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9章

作者:二图图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主公,曹操已召来司马懿为其操练精兵。此前唯有刘峰麾下有此等战力,彼时局势尚不至如此紧迫,我等尚能联合天下豪杰共抗之。然今时不同往日,曹操亦练就虎狼之师。其人更与刘峰迥异——刘峰好歹是汉室宗亲,曹操却是荼毒天下的逆贼。面对此等枭雄,我等不得不防。其实此法我亦知晓,只是当初未加施行。训练死士本就悖逆天道,纵使能令士卒武力倍增,却要以折损阳寿为代价。武力提升虽可助主公开疆拓土,但终究是牺牲士卒性命换来的,此乃轻 ** 命之举。故我始终不愿行此苛酷之法。然今曹操既已练成死士,若我军仍固步自封,不出半年必遭灭顶之灾——彼等动向已难揣测,得此精锐后更将肆无忌惮。因此亮恳请主公:我军必须即刻开始练兵!”


    * * *


    “孔明所言极是。孤也曾羡慕刘峰那支奇兵,今闻曹操亦成此军。只是未曾想练兵竟要士卒付出如此代价。若教孤行此苛政,实在心有戚戚。不知孔明可有规避弊端之法?”


    (


    逃避是不可能的,要打造精锐之师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世间没有不劳而获之事,士兵们想要变强就必须承受更多磨练。主公不必多虑,过分仁慈反而会影响日后大业。接下来几日我会着手练兵事宜,主公安心便是,我定会竭力减轻对士卒的损伤。


    得孔明此言,我心甚慰。其余事务便托付于你。但若真会严重损害士卒性命,我宁可放弃练兵的打算。我取天下本为苍生谋福,若要以摧残将士为代价,这江山不要也罢。每个士卒都是我的子民,我们必须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主公勿忧,孔明自有办法最大限度减轻训练损伤。若非时机成熟,我也不会此刻向主公进言。其余琐事都交由我来处理。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练兵之道截然不同。司马懿操练军士时从不考虑士卒寿命,他认为这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毕竟他是为曹操练兵,即便影响曹魏气数,与他司马懿个人也无甚干系。


    这正是两人的本质区别。诸葛亮终究心肠太软,缺乏司马懿那股狠劲。正因如此,最终决战时诸葛亮败于司马懿之手,导致蜀汉未能长久延续。而司马懿正是凭借这份决绝夺得天下,细微之差造就了两人云泥之别的命运。


    司马懿治军严苛,麾下士卒皆染悍勇之气。这些兵士因常年浸染杀伐,心性渐失,化为只知征战的利器。他们忘却了寻常人的念想,唯独对沙场厮杀充满渴望——手持利刃斩下敌首,便是他们唯一的快意。


    与此同时,诸葛亮正为练兵之事忧心忡忡。最令他头疼的莫过于兵源匮乏。不似曹操坐拥雄兵,追随刘备的他可谓捉襟见肘,诸事皆需白手起家。若长此以往,只怕尚未壮大便会被强敌所灭。纵然刘备善于统御,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这也无济于事。


    当诸葛亮巡视军营时,所见皆是基础操练。这样的训练若遇上曹操、刘峰麾下的虎狼之师,必将不堪一击。那些士卒纵有武艺,也难以抵挡真正的劲敌。


    检视完毕,诸葛亮缓步登上了点将台。


    **


    1192年


    “诸位将士,你们皆是军中精锐,但此刻,有人比你们更强,只因他们历经特殊锤炼。若想超越,唯有踏上同样的道路。我可助你们突破 ** 桎梏,让力量与速度跃升,使你们在战场上收割更多敌首,护住自己的性命。然此路需付代价——寿命会随训练强度削减。若你渴求的力量越强,身躯蜕变的幅度越大,所耗的寿数便越多。选择权在你们手中:是甘于平凡,还是搏一场蜕变?我不 ** 任何人。此刻起,你们的命运由自己决断。若有疑惑,随时可来寻我。”


    “机遇已摆在眼前。何去何从,想必你们心中已有答案。”


    ---


    ### **如今的三国早已天翻地覆。权欲如野火燎原,帝位之争令刘备、曹操等人近乎癫狂。


    刘备漂泊数十载,基业寥寥,连片安稳立足之地都难求——此中纠葛,大半源于刘峰的横空出世。


    但这一切怨不得旁人。刘备伪善之名早已坐实,刘峰针对他亦在情理之中。只是此番他能将诸葛亮揽入麾下,确出乎刘峰预料。毕竟刘备已至山穷水尽之境。


    刘峰暂未打算争夺诸葛亮。若真出手,未必不能成事。诸葛亮选择刘备,无非是怜其际遇,加之此人尚有抱负未竞。此番相助,权当偿一份知遇之恩罢。


    自与刘备商议完毕,诸葛亮便开始着手操练东风军。这支劲旅与众不同,其训练之法独树一帜。世人都晓得,卧龙先生乃忠义之士,其品行为人称道。


    正人君子所训之师,自然与司马懿麾下截然不同。仲达练出的兵卒多带肃杀之气,孔明所训则浩然正气贯长虹。这般君子之风,令刘峰也暗自钦佩。


    然时势弄人,此刻刘峰与诸葛亮各为其主,终究成了对垒之敌。虽知世事难料,但眼下也只能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刻孔明正寻觅训兵之地。首需择一处山势,山上须有强劲罡风。在此操练,可使士卒身轻如燕,力大无穷。更需布下风巽大阵,聚风之势以淬炼士卒。此阵玄妙非常,威力随风势而增,恰寻得绝佳山势。


