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17区生物实验楼的爆炸来得毫无预兆。
先是灯光疯狂闪烁,如同垂死者的最后喘息,随后整栋建筑深处传来一声闷响,地面随之轻微震动。江易正俯身在显微镜上,察觉到异常时刚直起腰,第二波更剧烈的爆炸就发生了。
这次是真正的冲击——墙壁扭曲,实验器材从架上震落,刺耳的警报声瞬间撕裂空气。通风系统超负荷运转,却驱不散那股刺鼻的化学物质与烧焦蛋白质混合的气味。走廊传来奔跑声和叫喊声,紧急照明灯投下惨白的光,在滚滚浓烟中切割出诡异的阴影。
江易扶住摇晃的实验台,透过观察窗看到远处主实验室已是一片火海,橙红色的火光在防爆玻璃后张牙舞爪。
“博士!这边!”半谢停冲进实验室,脸上沾着烟灰,平日一丝不苟的头发凌乱不堪,“研究所完全塌了,我们必须立刻撤离!”
江易却转身走向对面的安全门:“等等,我得去查看007的情况!”
半谢停一把拉住他:“太迟了,博士!那区域已经被封锁了!”
就在这时,他们手腕上的终端同时震动,一条紧急通知闪现:“高危实验体007已逃离收容。最后信号来源:H826区研究所。”
江易盯着那行字,脸色变得铁青。
……
半小时后,在E区边缘的安全屋内,江易盯着终端上007的最后定位信号,眉头紧锁。
“H826区?那个和我们势同水火的H区?”他转向正在整理□□件的半谢停,“你确定这不是让我去送死?”
半谢停头也不抬,继续手中的工作:“嗯哼。”
“我是认真的,停。”江易提高音量,“上次我们的人和H区发生冲突,三名研究员被扣了两个月才放回来。我是007的创造者,他们要是发现我的身份——”
半谢停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没办法,007只听您的话。”
“可以远程发送指令吗?”
“它的通讯模块在爆炸中损坏了,只能接收近距离信号。”半谢停将一套身份文件推到江易面前,“研究过程全程机密,除了E区的上层和我,没人认识您。”
江易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H区的人不是傻子,他们一定会怀疑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的‘新研究员’。”
“身份信息什么的都帮您弄好了。”半谢停语气平静。
半谢停将一份电子公告投射到屏幕上:“正面交涉绝无可能,潜入盗窃更是下策。但是,H区研究所刚刚发布了全球招聘启事,面向所有区招募顶尖研究员。”
江易瞬间明白了助理的意思,他凑近屏幕,快速浏览着招聘要求和岗位设置:“……基因编辑与异种生物适应性研究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岗位。这专业方向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以您在学界的匿名声望和这份完美的、无E区背景的‘新身份’,”半谢停又推过一份厚厚的身份档案,“通过他们的层层考核,拿到这个职位,对您而言轻而易举。这是唯一能合理、长期接触他们核心研究,并找到007的方法。”
江易翻看着那份几乎无懈可击的身份档案——一个来自中立区的、才华横溢又背景干净的科学家“江易”。
他沉默了片刻。
“考进去,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但事情绝不会简单。”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007不是普通的实验体,它极具智慧且隐匿能力极强,H区的人未必能立刻发现它,而我们要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找到并回收它,无异于大海捞针。一旦开始,就不可能短时间结束。”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帮我准备吧。这次去,我已经做好了至少一年无法返回E区的准备。你需要彻底切断与我的明面联系。”
半谢停神色一凛,收起了之前略显轻松的态度:“一年?博士,这太冒险了!那边的环境……”
“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江易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007的价值你我都很清楚,绝不能落入H区手中。既然选择了最艰难的路,就要走到底。替我准备好一切,尤其是他过去几年的研究细节,必须经得起H区最严苛的背景调查和学术质询。”
江易翻看着厚厚的身份资料,惊讶地发现里面连他假身份的学术论文和工作履历都一应俱全。
“你们早就准备好了?”他敏锐地察觉到什么,“这次爆炸...是不是有内情?”
