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呈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斯茫然的抬起头,我,最终也死了吗?想想又觉得合理,如果胡亥连公子、公主们全都容不下,又怎会放过自己?


    嬴政看向李斯的眼神格外复杂,他与李斯政治上配合默契,成就大业,他竟不知李斯竟有如此糊涂的时候。 “为何?”嬴政此刻是真心想问了。


    李斯苦笑一下,“现在的臣,是决计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想是陛下走后,斯方寸大乱。”李斯现在共情不了一点儿将来的自己。


    嬴政又把目光投向天幕,听一听后世的答案。


    许夏的声音悠悠传来,已经没有了方才批评扶苏时的激动,语气平和了许多。【赵高能够说动李斯,乍看令人不解,细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李斯原本是上蔡郡的一个文书,相当于基层公务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放我们现在,好多人都把考上编制称之为上岸,之后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稳度日了。】


    【但是李斯不是,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有上进心。李斯曾经在厕所看到一只老鼠,感慨这厕中之鼠永远不知道粮仓里的老鼠过的什么好日子。人不能像厕中之鼠一样没出息,于是他决定不做厕中之鼠了,要去跟荀子学帝王术,才有了上秦国应聘的资本。】


    【看,牛逼的人看到一只耗子都能激励人生,这只厕中鼠之于李斯堪比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听了这么久,历朝历代各个时空都对天幕足够重视,已经让人一字不落的记下天幕内容,但这后面一句着实听不懂。


    清乾隆年间,正在看蒋有为文献报告的乾隆帝单侧眉毛一挑,天幕提及这个洋人正是蒋有为所言这个吧?看来有必要引起重视了。


    【李斯年轻时跟着荀子学习,作为法家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就去秦国应聘了。当时刚好政哥他爹秦庄襄王病故,李斯就投到当时的丞相吕不韦名下。有真才实学的人轻松应付,李斯得到吕不韦的赏识,做了郎官。】


    【李斯因此得到了接触后来的大老板政哥的机会,然后李斯说服政哥,让他去游说离间六国君臣,政哥同意了,开启了一统天下的准备工作。关于李斯向政哥进言这番论述也很精彩,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为了避免占用篇幅,我就不引用了。】


    【公元前237年,政哥收拾了权相吕不韦,韩国人郑国是间谍的身份也被发现。这里可以插播一下郑国。】


    【郑国是水利专家,到秦国建议修郑国渠的目的是‘疲秦’,耗费秦国国力,让秦国没有余力投入战争入侵韩国。至于结果么,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到四万余顷,折合今天二百八十多万亩,它把关中盐碱地改良成沃土,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粮食产量。为政哥统一六国提供了后勤保障,嘿嘿,没想到吧,疲秦计变成了强秦计。】


    【不管郑国的初衷是什么,他都是古达伟大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渠开启引泾灌溉的先河,是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为祖国统一添砖加瓦,功德无量啊功德无量。】


    战国时期,韩国,韩桓惠王觉得听了一个恐怖故事。


    【当当当当,这里我又要吹政哥了。郑国间谍身份被发现后,在秦国群情激奋,啊,这种大间谍当然要宰了,但是政哥没有。郑国说,我虽然是间谍,但是这渠修好了对秦国是万世之利啊。政哥同意继续让郑国修渠,两年后,郑国渠建成。】


    【所以我完全不理解古代一说到政哥,就是什么暴君啊,什么独断专行啊。呵,当我们都不读历史吗?古代人死政消,亲儿子推翻亲爹政策的有多少?像政哥这种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不情绪化、不意气用事,怎么说都很有政治家的格局嘛。不管哪朝哪代,谁还不能数出几个六国祖宗了?啊,对对对,我政哥除了残暴一无是处,但是他就是把六国都灭了,你们简单粗暴否定政哥,不是在骂自家祖宗是弱智吗?】


    许夏一副为了维护嬴政的名声跳脚的样子,比她自己挨骂还激动让许多时空的历史人物都不爽了。


    刘邦啧了一声,“若不是知道那胡亥杀光赢氏一族,我都要怀疑这丫头是赢氏后人了。”


    无数腐儒更是受不了了,破口大骂:“妇人之见!妇人之见!等你到那嬴政治下,父兄皆被拉去服徭役修长城才知道厉害!”


    清雍正年间,正在和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的雍正看着天幕上人死政消四个字,想到历史上被亲儿子推翻政策的好几个皇帝,对十三弟胤祥说:“希望我大清莫出这样的不肖子孙。”


    【好了,言归正传,在吕不韦被铲除,郑国的间谍身份被发现后,秦国人开始反思,这些六国人不怀好意,留下他们后患无穷,于是政哥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作为客卿,也在驱逐之列。李斯遇到了他在秦国的一个大坎。同时,李斯也写了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


    【随即,政哥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来升了廷尉。】


    【因为史料屈指可数,我们不知道里面的细节,但是我深深怀疑,保守派秦臣被陛下和李斯做局了。】


    【政哥亲政之后,很快就平定了嫪毐之乱,不久之后就灭了吕不韦。吕不韦不但大权独揽,还要给陛下当仲父什么的?笑话,陛下这么强大的人忍得了你这个?吕不韦是必须弄死的。但是除了吕不韦之外,我们发现陛下并不爱杀功臣,王翦将军不就活得好好的吗?陛下哪里残暴了?安?】