    可惜玄德公兵微将寡,统共不过十万雄师。待孔明出山后又募得十万新兵,故拨五万精兵于此山操练。经此风阵淬炼,士卒将获惊人身手,耳力亦会异常敏锐。因常年与烈风相抗,待功成之日,寻常道路行走便如履平地。


    风的力量渗入士兵体内,使他们的体魄更为强健敏捷。逆风而行时,外界声响显得极其微弱,经过这般磨砺后,他们的听觉会变得异常敏锐。


    诸葛亮尤为重视士兵的机动性,迅捷的身手能在战场上扭转战局,给予敌人致命打击。因此他决定将这些士兵编为轻步兵,凭借超凡的速度在战场上抢占先机。


    山麓处的瀑布成为理想地点,诸葛亮计划在此布设第二道阵法——水坎阵。湍急的水流将淬炼士兵的体魄,由此训练出的力量远超风巽阵的效果。


    水坎阵专为增强力量而设,由此练就的士兵战力惊人。诸葛亮欲打造五万精锐之师。


    另有数种高阶练兵之法,但需耗费大量物资且过程艰险。虽能造就更强战士,诸葛亮却对其有所顾虑。


    这些禁忌阵 ** 折损士兵阳寿,但练就的部队战力将远超前两种阵法。


    诸葛亮陷入两难——仅凭现有方法训练的士兵数量有限,难以抗衡各路诸侯。若不采用特殊手段,战场伤亡势必更为惨重。


    权衡之下,使用禁忌阵法虽会缩短士兵寿命,却能大幅提升军力,且折损尚在可控范围。


    若能扩充这些士兵的规模,就能让那些战斗力较弱的士卒保全性命,这样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如此一来,其他人的生存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倘若诸葛亮愿意亲自训练这批士兵,效果会比之前两种训练方式更好。


    但若要训练这些士兵,必须征得他们本人同意。诸葛亮不愿强行用这种方法对待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缩短他们的寿命,是对这些将士极大的不尊重。他决定将实情告知,让他们自行抉择。


    毕竟这十万士兵是诸葛亮亲自招募的,他对首批追随者怀有深厚感情。亲自传达这个消息是他应尽的责任,唯有如此,诸葛亮内心才能稍得宽慰,否则必将愧疚难安。


    世人都道刘备心慈手软、仁厚善良,实则不然。那些不过是刘备的伪装,而诸葛亮却是真心实意为士兵考虑。权衡再三,他最终决定开展训练。


    诸葛亮将十万士卒安置于山中展开操练。此山地域广阔,瀑布飞泻,规模足以容纳全体士兵。完成全部训练,约需五日即可。


    经此淬炼,士兵们的体魄将变得极为强健。若后续规模持续扩大,此处可作为永久训练场地——这套阵法培育出的士卒毫无副作用,正是其绝妙之处。


    待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返回营帐之中。


    众将士皆知,吾近日正加紧操练新兵。待训练完成,彼等之实力必远超诸位。然即便如此,我军仍难与曹操、刘峰等诸侯抗衡。缘何?皆因兵力有限之故。以现有之师,断非曹刘对手。故须练就更强之兵卒,然此法恐有弊端...


    究竟有何弊端乎?此术将折损尔等阳寿——少则五载,多则十年。然有一利:折寿愈多,功力愈强。盖因尔等所获之力,实乃汲取外界能量所致。既得外力,必付代价,此即折寿之理。故吸纳之力愈多,寿元损耗愈甚。


    吾深知此术有伤天和,本不欲行此下策。然既为将士,服从军令乃天职。原可不告而施,径送尔等入阵操练。但念及尔等皆吾袍泽,不可欺瞒。故将实情相告,由尔等自择。若愿随吾入阵,可获盖世武力,日后沙场亦能自保。若拒此机缘,他日临阵,必丧命于强敌之手。相较之下,折损数年阳寿,反非最坏之局。须知既投军旅,生死早非己身之事。


    是以吾决意启阵。此阵虽付代价,却可保沙场无虞。现与尔等一炷香时辰思量。愿从者,请立右列,随吾入阵受训。


    诸葛亮言毕,于案前点燃一炷清香。望着台下交头接耳的士卒,他心中亦不愿做此抉择。然曹军已开始训练特殊部队,若继续迟疑,必将丧失抗衡之力。此刻若不行动,日后必陷被动境地。


    车马行进间,诸葛亮正争分夺秒布置阵法。此阵形制与司马懿所设颇为相似,他在 ** 筑起圆形高台,台上刻有五行八卦图形。士卒们正是按此玄妙方位进行操练。


    此阵名为五行八卦阵,所训精兵号称东风飓。高台四角各置火把,东南西北四方之火永不熄灭。


    香燃尽时。


    诸位将士,意下如何?


    愿遵军师号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见众将士齐心协力的模样,诸葛亮深受感动。这些初招的士兵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当听到众人愿效死命之时,他们已忘却自身安危,赤诚之心令人动容。


    十万将士无一人退缩,皆愿践行誓言誓死追随。当初投效本是慕名而来,今日诸葛亮的军令于他们而言宛如圣旨。


    五行八卦阵已成,训练即刻展开。然一阵仅能容纳万人受训,与司马懿阵法相同,皆受规模所限。不似诸葛亮先前所设之阵,可依地形增减人数。此阵训练规模全凭灵力吸纳多寡而定。


    诸葛亮钻研的阵法,其力量根基源于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万物皆由这五种元素构成,而这五行也正是汲取能量的本源。当年伏羲创八卦开天地,后世便有了对八卦的探索与研习。诸葛亮对五行八卦的参悟尤为精深。


    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已达登峰造极之境。不仅练兵时运用五行八卦阵,后来更在战场上创出八阵图,连声名赫赫的陆逊都被此阵惊退。


    喜欢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