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8章 阅兵场上国威扬

作者:书里的言出法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


    北京长安街的晨曦被金戈铁马割裂,诛皎站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东侧。


    深灰色中山装襟前的朱雀胸针在朝阳下流转血芒。


    他手中那根陪伴六十五载的黄花梨木手杖轻叩地面,杖端桃木节与阅兵方阵的脚步声共振出远古编钟般的嗡鸣。


    “诛老,您的席位在第二排右三。”


    身着礼宾制服的工作人员低声指引,胸牌上国徽的轮廓与诛皎记忆中1958年百家镇合作社奖章悄然重叠。


    他颔首前行,目光掠过城楼朱漆栏杆上细微的划痕——那是指引他方向的印记。


    第一排座椅的檀木清香中混杂着火药气息。


    诛皎左侧坐着九十三岁的抗战老兵,老人残肢绑着的绷带渗出淡黄药渍,右袖空管被风拂动时恍若仍在挥舞大刀。


    右侧则是某航天重器的总设计师,指尖正无意识在膝头演算燃料配比公式。


    “轰——”


    五十六门礼炮的怒吼震碎云层,国旗护卫队踏着1945年延安纺车韵律的正步破开晨雾。


    诛皎的手杖突然发烫,灵泉共鸣让他看见红旗边缘闪耀的纳米纤维——正是兴华科技为嫦娥三号研发的防辐射材料衍生技术。


    “敬礼——”


    三军仪仗队的枪刺划出银色弧线,诛皎眼底倒映着军靴扬起的尘烟。


    1950年他重生那日,百家镇上空也弥漫着类似的气息,那时他对着桃园空间立誓:“此生必见华夏重振汉唐雄风。”


    检阅的声浪沿量子通信网络传遍三军。诛皎腕间智能手环突然震动,诛兴的加密讯息穿透观礼台屏障。


    “父亲,受阅装甲集群的激光对抗系统已上线,误码率十万分之一。”


    诛皎从怀中取出那枚1950年的桃核。


    核壳在受阅将士灼热的注视中裂出新纹,灵泉滋养的嫩芽竟在虚空中投出《百家镇民兵训练手册》的全息影像——


    泛黄纸页上手工绘制的红缨枪,正与某型导弹发射车的俯仰机构完美重叠。


    “老哥,您也认出来了?”


    身旁的独臂老人突然开口,枯掌指向正经过观礼台的履带式指挥车。


    车顶某处外壳的徽标水印,与诛皎手杖底的刻痕如出一辙。


    当徒步方阵的军靴重踏震裂晨露,诛皎看见某个领队军官颌骨轮廓与陈大壮少年时一般刚毅。


    那汉子枪刺上反射的阳光,竟与1958年合作社炼钢炉迸溅的铁花同样灼目。


    “当年若有这般阵仗……”


    老兵的空袖管卷起硝烟味,诛皎在猎猎旌旗中听见六十年前台儿庄城墙的叹息。


    他杖尖轻点,桃木节迸发的幽光悄然治愈老人残肢的隐痛——那灵泉波动与受阅医疗方队携带的战地急救仪频率完全同步。


    “铿锵玫瑰——”


    女兵方阵的齐步如剪刀裁开历史,某位领队姑娘的眉宇与诛玥十八岁时一般明烈。


    她肩章缀着的智能纤维正在北斗系统中定位,而诛皎认出那材质源于皎兰集团三年前量产的柔性显示屏。


    “爸,女兵方阵的通信模块是兴华特供。”


    诛玥的量子通讯从战略指挥中心传来,背景音里还有吉布提港的浪涌声。


    便在此时。


    观礼台突然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


    某国武官手中的观测仪显示,女兵方阵步伐误差始终保持在毫米级——这精度竟超越该国特种部队的极限记录。


    “她们鞋底藏着兴华的惯性导航芯片。”


    诛皎对身旁瞠目的外交官轻笑,指尖掠过手杖上1958年刻下的刻度线。


    那时他就在合作社账本背面推演过“群体协同算法”。


    “铁甲洪流——”


    九九式主战坦克的履带碾过千年御道,炮塔旋转的液压声与百家镇作坊里老机床的嘶鸣殊途同归。


    诛皎看见首车指挥员喉结颤动频率,竟与诛兴业幼年拼装坦克模型时的呼吸节奏完全一致。


    “太爷爷!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用了我的模糊识别算法!”


