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国军事代表团下榻的宾馆会议室内,长达数周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苏方负责航空工业事务的副部长彼得罗夫,一位带着典型官僚严谨作风的中年人,再次重复了他们一成不变的立场:“刘川同志,我们充分理解新中国对于建立自己航空工业的迫切愿望。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兄长,我们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米格-9,这是我们红军空军现役的主力装备,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工艺要求极高。
“我们认为,现阶段向中国同志提供整机,并帮助你们建立维护体系,是更实际、也更负责任的选择。”彼得罗夫的语气礼貌但带着距离感,他身边的几位苏联航空专家则默不作声,偶尔交换一下眼神。
刘川端起桌上的茶杯,慢慢呷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水,借此短暂的时间整理着思绪和措辞。
他放下茶杯看向彼得罗夫:“彼得罗夫同志,感谢您和苏联政府的好意。但是,仅仅提供整机,甚至只是帮助我们建立维修厂,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而不是永远依赖兄长的输血。这就像您教一个饥饿的人捕鱼,而不是一直送给他鱼。只有自己掌握了捕鱼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饥饿问题。”
他顿了顿,观察着对方的神色,继续说道:“我们很清楚米格-9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学习。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苏联一国的强大上,而应该体现在整个阵营整体实力的提升上。一个能够自己制造先进飞机的中国,将在东方为维护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和平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支柱。这符合我们共同的战略利益,毕竟现在的美国……。”
彼得罗夫微微皱了下眉头:“刘川同志,您说的有道理。但是,技术转让,尤其是如此敏感的核心技术转让,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这不仅仅是意愿问题,还涉及到巨大的投入、复杂的技术适配,以及……嗯,一些必要的国际规则和限制。”他的话里带着委婉的推脱。
坐在刘川身边的刘亚适时地开口,他带着技术军官特有的精确:“彼得罗夫同志,关于投入和技术适配问题,我们做过初步评估。中国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我们有自己的钢铁厂,有初步的机械加工能力,也有了一批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并经过初步培训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队伍。
“我们需要的,是图纸、是标准、是核心部件的制造工艺,以及贵方专家的指导。我们不是要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工业奇迹,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
随团的一位中国年轻航空工程师,忍不住用还有些生硬的俄语补充道:“副部长先生,我们研究了公开资料,米格-9的发动机原理、气动布局……我们非常渴望能有机会深入学习。哪怕先从某个部件,比如起落架开始学习,对我们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
彼得罗夫看了一眼那位年轻的工程师,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将目光重新投向刘川,似乎想从他这里得到更权威的表态。
刘川知道,仅仅讲道理和展示需求是不够的。他微笑着说道:“彼得罗夫同志,我出发前,我们党中央特意嘱咐我,要向斯大林同志和苏联共产党传达中国人民最深切的兄弟情谊。”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国际友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如今,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着巨大的建设任务和并不太平的国际环境。我们迫切需要兄弟般的苏联,伸出更有力的援手。这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信念,关乎我们共同事业的未来。”
他刻意停顿,让翻译准确传达每一个字,然后才接着说:“我们理解贵方的顾虑。我们可以承诺,所有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严格用于国防自卫和和平建设。”
“我们也可以接受分阶段的技术转让方案,比如先期引进雅克-11教练机或者拉-9活塞式战斗机的生产技术,作为阶梯,同时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相关工厂进行实习培训。但我们最终的目标,必须是掌握喷气式飞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交代。”
谈判再次暂时休会。回到代表团驻地,气氛有些沉闷。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忍不住抱怨:“他们还是不肯松口,总是强调困难,强调现状。我看他们就是不想把真东西教给我们。”
刘亚立刻严厉地看了他一眼:“不要胡乱猜测,谈判本就是互相试探、互相争取的过程。苏联同志有他们的考虑,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消除他们的疑虑。”
刘川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急躁。”他环顾着在场的代表团成员,“彼得罗夫个人的态度不能代表全部。我们需要多渠道做工作。刘亚,你通过军事顾问团的老关系,再想办法接触一下苏联军方的高层,从战略需求的角度游说。技术组的同志,这几天整理一份更详尽的报告,突出我们沈阳现有工业基础和对未来航空产业的规划,要具体,有数据支撑,让苏方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潜力,而不只是伸手索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沉吟片刻,又对随行的谭正派来的政工干部说:“联系一下使馆,看看能否通过友协、工会等民间渠道,制造一些友好的舆论氛围。我们要让苏联社会各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真诚和渴望。”
接下来的几天,中国代表团行动起来。刘川拜会了苏联国防部几位实权人物,在会谈中,他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技术请求,而是更多地从全球战略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的协同防御角度,阐述一个强大中国空军的重要性。刘亚则带着技术团队,与苏方对应的技术官员和专家进行了多轮密集的技术磋商,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规划,一点点消解着对方关于“中国不具备消化能力”的质疑。
与此同时,国内也传来了消息。聂政委通过密电告知,中央在听取初步汇报后,同意在贸易协定和矿产开发等方面,向苏方提供更优惠的条件,作为技术引进的补偿和诚意的一部分。
转机出现在一次非正式的酒会上。彼得罗夫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他端着酒杯对刘川说:“刘川同志,我必须承认,您和您的团队表现出来的专业、执着和远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不仅仅是要飞机,你们是要建造飞机的能力。这种眼光,很难得。”
刘川与他碰杯,诚恳地说:“这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我们不想,也绝不能永远落后下去。苏联老大哥走过的路,我们希望能跟着走,学着走,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一员。”
彼得罗夫沉默了片刻,终于松口:“关于雅克-11和拉-9的生产技术转让,以及派遣实习生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以纳入下一阶段经济援助的框架内详细讨论。至于米格-9……”他顿了顿,看到刘川目光,笑了笑:“或许我们可以先从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共享开始,同时帮助你们建设一个具备飞机大修和部件制造能力的工厂,作为迈向整机生产的过渡。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你们投入巨大的资源。”
刘川心中一块大石稍稍落下,他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一口吃不成胖子,能打开这个口子,就意味着种子已经埋下。他紧紧握住彼得罗夫的手:“感谢您,彼得罗夫同志,感谢苏联老大哥,时间我们有的是,资源我们会倾尽全力,我们相信,这只是我们两国在航空领域深度合作的开始,”
当晚,刘川在给中央密电中写道:“经过艰苦谈判,已初步达成意向:苏方原则同意向我方转让雅克-11初级教练机、拉-9活塞式战斗机全套生产技术资料,并接受我大规模技术工人及工程师实习;同时,就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同意先行提供部分设计图纸及技术标准,并援建一座具备飞机大修和关键部件制造能力的现代化航空工厂……此事成行,我将航空工业之基石可谓初步奠定。然,苏方在核心尖端技术领域仍多有保留,后续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之路,依然漫长且艰巨……”
发完电报,刘川望着莫斯科夜晚的灯火。谈判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但他心中并无太多轻松。引进技术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如何培养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航空人才,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追赶甚至超越……这一切,都还需要他和他的同志们,付出比谈判桌上更多的智慧和汗水。
远方的祖国,正翘首以盼他们带回的“火种”,而这“火种”能否形成燎原之势。
喜欢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请大家收藏:()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