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4章 该出牌了

作者:撼天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包厢里,茶香袅袅,却驱不散某种无形的凝重。


    林向东与杨升对坐,桌上是精致的菜肴,但两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美食上。


    酒过三巡,林向东看似随意地提起了一个名字:“杨哥,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一个叫郑汉龙的人?”


    杨升夹菜的筷子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林向东,心中警铃微作。郑汉龙他当然知道,本地一个不大不小的建筑商,承接了不少政府工程。“略有耳闻,林总怎么提起他?”


    林向东慢条斯理地用茶水漱了漱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他之前承接的那个新区文化中心项目,用的建材,大部分都是从李记进的货。”


    杨升眉头微蹙,隐约猜到了什么。


    林向东继续道,嘴角带着一丝冰冷的弧度:“现在这位郑老板,大概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为了自保,主动向住建、质检几个部门实名举报了李国昌,供出了李记建材以次充好、产品不达标的问题。哦,相关部门动作很快,已经对库存和在售批次进行了抽检。”


    说着,林向东像是才想起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薄薄的文件,轻轻推到杨升面前。


    “这是刚刚出来的部分检验报告的复印件,杨秘书可以看看。”他的动作很随意,仿佛递过去的只是一张普通的宣传单页。


    杨升放下筷子,拿起那份报告。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他快速地翻阅着,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数据和专业术语。


    如“抗压强度不达标”、“氯离子含量超标”、“关键性能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一项项,一条条,清晰、确凿,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直指李记建材的核心质量问题和生产黑幕。


    这不仅仅是商业欺诈,更是涉及公共安全、尤其是政府工程安全的严重问题!


    一旦坐实,李记建材就不是停业整顿那么简单了,李国昌本人很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杨升的心沉了下去。


    他合上报告,再看向林向东时,眼神已经完全不同。


    这份报告,加上之前精准的账户冻结,他彻底明白了。


    林向东这不是要打压李氏,这是要从根子上,把洋河李氏,尤其是李国昌,往死里整!


    不留一丝余地,不给一点生机。


    这份狠辣和决绝,让他这个在体制内见惯了风浪的人,都感到一丝寒意。


    若在平时,面对如此棘手且容易引火烧身的事情,杨升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明哲保身,甚至想办法撇清关系。


    但此刻,他脑海中飞速闪过胡锐的模样。


    利害关系,在瞬间被重新权衡。


    他深知,林向东将这份报告给他,不仅仅是在通报情况,更是一种要求。


    要求他,以及他背后的郝副市长,在这最后一击中,提供必要的“助力”。


    杨升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沉重的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脸上恢复了惯有的、略带矜持的笑容,只是这笑容里,多了几分决断的意味。


    “林总,提供的这个情况,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他措辞谨慎,但态度明确,“涉及到政府工程质量和公共安全,绝不能姑息。我会立即向郝市长汇报,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依据这份检测结果,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务必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他特意强调了“从严、从重、从快”三个词,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林向东看着杨升,露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举起了茶杯:“那就麻烦杨哥了。”


    次日。


    一批与李记建材有业务往来、且曾被李氏以各种手段挤压、拖欠货款的商户和个人,在同一天收到了来自东升集团关联律师事务所的“温馨提示”和“法律援助”。


    这些商户原本就对李氏敢怒不敢言。


    此刻既有专业律师团队承诺免费代理,又有人背后撑腰,加之李氏确实陷入困境,回款无望,纷纷毫不犹豫地拿起法律武器。


    一夜之间,数十份民事起诉状如同雪片般飞向法院,诉讼请求明确,证据链条清晰。


    更致命的是,随同诉状提交的,还有一份份态度强硬、理由充分的财产保全申请。


    林向东派出的精英律师团队深谙此道,他们准备的材料扎实无比,充分论证了“若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被告可能转移资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的紧迫性。


    法院在审核了大量案件和证据后,依法作出了裁定。


    ……


    云霞村林氏成立互助基金,并且林向东等人豪掷近三亿资金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洋河村李氏耳中。


    这消息对于正因大规模停业整顿而焦头烂额的李氏族人来说,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一种赤裸裸的炫耀和压力。


    祠堂里坐不住的几位核心族老,再次簇拥着族长李茂华,来到了李国昌的病房。


    消毒水的气味似乎更浓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茂华看着病床上脸色依旧难看的李国昌,声音比以往更加沙哑沉重:“国昌,云霞林家那边……搞了个什么互助基金会,听说凑了三个亿的资金,专门给他们族里那些停业的厂子输血,短期拆借,还不要利息。”


    他顿了顿,浑浊的老眼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以及深藏的焦虑:“现在确实是我们洋河李氏的存亡之秋了。摊子铺得太大,这一停业,每天睁眼就是损失,银行利息、工人基本工资、供应商的欠款……哪一样不要钱?很多族里的厂子,资金链撑不了多久。你看……我们能不能也想想办法,搞一个类似的基金,先救救急?”


    另一位族老也赶忙附和,语气急切:“是啊,国昌,你能不能先筹措一笔钱应应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李氏的产业,就这么活活憋死吧?”


    李国昌靠在床头,眉头紧锁。


    他何尝不知道族里现在的困境?


    他自己的核心产业更是首当其冲。


    他刚要开口,准备说“我尽量想办法筹措,大家也再凑一凑”,表一表决心,稳定一下惶惶的人心。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敲响,李国昌的女秘书脸色苍白地快步走了进来。


    喜欢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请大家收藏:()回档2008,从草根到巨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