    少年兴奋的量子通讯从麻省理工实验室切入,全息投影在诛皎视网膜上重构出坦克装甲的复合结构——


    某种基于桃园空间灵泉特性的陶瓷基材,正将穿甲弹的威胁系数降至无限接近于零。


    “鹰击长空——”


    当歼-20机群撕裂苍穹的轰鸣如天剑垂落,观礼台玻璃幕墙应声震颤。


    某位欧洲空军将领的咖啡杯跌碎在地,褐渍在雪白桌布上晕开,恍若旧地图上被洞穿的殖民版图。


    “诛老,他们的雷达反射面积……”


    航天总师攥着平板电脑的手背青筋暴起,屏幕显示的数据让北约最新预警系统形同虚设。


    诛皎杖尖轻旋,桃木节在虚空中点出歼-20进气道的神秘纹路——


    那仿生学设计与诛兴业十三岁在桃园空间描摹的朱雀羽翼如出一辙。


    “还记得1965年我们在百家镇后山观测苏联卫星吗?”


    他对着战略火箭军方阵轻笑,某型导弹发射筒的开启装置竟采用与皎兰保险柜相同的量子加密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东风快递——”


    DF系列导弹的起竖架缓缓抬升,观礼台突然陷入死寂。


    某国军事顾问的瞳孔倒映着冷冽弹头,恍若看见自己国家反导系统在燃烧。


    “诛工,载荷舱的热障涂层……”


    航天总师的声音哽咽在喉间,他认出那正是皎兰为嫦娥三号研发的耐极端环境材料改进型。


    诛皎从怀中取出陈兰兰绣的丝绸手帕,帕角朱雀的金线突然与DF导弹的定位信号共振。


    百公里外的指控中心里,某个代表目标锁定率的参数瞬间突破理论极限。


    “使命必达——”


    当受阅官兵的誓言震散云霄,诛皎在城楼猎猎旌旗中接通诛兴的专线。


    屏幕那端的儿子正站在某型雷达测试场,身后悬浮的全息沙盘显示着全球所有军事基地的实时电磁频谱。


    “父亲,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雷达突然失灵了。”


    诛兴轻笑,背景是太平洋彼岸某舰队司令部骤起的警报声。


    正午烈日灼心。


    观摩团突然爆发骚动。


    某国武官指着经过的无人机方阵惊呼:“这不可能!你们窃取了我们的蜂群技术!”


    全息投影瞬间展开专利证书,泛黄的纸页显示皎兰集团早在十年前就注册了相关算法。


    文件右下角钤着的朱雀火漆,与1958年百家镇合作社的账本封缄同源同根。


    “将军。”


    诛皎用手杖拂开对方肩章的星辰,杖端桃木节映出无人机集群的控制代码——


    某段核心指令竟是诛兴业用《诗经》字节流重构的混沌算法。


    “华夏祖先玩木鸢的时候,贵国先祖还在树上摘果子呢。”


    “和平之师——”


    维和部队方阵的蓝盔染着亚丁湾的风沙,某位军官向观礼台敬礼时,诛皎认出他正是三年前皎兰集团从也门撤侨救出的侨胞之子。


    少年如今胸膛挂着的勋章,与他父亲在合作社劳动竞赛获得的奖章闪着同等荣光。


    “诛爷爷!”


    军官用口型无声呼喊,指尖轻触胸前某枚朱雀形状的战术终端——那是皎兰集团为海外维和部队特制的生命监测仪。


    “钢铁长城——”


    当压轴的战略支援部队方阵踏碎光阴,诛皎看见每个士兵瞳孔都倒映着星河。


    他们肩扛的信息对抗装备正与“京沪干线”量子通信网络同频共振,某个防火墙节点的能量波动竟与桃园空间灵泉的涟漪完美同步。


    “爷爷,我在FAST看到了他们的脑波信号!”


    诛兴业的声音挟带着宇宙射线穿透云层,少年正在贵州深山将受阅将士的意志力转化为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参数。


    暮色浸染长安街时。


    阅兵式在《和平发展》的乐章中落幕。


    诛皎却在天安门城楼听见1950年百家镇的鸡鸣,那时陈兰兰在桃树下为他缝补衣衫,针脚与此刻受阅官兵肩章的星徽同样细密。


    “回家。”


    他对着量子通讯器轻语,万里之外皎兰庄园的百年桃树突然落花如雪。


    陈兰兰站在纷飞花瓣中,将新采的桃枝插入城楼寄来的青花瓷瓶。


    月光如水。


    诛皎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划下朱雀图腾。


    墨迹未干就被国家档案馆激光扫描,数据流沿着“京沪干线”涌入FAST射电望远镜,最终化为射向M13星团的文明信号。


    新一天的曙光中。


    诛皎站在百家镇老宅院墙前。


    指尖拂过1958年刻下的身高刻度,而头顶正有歼-20训练编队掠过,垂尾的朱雀徽标与晨光一同烙印在华夏土壤深处。


    那片被朝露沾湿的砖缝里。


    一株桃树新苗正破土而出。


    根系缠绕着受阅将士踏落的尘泥。


    梢头却已指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喜欢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请大家收藏:()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