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竹子成了最大的开销,算了算,占了院坝一大半面积的竹山,总量将近一百五十万斤,花掉了三万块钱。
拉开抽屉,原本年前卖鱼、卖黄鳝、卖鳖和卖猎物攒下的钱,已经消耗一空,仅剩兜里还装着的百十块。
赵洪霞手里倒是捏着两千多块的礼金,加上她之前的私房钱,凑足三千问题不大。
但这钱,李向阳也不好打主意——那是小财迷的底气和她的安全感所在。
项叔叔留给小雪的一千五百块钱,他也原封未动,怎么处理,他还没有想好。
信用社那五万存款不是不能动,他也清楚钱会越来越毛,即便6.84%的年利息都跑不赢通胀。
可这钱,他不想往收竹子这个事情上砸。
抽了个空,李向阳叫上黑蛋、王成文和陈俊杰,连同父亲和大哥一起,直奔去年租用二爹李茂秋的那个烂泥潭——里面还养着囤下的八百斤黄鳝。
冬天的黄鳝望江楼开价是三块一斤,但清明后就要回落到两块。
眼看时节临近,没必要硬留着吃亏。
更何况,天气一转暖,村民们送来的黄鳝就会多起来,不愁货源。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几个人费了老大力气把已经放干水的泥层挖开,过称时,心却凉了半截。
放进去八百多斤,抓出来只剩五百斤出头,足足折了将近三百斤!不知道是冬天缺氧大面积死亡,还是饥饿引发的同类相残。
家里的开销却一点没见减少。
竹子还在持续不断地收着,平均每天还有上万斤,要支出去二百块钱。
大哥李向东负责的收购站,房子主体已经盖好,就等着粉刷装修。
一旦营业,这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唯一的好消息是,“以鱼换网”的项目随着天气转暖,效果逐渐显现。
已经有近半村民还清了渔网的欠账,源源不断送来的鱼,虽然转手就能赚点,但相较于巨大的支出,无疑杯水车薪。
李向阳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家里那些压箱底的东西——黄金。
可这年头,黄金不能私下买卖,卖给官方,只能18块钱一克,不划算!
可是,又能去哪找稳妥的销路?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问问张武海。
村里一直流传着“金矿的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偷卖金子”的说法。
不管真假,找金矿的人打听门路,总比两眼一抹黑瞎碰靠谱。
清完烂泥潭的第二天,他把五百多斤黄鳝连同家里水泥池子养着的一批大鱼,一并装上拖拉机,送到了望江楼。
等待伙计称重、算账的间隙,他趁着和韩老板闲聊,随口问了一句:“韩叔,您门路广,认不认识收黄金的人?”
“金子?”韩老板略显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向阳,咱们也不是外人,你听叔一句劝,那东西能留着还是留着,硬通货,跟着市价走,啥时候都不吃亏啊!”
李向阳苦笑一声:“您说的我也懂,就是留着一时没法变现,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沉吟片刻,韩老板压低声音:“你真要卖……干脆卖给我也行。”
我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这下连张武海都不用问了。
最终,他将手头的黄金一次性清空。
那块从金罐潭的石头里砸出来的狗头金,加上之前从海龙那儿收来的沙金,除杂提纯后,总共780克,韩老板按每克25元的价格全部吃下了。
项叔叔留给小雪的那点金子,他也咬牙换了六千多块钱。
他原本想给小雪留着,但转念一想,小雪今年八岁,到她二十岁,金子就算涨价,估计也就值一万多。
不如现在连同那一千五百现金,按八千算,自己用来投资,按每年10%复利给她算,十二年后,至少超过两万,在省城给她买套房子都绰绰有余。
至于小雪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李向阳压根没多想——自家妹子,他养着,还不是天经地义?
钱货两清后,韩老板还专门交代,往后再有金子,尽管找他——这东西只要口风严实点,他常年收。
这让李向阳心里一动,他本就计划着天暖和了去淘金,这下连销路都不愁了!
至于韩老板是私下做这个生意,还是纯粹储存黄金抵御通货膨胀,李向阳没问。
人嘛,总得有点自己的秘密不是?
两万多现金到手,李向阳顿感浑身一轻。
果然,金钱是最好的春药!
连带着当天晚上,兴致都好了很多。
小两口以去鱼方子捡鱼为由,在庵子里好好放纵了一回。
一番耕耘过后,赵洪霞偎在他怀里,提出了个小要求:“向阳哥,大家都为示范村忙活,我也不能光管账本……你得给我个名分啊?”
李向阳捏了捏她的鼻子,笑了笑,“行!那就封你个‘示范村建设总指挥助理’!”
“有工资吗?”果然,她财迷的本质一直没变。
“行!每月一百块!”
手头宽裕了,李向阳也给王成文和陈俊杰涨了工资,两人每月六十,和黑蛋一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示范村的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那三位“干事”因为每月十块的补贴和村民的认可,干劲十足,效率也奇高。
春分这天,母亲张天会负责的茶苗扦插项目正式启动。
三个村子各派了六个人来学习。
站在人群中间,张天会仔细讲解着选枝、剪穗、处理和扦插养护的技术要点,甚至拿出了用柳枝泡水,自制生根剂的绝活,连李向阳都听得啧啧称奇。
这个因逃荒而来、在李家一向低调内敛的家庭妇女,此刻站在阳光下,虽然举止间还带着些不自在,但脸上却焕发着从未有过的奕奕神采。
食用菌菇基地也同步启动。
李向阳找来了贺德根、贺德财两兄弟。
“向阳,你找我们有啥安排?”大概猜到了是好事,贺德根脸上放光,满是期待。
简单说了食用菌菇基地的规划,李向阳提出了请他兄弟俩牵头负责的想法。
贺德根听完,既兴奋又忐忑:“干活没问题,就怕把你的事情给办砸了……”
“这个不怕,万一弄不成,还能当柴烧,都是在摸索嘛!”李向阳给他打气道。
贺德根点了点头,“行!那我们听你的!”
“根娃叔,是这样,咱们先把人拉起来,初步的计划,另外再找六个人,首先要自愿,其次是本分厚道,咱们劳动村两个,光荣村四个。”
“你来当组长,月工资四十;德财叔常年在山上跑,经验丰富,任技术指导,工资三十六;其他六人,每月三十。准备期全员上班,三个月后正式投产,干一天、休一天!”
随后,他把任务也布置了下去:一是清理竹园里的泉眼,修个蓄水池,方便浸泡菌棒。
二是用石灰标记出需要保留遮阴的竹子,其余竹笋由光荣村组织人员挖掉。
三是沿着竹园边界弄一圈木栅栏,便于日常管理,再搭两个草房,用于值班看守。
这下,示范村的建设,算是彻底铺开了。
可是,危机也随之而来!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