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亲王嬴承宇的降生,如同在帝国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充满生机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不仅带来了喜悦,更悄然加速了帝国休养生息的步伐,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长远的目光。帝国上下,在庆祝之余,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片星域,更是这个新生血脉所代表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龙渊号”深层实验室,虽徐彭岳多数时间仍需静养,但关键项目的指导并未停滞。通过加密灵能通讯,他的意志依旧清晰地在核心团队中传递。
“荆羽,‘帝喾三型’的主动式规则偏转护盾测试数据我看了,”徐彭岳的虚影悬浮在实验室中央,语气沉稳,“能量效率比预期提升了百分之八,很好。但要记住,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抵御,更要学会在极端规则环境下‘航行’甚至‘改造’。王离,你主导的‘超维导航’项目进度如何?”
全息影像另一端的王离立刻回应:“院正,基于晶簇共鸣晶体和‘定星桩’技术,我们已经能在实验室环境下稳定生成短距离的‘规则稳定走廊’。下一步是进行实舰环境测试,但这需要……”
“需要‘启明之地’的实测数据,我明白。”徐彭岳点头,“石星澜那边对深渊残余波动的监控已形成常态化网络,风险可控。我会协调蒙恬元帅,安排小规模侦察舰队配合你们进行测试。记住,安全第一,数据第二。”
这种依托于雄厚技术储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研发模式,成为了此刻龙渊的主流。没有急于求成的跨越,只有对每个技术细节的极致打磨。
灵枢殿内,嬴雪华虽将大部分事务交由副手,但她凭借自身与“创世余烬”的独特联系以及作为母亲的细腻感知,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方向。她向嬴政和徐彭岳提出了一项长远计划——“灵根启源”工程。
“承宇的降生让我感受到,生命本身,尤其是新生代,与宇宙本源力量之间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亲和性。”嬴雪华在御前会议上阐述,“‘灵根启源’旨在系统性筛查、引导、培养帝国疆域内所有新生儿及幼童的潜在灵能天赋,无论其种族为何。这并非为了短期内制造强大的灵能者,而是为了奠定帝国未来数代人在灵能感知、规则亲和乃至创造力方面的深厚根基。这将是一个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到显着成效的长期投资。”
此议得到了嬴政的首肯。帝国庞大的教育资源开始向基础教育,尤其是儿童潜能开发倾斜,一套融合了玄灵族冥想法、森之民自然共鸣、星语者波动感知以及帝国科学理论的综合性启蒙体系开始构建。
星骋军的变革则更为内敛而扎实。蒙恬与顿弱摒弃了华而不实的演习,转而进行超高强度的“极限环境生存与作战”训练。舰队被轮番投送至模拟“寂灭深渊”边缘规则环境的星域,在贴近实战的恶劣条件下,磨练官兵的意志、检验新装备的可靠性、优化战术协同。白起虽仍在闭关,但其麾下“镇幽司”在李穹等人的主持下,活动愈发隐秘,他们不仅监控内部,其触角甚至开始尝试向着“华夏”屏障之外、那些未被“归零协议”波及,但可能存在其他威胁或机遇的未知星域进行渗透和侦察。
章邯的后勤体系与公子贞的内政协调完美配合。资源向基础科学、教育、民生建设的倾斜力度空前。一座座跨种族学院、联合研究院、民生保障空间站在帝国疆域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来自不同文明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交流碰撞,不仅催生了新的技术灵感,更在文化层面编织着“帝国人”的共同认同。凯尔·钢刃率领的守备舰队,在巡逻之余,也承担起了清剿星海盗、保障商贸航路安全的职责,为内部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一日,咸阳宫观星台。
嬴政负手而立,身侧是抱着已能咿呀学语的嬴承宇的嬴雪华,以及身体明显好转的徐彭岳。下方星海中,代表着帝国疆域的蓝色光点稳定闪烁,而更远处,代表“启明之地”的光点如同灯塔,更远方,还有一些极其黯淡、代表“镇幽司”初步探测区域的灰色光点若隐若现。
“父皇,帝国如今内外安定,技术根基日益深厚,万族融合初见成效。”嬴雪华轻声道,“承宇这一代,或许将成长在一个远比我们当年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星海中。”
徐彭岳接口道:“陛下,龙渊近期梳理技术树发现,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尤其是在规则层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归零协议’或许只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宇宙级难题。未来的挑战,可能来自于物理法则的其它层面,甚至来自于我们对宇宙认知本身。”
嬴政凝视着无垠星图,帝眸深邃如渊:“星海无涯,道亦无涯。帝国今日之蛰伏,非为偏安一隅。厚积,方能薄发。待承宇辈成长起来,帝国之剑再次出鞘时,锋芒所向,当是更浩瀚的未知,探寻那万物运转之终极奥秘。”
他低头,看着外孙那双纯净好奇、倒映着星辰的眼睛,缓缓道:“这万里星域,不过是起点。”
帝国的休养生息,从未意味着停滞。它是在以更深的根基、更远的眼光,积蓄着面对下一个、或许更加宏大而神秘的宇宙篇章的力量。星图依旧在缓缓展开,而帝国的征途,在短暂的静谧后,注定将迈向连星辰都为之黯淡的更深邃的远方。
喜欢始皇让我搞星际请大家收藏:()始皇让我搞星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