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孤鸾转身,声音斩钉截铁,“传令,停止一切破坏,违令者,军法从事!”
“黑鸦,带你的人,将所有图纸笔记,全部装箱,一片纸也不准遗漏。”
“刘猛,控制所有工匠,尤其是这位老师傅。以礼相待,不得伤害,他们是无价之宝。”
“其他人,仔细搜查,所有类似部件、原料、样品,全部带走。”
命令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些东西的非凡价值。
刘猛虽然仍不太明白,但对宋孤鸾的判断绝对信任,立刻吼叫着让手下收刀,转而去看管工匠。
黑鸦带人开始小心翼翼的整理那些珍贵的资料。
宋孤鸾最后看向那位兀自气呼呼的老匠人,语气缓和了些:“老先生,跟着我,你的心血,不会白费。”
宋孤鸾不再多言,所有被俘工匠、重要设备、原料、以及那口装满图纸的铁箱,全部被带走。
重伤无法行动的守卫被补上几刀,工坊被泼上火油,部队按计划撤离时,整个山坳已陷入一片火海。
清点人数物资的孙鹤把战况报了上来,物资多了不少,但他们的人马也伤亡不少,二十多个受了伤,十几名精锐,已经永远的在这场战役中闭上了眼睛。
宋孤鸾痛心疾首,让人掩埋他们的尸体后就不再停留,带着大部队和战利品,迅速隐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另一边,日头偏西,光线依旧明亮刺眼,却少了几分南方那种湿漉漉的厚重感,空气变得通透,却也明显干燥起来。
许安宁抬手擦了擦额角的细汗,指尖能感觉到一层细细的沙尘。
队伍正行进在一片地势起伏的黄土丘陵地带,脚下的道路不再是泥泞小径,而是被车轮和脚步压实、表面浮着一层细粉的土路。
每一次踏下,都会扬起淡淡的烟尘,行走其间,不一会儿头发、眉毛和肩头就蒙上了一层土黄色。
人们都用布巾遮着口鼻,说话声也闷闷的。
“这北边的地界,风里都带着沙子味儿了。”柳婶子在一旁嘀咕着,给车上一个孩子喂了口水,小心地盖好水囊。
有了马匹之后,脚程快了很多,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队伍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长途跋涉的无奈却有效的办法。
走不动的老弱都集中到了几辆加固过的板车上,由驮马拉着,节省他们的体力。
妇女们和青壮们轮换着,青壮年累的就坐上去歇会,换妇女们下来走。
妇女们累了就坐上板车,让青壮们下来走,这样一路走走换换,吃吃歇歇,整个队伍还算整齐。
暗影和迅风也轮换着,在前方和后方为大部队护卫。
他们的任务至关重要,避开所有官道和关卡,在丘陵与荒滩之间,为这支庞大的队伍寻找一条尽可能隐蔽的路线。
速度比最初快了些,但代价是每个人都积累着深深的疲惫。
八月的天气更是炎热,加上缺水,让这种疲惫感更加凸显。
路边的植被变化的更明显,像南方那种参天的大树还有茂密的森林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低矮、叶片粗硬的灌木丛和一簇簇耐旱的野草,顽强的扎根在黄土中。
路上也看到别的逃荒者,这时候因为粮食和水的压力,她就没有继续再编入大部队,那些人就远远的跟着,许安宁也没让人把他们赶走。
就在这时,前方宋二快马奔回,带来一个消息:“头儿,暗影队长在前面一片洼地发现了几丛沙棘,还有些野酸枣,果子虽小,但能解渴。”
许安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加快脚步,到前面短暂休息,采集野果。”
这就是他们一路来的生存智慧,不放过任何一点自然的馈赠。
许安宁的命令传下去不久,队伍便分出了十几人组成的采集小队跟着宋二去采摘。
这采集小组还是之前山上建立,一直沿用下来的。
这一路上,采集小组可是帮了大忙,每次到歇息的时候,柳婶子就带着几个妇人,挖野菜。
李家猎户会带着另一队在山边上采集可以食用的野果。
许猎户带着几个青壮会上山打一些小型的猎物,比如野鸡野兔之类的,再有运气好的时候也会打到一些大型的。
胡大夫之前训练出来的采药小组,他们跟着胡允执一路上收集艾草,准备晚上熏燃驱蚊。
每一次找到的东西被迅速分类、装袋,一部分拿出来煮大锅饭,一部分被收起来下次继续食用。
他们清楚,每一口可食的野菜,每一捧能解渴的野果,每一株能治病的草药,都是这支队伍能多撑一天、多走一里的宝贵资本。
现在,日头稍稍西斜,灼人的热力慢慢收敛,但空气依然干燥。
队伍按照暗影选定的路线,绕过一个寸草不生的黄土坡,眼前出现了一片难得的洼地。
这里地势比较低,能看到几丛耐旱的沙棘和几棵叶片上蒙着尘土的树,勉强算是个能暂时躲避烈日和风沙的落脚点。
“就在这儿歇脚,申时末出发。”许安宁对几个小队长说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听到许安宁的话,一个个像是泄了气的气球,现在他们根本无需过多指挥,一个月来的磨难已经让这支队伍形成了本能的分工。
暗影和迅风手下的人会散向四周的高点,在有利的方位,看着远方的路和来路。
几辆载着老弱和重要物资的板车被推到洼地里,牲口被卸下套,牵到那几棵树荫下,喂上草料和水。
“水省着点喝。”许安宁对分发饮水的人低声嘱咐了一句。
她空间里的存水一直在消耗,每一次找到水源都很困难,必须精打细算。
一路上所见的水源要么是细小的支流,要么是已经干涸的河床还有一点点水,上一次把空间里的锅碗桶盆装满水还是在几天前。
掌管饮水的汉子抬出的水桶里面的水所剩不多,而且算不上干净,里面还带着泥沙,他优先分给病人、孩子和那些快虚脱的老人。
得到水的人千恩万谢,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口,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烟的喉咙。
胡大夫带着他儿子,忙着查看有没有人中暑,严重点的就用采集的草药给他们直接服用。
柳婶子带着几个妇人,在洼地升起一小堆火,找点石头架上那口跟随队伍、被烧的乌漆嘛黑的大铁锅。
锅里的水烧开后,把路上采集的马齿苋等野菜扔进去,又撒进去一小把粗盐和晒干的肉条,再加点主粮熬一锅菜汤。
这是队伍一天里唯一的热食,他们为了尽快赶路,一天一般只生一次火,或者不生火。
天热,大家对热的东西也没那么向往,他们更喜欢直接喝水,嚼点干粮和野菜直接就着水咽下去,补充体力。
喜欢吾家厨房有点田请大家收藏:()吾家厨房有点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