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的“绿洲屏障”成功建立后,整个幸存者基地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层无形的护甲虽然还远未达到完美的程度,但它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交谈的声音也响亮了许多。这支由守护者、前联邦成员、流浪者和前驱逐者构成的多元群体,在共同见证了奇迹之后,初步形成了“我们”这个共同体的认同感。
然而,现实的考量,如同潮水退去后露出的礁石,冰冷而坚硬地摆在领导核心面前。
**场景:晨曦大厅 - 决策会议**
柔和的生物光照亮了圆桌旁每一张凝重的面孔。陈远、澹台凤舞、艾文长老,以及几位新推选出来的各方代表——包括前联邦工程师代表李杰、流浪者代表卡洛斯、守护者代表艾凡,以及一位在驱逐者技术人员中颇有威望的老工程师周明,齐聚一堂。
桌上摊开的是厚厚一叠关于“希望之芽”号的最终评估报告。李杰作为评估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正在做最后的陈述,他的声音带着工程师特有的冷静,却也难掩一丝失落。
“……综上所述,舰体主结构在迫降时承受的应力损伤是不可逆的,尤其是核心跃迁引擎,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关键部件已经晶体化失效。以我们目前和可预见的资源与技术能力,将其修复至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为零。”李杰用指尖点了点报告上的数据图表,最终吐出了那个残酷的结论,“继续投入资源进行维护或尝试局部修复,从效率和收益角度看,已是得不偿失。”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为零”和“得不偿失”这样的字眼被正式提出时,依然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卡洛斯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意思是,这艘大船……彻底成了废铁?”他环顾着这座由星舰材料辅助建成的“晨曦大厅”,眼神复杂。这艘船曾是他们逃离毁灭的方舟,是无数人信念的寄托。
艾文长老缓缓开口,苍老的声音带着看透世事的睿智与一丝感伤:“‘希望之芽’号完成了它最伟大的使命,它将生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但正如万物有生有灭,器物也有其寿命终时。执着于一副无法再航行的躯壳,并非对过去的尊重,而是对未来的辜负。”
澹台凤舞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她曾是这艘船的舰长,是它的灵魂之一。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每一个舱室,每一条管道,那里承载着她太多的责任、记忆与牺牲的战友。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用最理性的声音说道:“我同意艾文长老和李工的看法。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需要资源,需要材料来建设我们脚下的家园,而不是守护一个无法移动的纪念碑。”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陈远。他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过,仿佛在勾勒着星舰的轮廓。他能感受到在场每个人心中的不舍与挣扎,也能感受到那艘沉默巨舰在能量层面传来的、微弱而悲凉的共鸣。
终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坚定:“那么,就让我们给它一个最有尊严的结局,也让它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经过领导核心的慎重讨论,并随后在全体成员大会上广泛征求了意见后,一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被正式宣布:
**将“希望之芽”号进行功能性拆解,利用其尚完好的部件和材料,全力支持家园的建设。同时,在其原址,建立一座“方舟纪念碑”,以永久纪念那段不屈的逃亡历程和所有为此牺牲的英烈,无论他们来自何种背景。**
**场景:希望之芽号拆解现场 - 告别与新生**
决定公布后,基地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往昔的追忆与伤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与决心。
拆解工作由澹台凤舞亲自监督,**由不同背景的技术人员协同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工程。
巨大的工程机械(部分是利用星舰备用零件改造的)在舰体周围作业,发出低沉的轰鸣。穿着不同样式工作服的人们穿梭其间:前联邦工程师们指导着如何安全地切割那些他们曾经精心维护的舰体结构;流浪者中的能工巧匠们则利用他们对材料的敏锐直觉,寻找着最佳的下料点;守护者们则运用他们对能量的感知,协助定位那些仍蕴含能量、需要特殊处理的部件;甚至一些前驱逐者的技术人员,也贡献出了他们对各种合金材料特性的深入了解。
过程中,不时会有沉默的时刻。当一个巨大的、印有联邦星徽的装甲板被吊下,当熟悉的舱室结构被打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曾维系着星舰运转的线路和管道时,许多原联邦成员,包括澹台凤舞自己,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凝视片刻,眼神中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块装甲板,曾经挡住过一次陨石雨的正面冲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抚摸着冰冷的金属表面,喃喃自语。
“这个生活舱模块……杰克和玛丽以前就住在这里面,他们总在门口养那盆快枯萎的荧光草……”一名年轻的技术员红着眼圈对同伴低语。
卡洛斯带着他的小队负责外围警戒和物资转运。他看着那些被小心翼翼拆卸下来的部件,对身边的同伴感慨道:“以前在废土上捡垃圾,总觉得联邦的玩意儿高高在上。现在亲手把它们拆下来,倒觉得……它们也跟我们捡来的零件没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活下去。”
有用的引擎部件被改造成了为基地供电的地面能源站,轰鸣着输出稳定的能量;厚重的装甲板被用于加固仓库、指挥所等重要建筑,提供着物理安全感;生活舱模块经过改造和拼装,变成了更加宽敞舒适的民居或功能各异的工坊;甚至一些导航仪器的核心元件,也被整合进了“晨曦大厅”的监测系统……
星舰的物质“生命”,正如陈远所期望的那样,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这片由多元群体共同建设的新生土地,成为了家园血脉的一部分。
**场景:方舟纪念碑奠基仪式 - 铭记与前行**
与此同时,在原本星舰降落的地点,那片被平整出来的空地上,一座简洁而庄严的纪念碑开始动工。碑体主体采用当地开采的、带有天然淡金色纹路的石材,象征着扎根于新世界的希望;基座和部分承重结构,则使用了从“希望之芽”号主龙骨上切割下来的、最为坚韧的合金,代表着来自旧文明的坚韧与传承。
