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许时帆没想到会再次听到周雪森的名字。
事情还是要从一个月前的一个剧本说起。
那是许时帆在北海道影展上淘到的一个相当不错的剧本,名字叫《灯塔》,剧本的气质很特别,偏向灰色幽默的犯罪狂乱文学,主线走的是悬疑反转,主角是个有精神病的疯子。
独特的故事线,让许时帆觉得,如果拍好了,这是个可以冲奖的片子。
许时帆当即在蓝帆的周会上表示,下半年,这部电影应该作为蓝帆的主要任务。
他这一开口,会上其他人就不乐意了,作为副总的徐阔就说:“我不同意,这种剑走偏锋的本子,冲着冲奖去就算了,靠它赚钱,你是今早出门脑子被北京的干风吹傻了吧!”
一时间,会上陷入了沉沉的静默之中。
不过,这种静默也不是单纯的安静,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你看我、我看你,再偷偷瞥向坐在这张会议桌两端的男人,最后,众人得出结论——如果许总是早上出门被北京的风吹傻了,那李总就是被北京的风吹到门边,然后脑袋被门夹了。
许时帆听完徐阔的怒吼,淡定的放下手机,看了眼对面后,他就皱起眉说:“老徐,你先去梳个头行不行,把你那影响市容的鸡窝头理一理。另外,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上。”
徐阔一愣,下意识摸了把自己的脑袋,顿时被自己宿醉一夜的囧样整的脸黑透了。
一旁的制片佟同也笑了:“就是啊,老徐,没人在意你被人姑娘给甩了,放轻松。”
气氛一下子从剑拔弩张变得八卦起来。
徐阔愤愤地起身,然后咳嗽两声,跑了。
这时,许时帆抬手扣了扣桌面:“继续。”
于是这八卦的氛围又重新变得枯燥。
这几乎就是蓝帆影业的日常,无论吵得多么凶,争议有多大,最后当家作主的永远是那个坐在首席的年轻、且英俊的男人,许时帆。
因此,比起徐阔,蓝帆的员工更害怕许时帆,因为他们李总会有出囧、犯傻的时候,但是许总没有。
他总是显得那么高高在上、十分遥远。不仅为人冷漠,评价人的语言更是刻薄又毒辣,仿佛不会给人留一点面子。
因此,他还被蓝帆员工私下称作“冷脸变态”。
连敢在开会时候打趣徐阔的佟同,面对他这个冷脸变态,此刻都正襟危坐起来。
她不敢反驳许时帆,于是只会给出建议:“本子确实很有意思,不过许总你也说了,这种本子,得有足够老道的导演和演员才行,不然驾驭不了,结局肯定不如预期的精彩。”
许时帆点点头:“这个我已经想好了,林远峰。”
听到林远峰的名字,佟同一下子眼睛都亮了,林远峰作为上个世纪就红透亚洲的国内教父级别导演,能请他来,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导演的名字一出来,关注度就已经拉满了。
佟同发自真心地笑了,觉得下半年公司不至于倒闭了。
然后她又问:“那演员呢?”
就在这时,许时帆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就边起电话边说:“林导选人——我去接个电话,你们继续。”
佟同闻言,十分惊讶。按道理来说,这么重要的项目,许时帆亲自去把控演员才合理。
其实,把选演员的权力让渡给导演,这是许时帆和林远峰谈判的结果。
当时许时帆邀约林远峰的时候想的很简单,他爹曾经和林远峰是旧相识,林远峰是看着他长大的,作为长辈对晚辈,那也是有人情在的。
但是许时帆没想到,林远峰的团队会那么强硬,一定要让他让渡选演员的权力,甚至是连参与的权力都没有。
这放在过去,许时帆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但是在业内多年沉浮,怎么把握手里的东西,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他已经了如指掌。
所以,眼下迫于时局,许时帆找不到第二种选择,只能选择让步。
本子的前期筹划如火如荼,徐阔彻底放弃抵抗,甚至在知道是林远峰来执导后,化身成了喋喋不休的“小迷弟”,每次许时帆和林远峰见面,他都要跟着去看看。
眼下,两人刚在香港见完林远峰,在机场等待起飞的时候,徐阔在VIP沙发上翘着腿,说:“这林导不愧是林导哈,剧本分析哪里是分析啊,都快写成一本书了,佩服佩服。”
许时帆就冷笑着说他:“失恋这么快就治好了?”
徐阔冲他比根中指,忽然说:“这都已经一个多月了,演员还没定吗?”
许时帆倒是不急,只说:“等着。”
这么重要的项目,要是随便选个人,他才不乐意。
这一等,便又是半个月。
半个月后,林远峰终于抛来了一条只有三个字的孤零零的短信——周雪森。
坦白讲,许时帆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空白的。
那种感觉很奇怪,因为,已经太久、太久没听到,或是看到这个名字了。
周雪森这个人,对许时帆来说算不上一个多好的回忆,然而此时此刻,他看到这名字,除了第一时间的怔住过后,倒没有什么其他别的情绪,只觉得荒诞到好笑。
但也确实笑不出来。
许时帆给林远峰拨了电话,接电话的不是林远峰,而是林远峰的专人合作的摄影师,潘平玉。
许时帆十分直言不讳地讲:“老潘,林导是不是年纪大了,脑子出了点毛病。不好意思我没有骂人的意思。就是为项目感到担心,如果需要的话,我这边有协和的熟人,可以推荐给林导。”
接电话的潘平玉:“……”
潘平玉叹气:“桥儿,别动那么大气。”
桥是许时帆的小名,知道的人不多,潘平玉和林远峰都和许似凯交情匪浅,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叔叔辈。
许时帆不接他的茬,没大没小说:“这么着,老潘,现在年轻演员这么多,我明天就给林导安排人试镜,怎么样?”
