当天下午,“惠民优选”的配送车因路况差陷在泥里,承诺的“极速达”全部延误,不少订了菜的街坊只能饿着肚子。而赵天磊的应急配送队,穿着雨衣、扛着菜筐,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物资送到每一户家里,有队员滑倒在泥里,爬起来第一件事是保护菜筐不进水。这一幕被街坊拍下来发到网上,配文“能在暴雨天送菜的,只有振山”,迅速在本地刷屏,当天振山的线上订单量反而增长了五成。
联合打压的一方很快出现裂痕。“惠民优选”的低价补贴难以为继,半年就亏了数百万,开始拖欠另外两家联合超市的返利;被他们签下独家协议的供货商,因为销量下滑、回款慢,纷纷要求解除协议,转而重新和振山合作。之前动摇的联盟超市老板,看到振山的韧性后,主动回来道歉:“林总,我差点犯了糊涂,以后跟着振山一条心。”
当“惠民优选”的老城区门店因亏损被迫缩减规模时,振山的第三家连锁门店“振山老街店”正式开业。开业当天,街坊们排起了长队,张婷的豆腐坊前挤满了人,陈小雨的丝绸店挂着“侨胞定制款”,海外矿区的矿石标本也成了特色展品。刘胖子拿着新的供应链协议走进办公室,脸上满是笑容:“林总,现在周边的供货商都主动找我们合作,说跟振山做生意踏实。”
林墨站在新门店的“阳光公示栏”前,看着上面街坊们写下的“信任”“安心”等留言,又看了看窗外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心里格外踏实。同行的联合打压,没有打垮振山,反而让振山的“人心根基”更牢固,让“共生”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她知道,商业竞争从来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坚守初心的较量——守住人心,就守住了振山最坚硬的铠甲,也守住了外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喜欢外公的神秘遗产请大家收藏:()外公的神秘遗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