陈远亲自参与了纪念碑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雕刻。他动用自身的能力,将精纯的生命能量如同刻刀般,细致地铭刻在石材和金属的表面。这些纹路不仅仅是装饰,它们形成了一个微型的能量场,能够温和地滋养周围的土地,并让靠近纪念碑的人感到心神宁静,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星海的牺牲与勇气。
碑文的撰写经过了反复的斟酌。最终,上面不仅用通用的文字和部分种族的符号记录了“希望之芽”号的使命与壮烈的旅程,更**刻下了所有在逃亡途中和降落初期牺牲的、已知的殉难者名字。在每个名字旁边,没有任何出身、阶级或种族的标注,只有一行简洁的铭文——‘希望方舟的一员’**。
仪式当天,几乎所有能脱开身的幸存者都聚集到了纪念碑前。人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神情庄重。不同面貌、不同体型的人们站在一起,目光都聚焦在那块覆盖着白色帆布的碑体上。
陈远站在纪念碑前,面对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他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悲伤、怀念、释然以及一种向前看的坚定。他的目光掠过澹台凤舞微微泛红的眼眶,掠过艾文长老抚须沉思的面容,掠过卡洛斯紧抿的嘴唇,掠过李杰、周明等人肃立的身影。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一个简单的扩音装置,清晰地传遍全场:
“同胞们!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并非为了埋葬过去,而是为了将过去的牺牲与勇气——无论其来自何方——都深深地、永久地植根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希望之芽’号,我们的方舟,已经完成了它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使命——将我们这群被命运选中的人,送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新家园。现在,它的物质将融入我们**共同**建设的家园,成为我们房屋的墙壁,我们能源的核心,我们工坊的工具!它的精神——那份不屈不挠、跨越星海求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一起**前行!”
他抬起手,指向那覆盖着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将时刻提醒我们来自何处,铭记那些为我们能够站在这里而付出一切的英烈。但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不再依赖任何过去的方舟。我们将依靠**我们融合在一起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的双手和智慧,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方舟’!一个更加坚固,更能承载我们所有人未来的方舟!”
他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个人心中回荡。为那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庄重的句点,也铿锵有力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覆盖的帆布被缓缓拉下,阳光下,淡金色的石碑与暗银色的金属基座交相辉映,能量纹路流淌着微光,庄严而神圣。许多人默默流下了眼泪,但那不再是纯粹的悲伤,更多的是释然与寄托。
**场景:纪念碑前 - 未来的眺望**
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将宁静还给这片神圣的土地。陈远和澹台凤舞却并未离开,他们并肩站在即将完全竣工的纪念碑前,望着远处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基地,以及更远方被初级屏障柔和光晕隐约笼罩的、郁郁葱葱的山林。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纪念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屏障建立了,星舰也……找到了它最终的归宿。不同群体间的隔阂,虽然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确实在共同劳动和这次告别中消融了许多。”澹台凤舞轻声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我们算是真正在这里扎根了。”
陈远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更加深邃,越过屏障,望向了那片点缀着陌生星辰的深邃夜空:“扎根,是为了更好地生长,凤舞。我们不能忘记,外部威胁依然存在,那片废土,那些可能存在的未知敌人……我们不能永远偏安一隅。”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着自己的思考:“艾文长老所掌握的古老知识传承,你麾下那支正在融合磨练的‘家园守卫军’,我对于生命能量和‘绿洲’奥秘的持续研究……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积蓄力量。”
澹台凤舞侧头看着他坚毅的侧脸,明白他心中所想的远不止眼前的安宁:“你打算探索更远的地方?”
“是的。”陈远肯定地回答,目光灼灼,“我感觉到,‘绿洲’蕴含的奥秘,我所获得的‘观测者’传承,远不止于构建屏障和滋养作物。我们需要主动去探索,去了解这片星域的真实面貌,去寻找可能存在的、像我们一样挣扎求生的盟友,甚至……去主动面对那个埋藏了污染晶簇的、未知文明的遗留威胁。被动等待,从不是我们的风格。”
澹台凤舞握紧了拳头,军人的热血在她体内复苏。固守固然安全,但真正的希望,永远需要在主动的探索与开拓中争取。
“家园需要守护,但也需要向外延伸的触角。”她的语气变得坚定,“我们需要一艘新的船,不需要像‘希望之芽’那样庞大,但必须足够可靠,足够灵活,能够进行星系内的探索。这艘船,从设计到建造,都将烙印着我们**共同**的印记,运用我们融合的技术和‘绿洲’的资源。”
陈远的嘴角勾起一抹充满信心的微笑:“会的,凤舞。利用我们所有人的智慧——守护者的生物技术,联邦的精密工程,流浪者的适应性改造,甚至驱逐者对异种材料的理解,再加上‘绿洲’提供的、充满活性的特殊资源……建造一艘属于我们**大家**的探索船,并非遥不可及。”
告别旧的方舟,是为了建造新的方舟;稳固家园,是为了走向更广阔的星海。在转危为安之后,陈远与澹台凤舞,以及这个由守护者、流浪者、前联邦公民、前驱逐者……共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幸存者群体,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充满挑战、也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的旅程,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再次启程。
---
喜欢永恒奔跑者请大家收藏:()永恒奔跑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