潘平玉笑了:“桥儿,你肯定比我了解林导,他要是准备考虑其他人,还会等到今天?”
许时帆就冷笑了一声:“哦,那林导是在故意为难我?周雪森都息影多少年了,我上哪儿给他找人去?”
潘平玉“哎”了一声,像是劝道:“那么悲观干嘛,这人息影归息影,只要活着,总有办法能找到的。”
许时帆听了这话,倒没生气,只是沉默了一阵,略有些讽刺地抬抬唇:“你们能找到他?”
潘平玉说:“桥儿,林导结束会议过来了,稍等下。”
“好。”
许时帆从沙发上坐直,似乎想为接下来的电话辩论做准备。
谁知道他还没开口,那边的老头就沉声道:“第一、灯塔的男主,定的周雪森,你不准有意见。第二、周雪森我已经约好了,一个星期以后,你跟我一起去德国。第三、我听见你刚才咒我了,别以为我年纪大了就耳背。年轻人,注意积口德,就这样,再见!”
啪——
电话被挂了,许时帆都没有机会开口。
于是一个星期后,他从北京机场出发,在一个雨天,降落柏林。
这次来柏林,许时帆带的行李不多,带的人却不少,徐阔、佟同、剧本编剧徐向光,还有一些执行导演,就差把摄影师带来了。
以至于比他们早一天到、负责安排落地接机的潘平玉看着这么一队浩浩荡荡的人群,发出感慨道:“蓝帆是要转化成德企了吗?”
徐阔把行李递过去,笑哈哈道:“怎么着潘总,要不要加入?”
潘平玉做了一个打住的手势,几人在机场外笑闹一番,打散了舟车劳顿的疲累后,许时帆终于拖着行李箱慢悠悠地出现在队伍尾列。
他穿着风衣头戴黑帽,个头高挑,体态俊气,即使看不清脸,但走在一堆金发碧眼的老外堆里,仍然扎眼的很。
如果不是亲耳听过他骂人,绝不会把这样一个人称作“冷脸变态”。
佟同“啧”了一声,说:“老板真帅啊。”
帅是真的帅,只不过许时帆的脸色实在称不上多好,他左手托着行李箱,右手攥成拳怼在下腹处,才得以缓解自己从心底里钻出来的胃疼。
很明显,到了跟前,潘平玉也看出了他脸色苍白,状态不好,上了车后,特地选在他旁边坐下,问他:“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许时帆摆摆手,把帽子一拉,脑袋往车窗一碰,闭眼听着车外淅淅沥沥地雨声,他说:“老毛病了。”
这大雨,这胃疼,像是柏林送他的一场见面礼。
然而,一直到酒店后,周雪森都并没有出现,直到傍晚的时候,潘平玉才叫许时帆从房间出来,两人一起去了酒店楼下的餐厅,路上潘平玉说:“雪森会到酒店来,让我们再等会儿。”
许时帆听了,眉头皱得更深,直接就说:“架子真大。还真以为自己是以前了。”
这话多少有点难听,潘平玉笑笑:“桥儿,怎么几天没见,你这脾气与日俱增啊。”
许时帆:“和林导比怎么样?”
此言一出,潘平玉就笑的更大声了:“你这孩子。”
两人说着就走到了餐厅包厢。
推开门,包厢里只坐着林远峰一个人。
许时帆说不上来地轻呼出一口气,随即走上前打招呼:“林导,什么时候到的啊?”
林远峰快六十的人,头发白了一半,却在看见许时帆的时候嫌弃道:“怎么这幅鬼样子,照镜子了吗?虚成什么了?”
潘平玉咳嗽一声:“林导,人这是飞机坐的,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林导的风格,我接受。”许时帆比了个OK的手势。
三人凑到一起,虽然周雪森还没来,但也总归有话题的,聊了一阵,见雨势减弱,许时帆就捂着胃站起来,走到包厢的落地窗边,见对面有家便利店,就说:“二位,我出去买根烟。”
说完,也不等潘平玉和林远峰说话,径自出去了。
许时帆真的在酒店对面的便利店买了包烟,随手指的,因为看不懂德文,所以看了半天,随手指了包蓝色包装的。
买了烟后,许时帆拿出打火机——基础版的DuPont ,外壳没什么点缀,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侧压点火的瞬间,会响起清脆独特的一声“叮”。
随着那声“叮”,他站在廊檐下抽烟,望着柏油马路上匆匆躲雨的路人,心情才渐渐平稳下来,胃终于没那么疼了。
不多时,手机便响了,来电人显示老潘。
许时帆心里咯噔一声,不是很自然地按了通话健。
“桥儿,快上来,周雪森来了。”
许时帆愣了一秒,随即又吐了口烟圈才回:“知道了,他已经到了对吧。”
谁知电话那头的人说:“对,他正在看着你。”
那一瞬间,许时帆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藏起打火机,然后抬头看向对面酒店的二楼玻璃窗。
那儿站着个人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