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7章 来自西域的“商路”与“狼群”

作者:明阳少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共和国的东部和北部,正沉浸在雅克萨大捷的喜悦与舆论场上的思想交锋时,一条古老而沉寂了数百年的商路,正在共和国的西部边陲,被一支钢铁洪流,缓缓地重新叩开。


    随着盘踞陕西、四川一带的流寇主力,在共和国第三军团,即“西方绥靖军团”的凌厉攻势下被彻底清剿或收编,顾昭在出征前布下的宏大棋局,终于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西进”。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征服,更是一次关乎国运的经济扩张。南京和天津的工厂里,堆积如山的棉布、铁器、玻璃制品和各类工业品,急需寻找到一个广阔的倾销市场,以换回支撑这个工业化巨兽继续奔跑下去的黄金、白银和原材料。为此,顾昭亲自制定了“新丝绸之路”计划,命令由他最信任的亲信将领之一,第四军团司令顾承信,统领麾下精锐,护送着由官方背景的“新晋商”所组成的庞大商队,向着那片传说中遍地财富、也同样危机四伏的西域,进发。


    顾承信,这位在清剿流寇的战争中战功赫赫的年轻将领,和他的士兵们一样,充满了新军特有的自信与骄傲。他们相信,凭借手中无坚不摧的燧发枪,摧枯拉朽的线膛炮,以及那套战无不胜的战术体系,世界上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在这片广袤的西部土地上,最可怕的敌人,并非总是来自人的刀枪。


    当军团与商队穿过河西走廊,踏上帕米尔高原的土地时,一个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敌人,便悄然缠上了他们。


    稀薄的空气,让这些自中原腹地而来的士兵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窒息。他们的肺部如同破旧的风箱,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剧烈的灼痛。头痛、恶心、四肢无力,这种被称为“高原反应”的病症,如同瘟疫一般,在军中迅速蔓延,将一支原本龙精虎猛的百战之师,变得步履蹒跚。更致命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重型火炮和那条由无数马车构成的、冗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在崎岖陡峭、终年积雪的山路上,变成了一种不堪忍受的沉重负担。


    就在这支疲惫之师挣扎着向上攀爬时,另一群真正属于这片高原的“狼”,已经嗅到了血腥味。


    此时的西域,正处于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即将迎来其最为辉煌的崛起前夜。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是一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草原枭雄。他不仅初步统一了混乱的漠西蒙古诸部,建立起强大的准噶尔汗国,更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东方那条传说中流淌着财富的古老商路,以及商路尽头那富庶的河西走廊。


    他们,才是这片高原真正的主人。


    一支由王五麾下最悍勇的副将李敢,所率领的一千人龙骑兵部队,正负责护送一支载满了丝绸和茶叶的先头商队,穿越一处名为“鹰愁涧”的险恶山口。龙骑兵,这支装备了短管燧发枪和马刀的精锐部队,理论上兼具了骑兵的机动性和步兵的火力,是新军体系中应对游牧骑兵的王牌。


    然而,理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当他们深入狭窄的山谷时,凄厉的号角声,毫无征兆地从四面八方的山脊上传来。数不清的身影,如同从岩石缝里钻出来的鬼魅,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那些是骑着矮小却耐力惊人的高原马、身披皮甲、手持弯刀和简陋火绳枪的剽悍骑士。他们没有后金八旗那种排山倒海般的集团冲锋,而是像狼群一般,分散成无数个小队,利用娴熟的骑术和对地形的极致熟悉,在远距离上,用火绳枪和弓箭,对行进中的明军,展开了无休止的袭扰。


    “稳住!结成防御阵型!”


    李敢嘶吼着下达命令。训练有素的龙骑兵们迅速下马,以马匹为掩护,组成了一个空心方阵,用精准的燧发枪火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试图靠近的准噶尔骑兵。


    然而,战斗的节奏,完全被对方所掌控。准噶尔人极有耐心,他们从不进行代价高昂的强攻,只是利用机动优势,不断地切割、骚扰明军,重点攻击他们的补给马车。枪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共和国士兵的每一次射击,都精准而致命,但他们打死的,永远只是“狼群”伸出的一只爪子,而狼的主体,却始终隐藏在视线之外,等待着猎物体力耗尽的那一刻。


    缺氧,让士兵们的动作变得迟缓,每一次装填弹药,都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弹药,在这样高强度的消耗战中,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最致命的圈套,在黄昏时分到来。一支准噶尔骑兵佯装败退,向着一条狭窄的支谷逃窜。急于打开局面、为大部队清除威胁的李敢,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下令部队追击,结果一头扎进了一个更加狭窄、两面都是峭壁的绝地。


    数千名准噶尔骑兵,如同潮水般,从谷口和山顶涌现,彻底封死了他们的退路。


    那是一场惨烈到极致的、毫无希望的血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来自中原的共和国军人,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他们依靠着地形,用尽了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拔出马刀,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最原始的肉搏。李敢身中十余刀,依旧手刃数名敌人后,才力竭倒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太阳最终沉入雪山之后,鹰愁涧里,只剩下了死一般的寂静。一千名共和国最精锐的龙骑兵,连同他们所护送的价值连城的货物,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数名重伤的士兵,被准噶尔人故意放走,让他们去向东方的“新主人”,传递这场血腥的胜利。


    这是共和国新军成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建制完整的惨败。


    消息通过沿途的驿站和新建的电报线,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南京时,整个共和国高层,都为之震动。那些一直沉浸在对后金、对流寇、乃至对罗刹国的辉煌胜利喜悦中的将军和政要们,仿佛被一盆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冰水,从头浇到脚。


    这记响亮的耳光,让他们第一次痛苦而清醒地意识到,共和国的扩张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他们引以为傲的火器、工业和战术体系,并非万能的灵药。在这颗星球上,还有各种各样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地理、环境,以及那些和他们一样狡猾、一样悍不畏死的敌人。


    电波,跨越数千里的山川与荒漠,将这份浸透着鲜血的战报,送到了远在雅克萨城外、正在规划北方新行省的顾昭手中。


    收到电报的那一刻,指挥部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看到,护国主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铁青。他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电报纸,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根根发白,眼神中迸发出的,是足以将人冻结的、无比骇人的怒火。


    然而,这股滔天的怒火,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


    顾昭缓缓地松开了手,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北方冰冷的空气。当他再次睁开眼时,所有的怒火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与理智。


    他走到电报机旁,亲自拟定了一封回电,发往西域前线的顾承信。


    “停止一切冒进,全线转入战略防御。立即收缩兵力,巩固已有据点,沿线修筑棱堡与烽燧,确保嘉峪关至哈密一线绝对安全。等待总参谋部制定出针对性战略后,再行定夺。”


    “另,转告顾承信及王五:用我一千名共和国勇士的鲜血,去买一个‘永远不可轻敌’的教训,是惨痛的,但也是值得的。这几年,我们赢得太顺了,顺到让一些人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告诉他们,把每一个牺牲将士的名字都刻在碑上。这个仇,我们必须报,而且要用十倍的代价,去洗刷今日之耻辱。”


    放下电报稿,顾昭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落在了那片代表着帕米尔高原和西域的区域。


    那里,不再是一片等待征服的空白,而是一片被鲜血染红的、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地带。一个新的、比后金更狡猾、更坚韧的对手,已经出现。


    而对于顾昭而言,一场惨败,打醒的不仅仅是他的将领们,也让他自己那颗因为连续胜利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瞬间冷却了下来。


    帝国的扩张,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了。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