半谢停避开他的目光,整理着桌上的物品:“高层认为这可能是人为破坏,但目前没有证据。找回007是首要任务,它体内的新型生物基因如果被H区破解,我们十年的研究优势将荡然无存。”
江易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接过那叠身份文件。
“放心的去吧!”半谢停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会在这里做您的后援。”
江易看着窗外H区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与E区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H826区研究所的招聘考试设在主楼的环形会议中心。与E区充满未来感的银白色调不同,H区的装潢以深胡桃木和青铜为主,显得厚重而充满学术压迫感。
江易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陆续进入考场的竞争者。他们大多神情紧张,反复翻阅着资料。而江易只是平静地观察着这个陌生的环境——这里的空气循环系统带着一种特殊的消毒水气味,与E区截然不同。
笔试开始。试卷上的题目对于普通研究员来说确实刁钻,涉及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知识。但江易翻阅时,嘴角几乎难以察觉地微微上扬——这些所谓的“难题”,有近三分之一的理论基础,恰恰源自他那些未曾公开、仅以匿名方式发表在特定学术网络上的研究。
江易快速浏览一遍,心中已有答案,但他刻意在几道中等难度题目上修改了步骤,让解法看起来新颖但略嫌繁琐,而不是最简洁优美的。对于那几道超纲题,他则只写出了一半推导过程,随后留下一个看似因“思路卡壳”而导致的错误。
“时间到。”考官收卷时,瞥了一眼江易那写得满满当当但似乎有几处明显“失误”的卷子,没说什么。
实操考核在P4级基因实验室进行。任务是使用CRISPR-Cas12e系统对一段高度不稳定的基因组进行定向修饰——这正是江易博士论文的课题延伸。他操作得极其谨慎,每一个步骤都比正常速度慢半拍,在基因电穿孔的关键参数设置上,他假装犹豫了片刻,最终设定在一个“安全但非最优”的数值。
结果令人满意:编辑成功了,但效率恰好停留在78%这个“良好”而非“卓越”的区间。一位观摩的考官微微点头,对同事低语:“基本功很扎实,就是在大规模基因操作上还欠缺些火候。”
最终面试时,七位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家坐在长桌后。主考官是位目光如炬的老者,他翻看着江易的答卷:“江易博士,你的基因编辑实操成绩尚可,但理论部分最后几道大题似乎完成得不太理想?”
江易适时地流露出些许窘迫:“是的。特别是关于**型PAM序列的识别优化,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持。”这个回答半真半假——他确实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但此刻他必须是个“尚有不足”的学者。
“为什么选择H区的基因编辑项目?”另一位考官追问。
“H区在基因治疗领域的临床转化成果令人印象深刻。”江易的回答既专业又谦逊,“我希望能在这个顶尖平台上,将我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他刻意避免提及任何敏感技术细节。
面试结束,江易随着其他考生一同走出大楼,神情平静,混在人群中毫不显眼。他知道,这种“优秀但不惊人”、有潜力可挖的形象,才是最不会引起警惕的。过于完美反而会招致最严苛的背景审查。
面试结束后,江易和其他几名通过初步筛选的研究员被一名行政人员领着,前往研究所的生活区。穿过数道需要权限认证的门禁,他们抵达了一栋与科研主楼相连的附属建筑。这里的风格依旧冷硬,但总算多了些生活气息。
他被分配到了B栋7层的一间四人宿舍。推开门,是一个简洁到近乎刻板的房间,四张单人床分列两侧,已经有三个人在了。空气中浮动着一丝属于Alpha的、彼此试探又相互克制的气息。
听到开门声,三人的目光同时投了过来。
离门最近的下铺,一个身形高挑、面容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年轻男人率先开口,他的目光在江易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哟,来了个颜值能打的。林砚,生物信息学。”他自我介绍道,语气轻松,与其他研究员常见的严肃截然不同。
“江易。基因编辑组。”江易言简意赅,目光扫过另外两人。
靠窗的两个床位显然是兄弟俩,容貌有六七分相似,都是利落的短发,眼神沉稳。年长一些的坐在下铺,身形更为健硕,他朝江易点了点头,声音沉稳:“行随,机械自动化。”他随即指了指上铺正低头调试一个精密部件的弟弟,“我弟弟,行淮,同组。”
行淮抬起头,露出一张更显锐气的脸,他冲江易简短地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便又沉浸回自己的世界里。
江易将自己的行李放在唯一空着的上铺——正好在林砚的上铺。
林砚倚在床头,视线跟着江易的动作移动,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基因编辑组可是香饽饽,竞争激烈得很。看来江博士不仅长得好看,本事也不小。”
这话语里的调侃意味明显,行随微微蹙眉,似乎觉得林砚有些轻浮。行淮则头也没抬,仿佛没听见。
江易铺床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语气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通过考核而已,谈不上本事。”他既没有接林砚关于样貌的话茬,也没有表现出被冒犯的样子,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行随接过话,语气务实:“食堂在东侧附楼,错过饭点就只有营养剂。实验楼晚上十点后门禁等级会提升,新人权限可能受限,注意时间。”
“多谢提醒。”江易点头,这信息很实用。
林砚却轻笑一声,依旧看着江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些地方,我知道怎么绕开监控……有机会可以带你熟悉熟悉环境。”
江易终于低头看了林砚一眼,对方眼中闪烁着兴趣和某种挑战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