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杭州的黄龙体育中心里却座无虚席。斯坦科维奇杯首战对阵塞尔维亚,这是李特身披国家队战袍的首次公开亮相。
大姚穿着热身服坐在替补席,脚踝上还缠着厚厚的冰袋。尤纳斯赛前布置战术时特意交代:“李,今天你打控卫,多观察,多适应。”
比赛开场,李特就感受到了国际篮球的不同。更窄的三分线,更强的身体对抗,还有那些在国际赛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们。
塞尔维亚后卫用一次凶狠的贴身防守迎接李特的第一次持球,裁判却毫无表示。李特不慌不忙,背身护球,余光扫过全场。他突然一个击地传球,篮球从两名防守队员中间穿过,精准送到空切的朱八手中。
“好球!”央视解说员嘉于喊道,“李特这记传球展现了他的视野!”
张合理指导笑着接话:“这就是FMVP的功力,你看他根本不着急自己攻。”
防守端,李特更是让全场观众大开眼界。塞尔维亚队的小个子后卫想用速度强吃他,结果连续两次变向都没能摆脱。李特像影子一样贴着对手,最后干脆利落地一掌切掉篮球,发动快攻。
“这防守,啧啧,”张指导摇头赞叹,“在CBA可看不到这个级别的外线防守。”
整个第一节,李特只出手一次,却送出了五次助攻和三次抢断。中国队在他的组织下打得井井有条,领先八分进入第二节。
“他在熟悉队友的特点,”尤纳斯对助理教练郭世强说,“你看,他已经发现朱八喜欢在底角接球,王仕朋习惯从右侧突破。”
第二节大姚短暂上场,和李特打了几个配合。一次挡拆后,李特吸引包夹,把球高高抛起,大姚空接扣篮得手。这个经典的NBA式配合引来满堂彩。
“大郅,你看明白了吗?”替补席上,杜峰碰了碰大郅,“李特这是在用比赛给大家上课呢。”
大郅笑了:“在纽约他就这样,永远先找队友。”
斯坦科维奇杯的三场比赛,李特场均只有12分,却送出9次助攻和4次抢断。中国队轻松夺冠,但更重要的是,全队都在李特的穿针引线下打出了流畅的配合。
“他就像个导演,”《体坛周报》这样评价,“让每个演员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演最精彩的戏码。”
七月底,钻石杯在南京开打。这是奥运会前最后的热身赛,对手实力更强,包括2004年冠军阿根廷队。
首战对阵阿根廷,吉诺比利给李特好好上了一课。这个同样来自NBA的对手,把国际篮联的规则利用到了极致。
一次进攻中,吉诺比利在三分线外两步突然出手,李特按照NBA的习惯放了一步,结果球应声入网。
“见鬼,”李特嘟囔了一句,“这距离在NBA根本不会投。”
下一个回合,李特学乖了,紧贴吉诺比利。结果阿根廷人一个假动作,靠着李特起跳,裁判的哨声立刻响了。
“三次罚球!”嘉于惊呼,“吉诺比利太聪明了,这就是经验啊!”
张指导分析道:“李特还在适应国际篮联的吹罚尺度。在NBA这种接触可能不会吹,但在国际赛场,裁判抓得很严。”
场边的尤纳斯倒是不着急:“让他交学费,现在交比奥运会上交好。”
果然,随后的比赛李特迅速调整。他减少了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更多地利用脚步和预判来防守。进攻端,他开始尝试那些在国际篮联规则下更有效的得分方式——比如在更近的三分线外直接干拔。
钻石杯的四场比赛,李特的得分逐渐上升,最后一场对阵澳大利亚已经能砍下24分。更重要的是,他彻底摸清了国际篮联的规则特点,也熟悉了每个队友的习惯。
大姚的状态也越来越好,虽然上场时间仍然受限,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了内线统治力。特别是和李特的挡拆配合,已经成为中国队最犀利的武器。
“他们两个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尤纳斯满意地对教练组说,“大姚在低位吸引包夹,李特在外线调度,这样的进攻体系在奥运会上会很有威胁。”
“兄弟们,咱们越来越好了!”刘伟大声鼓励着大家。
朱八一边冰敷一边说:“李特传的球太舒服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投进。”
李特笑了笑,没说话。
两支杯赛,七场比赛,从杭州到南京,李特完成了从NBA巨星到国家队核心的转变。他不是来当救世主的,他是来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的。
八月的京城,一场更大的舞台正在等待着他们。
喜欢篮坛的荣耀请大家收藏:()篮坛的荣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