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正月,江南的寒气还没散尽,大隋的战船已经在长江北岸蓄势待发。这一回,隋文帝要彻底了结南陈,而打头阵的,正是贺若弼和韩擒虎这两位猛将。要说这俩人灭陈的过程,那可真是充满了“套路”,把陈朝军队耍得晕头转向,最后轻松拿下建康,活捉了陈后主。
先说说贺若弼,这位将军脑子转得比谁都快,打仗全靠“迷惑性”操作。早在渡江之前,他就开始在广陵忙活起来。首先是“藏船大计”,他派人到处卖马,然后用卖马的钱偷偷打造战船,打造好的船全都藏得严严实实,不让陈朝的侦察兵发现。反而把一些破破烂烂、漏水漏得能养鱼的旧船摆在江面上,故意让陈朝人看。陈朝侦察兵一看,好家伙,隋军的船这么破,肯定没法渡江,回去就报了个“平安信”,陈朝上下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光藏船还不够,贺若弼又想出了“换防造势”的招儿。每次隋军换防的时候,他都让将士们大张旗鼓,军旗插得满山遍野都是,锣鼓敲得震天响,一副要打仗的架势。刚开始陈朝军队还吓得不轻,赶紧派兵设防,严阵以待。可架不住贺若弼天天来这一套,换防一次这么折腾,换防两次还是这么折腾,时间一长,陈朝军队就习以为常了,觉得隋军就是瞎咋呼,根本没真要打的意思。到后来,就算看到隋军动静再大,陈朝军队也懒得设防了,该喝酒喝酒,该偷懒偷懒。
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带着士兵沿江打猎,马蹄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故意制造声势。陈朝军队听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以为隋军就是来打猎散心的,压根没料到这是贺若弼在为渡江做铺垫。就这样,在一系列“迷惑行为”的掩护下,贺若弼的大军做好了万全准备。
公元589年正月的一天,贺若弼觉得时机成熟了,一声令下,隋军将士们驾着战船,悄悄从广陵渡过长江。因为之前铺垫得好,陈朝的守军压根没察觉,等隋军都登岸了,他们还在营地里睡大觉呢。
这边贺若弼渡江顺利,另一边韩擒虎也没闲着。这位将军更猛,直接带着五百名精锐将士,趁着夜色,从庐州出发,直奔采石矶。要说这陈朝的守军也真是不靠谱,当天晚上居然都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东倒西歪,连站岗的都没有。韩擒虎的军队悄无声息地登上采石矶,手起刀落,没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这个重要据点。等陈朝士兵醉醺醺地醒来,发现身边全是隋军,吓得魂飞魄散,要么投降,要么撒腿就跑。
贺若弼这边,渡江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更难得的是,他军纪严明,下令将士们不许伤害百姓,不许抢掠财物。攻占城池后,俘获了陈朝士兵六千多人,他不仅没有虐待这些俘虏,反而把他们全都释放了,还发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带着隋文帝的敕令回去宣传。这些陈朝士兵回去之后,把隋军的优待和隋文帝的仁德到处说,陈朝的军队和百姓一听,都觉得隋军是仁义之师,纷纷望风归降。
就这样,贺若弼和韩擒虎兵分两路,齐头并进,朝着陈朝的都城建康猛扑过去。陈朝沿江的守将们,要么是吓得弃城而逃,要么是直接开城投降,根本没人敢像样地抵抗。很快,两路隋军就逼近了建康。
这时候的陈后主,还在宫里和妃嫔们饮酒作乐呢。直到隋军攻入建康城,他才慌了神,带着张贵妃、孔贵嫔躲进了胭脂井,最后还是被隋军给揪了出来。随着陈后主被俘,南陈也就彻底灭亡了,南北分治了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华大地,终于再次一统。
司马光说:贺若弼与韩擒虎,皆隋之名将也。贺若弼善用谋略,迷惑敌军,韩擒虎勇毅果决,乘虚而入。二人协同作战,军纪严明,善待降卒,故能速灭南陈,助隋一统。其谋略与勇武,皆值得后世兵家借鉴。
作者说:贺若弼与韩擒虎灭陈,看似轻松,实则是谋略、勇武与民心向背的综合结果。贺若弼的“迷惑术”,不是简单的欺瞒,而是对敌军心理的精准拿捏,一步步瓦解对方的警惕心,这是“软实力”的较量;韩擒虎的夜渡采石,则是“硬实力”的突袭,抓住敌军懈怠的破绽,一击即中。而贺若弼善待俘虏、宣传仁德,更是抓住了关键——民心。南陈的灭亡,不仅是因为军事上的溃败,更是因为民心的丧失。这场战争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只靠刀枪,更要靠谋略和人心。
本章金句:谋略破敌于无形,仁德赢众于民心。
喜欢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请大家收藏:()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