    【而且从政哥对郑国的处理来看,政哥其实是个很务实很包容的人,只要对大秦有利,他是容得下其他国家的人的。那么是谁容不下呢?】


    【被损害了利益的老秦人啊。工作岗位就那么多,王上您多用一个外国人,就少一个位置,我们秦国本国贵族子弟的岗位不就少了一个吗?】


    【所以史书上虽然没详细写逐客令这段时间秦国朝堂的拉扯,但我觉得秦国贵族对驱逐六国客应该更积极,而政哥更倾向于谁能干活我用谁。但是为了安抚老秦贵族,政哥下了逐客令。李斯那篇《谏逐客书》历数曾经的六国人为秦国所作的贡献,保留六国客对如今秦国的好处,写得有理有据,文采斐然。政哥拿着这篇雄文往保守派头上一拍,‘寡人留着可用之人的,都是为了大秦江山啊’。这对君臣之间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就把事情揭过去了。】


    【反对派看政哥一上位三下五除平定嫪毐,铲除吕不韦的手段,也不敢继续硬刚,所以逐客令很快就废止了。】


    刘邦哈哈一笑,想到他不方便做的事就让皇后去干,感叹道:“这后世小姑娘倒是个明白人。”


    腐儒们依旧在骂:“嬴政,阴险小人!”


    【从此之后,李斯在大秦官运亨通,他是政哥工作上的最合拍的伙伴和战友,政哥的所做的每一件大事都有李斯参与。直到政哥东巡的队伍来到沙丘……】


    【估计政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得力的左臂右膀,政治上最懂自己的人,在自己死后,直接拉了一坨大的。】


    嬴政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斯,确实没想到。


    【所以我再怎么骂赵高,也不得不承认 ,赵高在讨好人和戳人心窝子这两件事上的本事都登峰造极,是个能洞察人心的人。赵高问李斯: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


    【老李啊,您自己掂量一下,你和蒙恬相比,谁的能力强,谁深谋远虑,谁的功劳高?天下人对谁没有怨气?谁和扶苏公子关系更好?李斯觉得这五点自己都比不上蒙恬,赵高这话是真的扎心又扎肺。而他这么有上进心的人,是不能忍受从高处跌落的。所以,李斯做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决定,他决定跟赵高、胡亥一起干一票大的。】


    因涉及到大秦江山和自身性命,蒙毅听得格外认真。之前天幕说自家和赵高有仇,所以赵高有拉扶苏公子下马的动机,自己也捏着鼻子认了,毕竟是事实。怎么李斯谋反也和自家扯上了关系啊?


    刚要行礼请罪,嬴政摆摆手,问李斯:“若你真处处不如蒙恬,大秦的丞相都不会是你,你怎连这个也不明白?”


    李斯心情沉重,道:“臣知罪。”他也知晓自己和蒙恬各有所长,他更知道彼时的自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只是不方便与陛下明言。但他是真的知罪了,不必说听天幕所言,自己最终没落个好结局,单说于个人而言与那天下第一丞相失之交臂,于大秦而言为祸江山,就足以令他痛彻心扉。


    天幕仿佛知道李斯心声似的,紧接着就帮他解释了。


    【当然,我们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秦国传统有关。献祭一个老秦王的爱臣给新秦王登基助兴,啊不是,是给新秦王立威仿佛成了秦国传统。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标志性变法,秦国强大由此始。】


    【秦孝公活着的时候能把商鞅护得好好的,但是秦孝公一死,被商鞅变法损害利益的秦国贵族不答应,被抽得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的秦国百姓也不答应。至于新国君秦惠文王么,杀一个商君就能平息众怒,让我坐稳位置诶,顺应民心何乐而不为?于是商君的变法留下来,但是商君被车裂了。】


    【秦惠文王的丞相张仪汲取了商君的教训,旧老板刚死就逃了,但是逃到魏国后短短一年就死了,好像也没逃过宿命。】


    【为秦武王之死助兴的不是丞相了,是他的爱臣孟贲,这个活该该,跟老板比举鼎把老板砸死了,你不死谁死?他的案例对李斯不具备参考意义,再来。】


    【就给自家陛下亲政助兴的吕不韦不就近在眼前吗?讲道理,吕不韦也活该的,多大脸要给政哥当仲父啊。】


    【我觉得其中最具参考价值的还是商君。都是功劳极大,但是几乎得罪了主君之外的所有阶层。】


    【所以李斯这么一个上进的人,兢兢业业这么多年,看着自己奋斗了一生的大秦,那心中的成就感包爆棚的,这个时候告诉他,可能要他死一死给女婿登基助兴,啊不是,是立威了。他能愿意吗?】


    嬴政看了一眼李斯,又看了一眼扶苏,什么也没说。


    【讲道理,李斯废分封置郡县得罪了有望封诸侯王的老秦功臣,书同文车同轨等等也会引起百姓不满,灭六国更是让六国遗民对他恨之入骨。扶苏就算主观上不想拿老岳父开刀祭旗,客观上也不见得保得住,如果扶苏死保李斯,自己也会元气大伤。】


    扶苏想了一下,自己可能会在朝堂上替李斯说话,但绝不会不计代价保他。


    祭旗、助兴什么的说法虽然令人毛骨悚然,但为大局计,杀了李斯对自己的统治是只有好处。


    历朝历代皇帝们的爱臣们听到天幕如此戏谑冷漠的说重臣生死,都觉得脊背生寒。


    【但是不管怎么说,若是扶苏顺利登基,杀一个李斯给□□代也就够了,绝不会让李斯落到夷三族的下场,李斯这位大秦名臣无论如何都会留下后代血脉。】


    夷三族!


    李斯愤恨的看向赵高,目眦欲裂。好一个阉人,竟心狠如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