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午后,甚是慵懒。
流云坊的空气里飘浮着淡淡的桂花香,与偶尔飘来的茶香香糅合在一起,沁人心脾的味道让人感到莫名的惬意。
在这安然的惬意中,一道清亮的声音尤为突出。
“各位客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三文卜你吉凶事,五钱破你运途穷!”
寻着那声音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与这市井格格不入的少女。
那女孩莫约十六七岁,身上月白的衣袍洗得有些发旧,却异常洁净。
她不与任何商贩为邻,而是独自占着个清冷的墙角,身后是斑驳的灰墙,身前是一张旧旧的矮脚方桌,上面摆着一副色泽深黯的龟甲,一个签,筒几枚磨得发亮的铜钱和一面半旧不新的布幡,上写了两个瘦硬的字——“观命”。
一个穿着华服的行人被这别致的小摊吸引,驻足投来目光。
“你这……当真什么都能算?”王员外摸了摸胡子。
那女孩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他的眉心自言自语道:“哎,明珠欲向暗处投,金帛将付流水东。可惜,可惜啊……”
这话如同冰锥直刺王员外的心事,他蹲下身急切地问:“姑娘何出此言?”
那少女压低了声音说道:“阁下印堂隐现青黑,乃‘破财格’已成的征兆!尤其这三五日内,必有重大财帛损失……阁下近日,是否正为西北方向的一桩‘富贵’之事烦心?”
王员外浑身一震,态度恭敬起来:“还请姑娘指点迷津!”
她示意王员外伸手,在他掌心装模作样地划弄,口中念念有词,随后便拿起那几枚铜钱放入签筒,递给王员外道:
“你双手捧紧,闭目默念所求之事,摇动签筒。”
“记住,心诚则灵。”
王员外依言而行,双手紧紧捧着签筒,全神贯注地闭目摇晃。
也就在这时,那女孩动了。
她的右手轻轻探出,两根手指犹如灵蛇般悄无声息地滑入王员外因蹲姿而微微敞开的锦袍前襟,精准地夹住了内袋里鼓鼓囊囊的丝绸荷包,整个动作不到一息之间完成,在宽大袖袍的掩护下毫无声息。
得手后,她的手臂自然收回,仿佛只是调整了一下坐姿。
此时,王员外也摇出了铜钱。
那女孩低头一看,脸色“大变”猛地一拍桌面:
“凶!大凶之兆!‘天水讼,卦逢绝地’!这桩事不仅破财,更要命的是官司缠身,家宅不宁!阁下,你此去非但不能得财,恐有牢狱之灾!”
王员外本是想来求个心安听些吉利话,却没想到被这看着就不靠谱的“神棍”劈头盖脸一顿凶兆斥责。
他怒道:“你……你胡说什么!”
那少女此刻却换了一副面孔,她冷哼一声,带着一种“朽木不可雕”的轻蔑,一边快速收起桌上的布幡和道具一边嗤道: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小女言尽于此,阁下好自为之吧!”
说罢,她根本不给王员外质问的机会,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将收拾好的包裹往肩上一搭便混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个闪身便不见了踪影。
“哼,一个臭丫头,有什么好稀奇的……”
王员外气得浑身发抖,他站起身来骂骂咧咧地向一旁的栖云居走去,殊不知,怀里的荷包已经不翼而飞。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栖云居,透过那雕工繁复的木窗,在青石地板上刻出一块块明暗相间的光斑,恍若一幅挥洒自如的水墨画。
临窗的座位上坐着几个身着浅青色服饰的年轻人,衣袂飘飘,风姿不凡,引得堂中零星几位散修不时投来好奇的一瞥。
中间那位娇俏玲珑的少女便是夏颖知,一双圆圆的杏眼配上那对甜甜的梨涡,便是她最鲜明的标志。
她像只停不下来的雀儿,一会儿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一会儿又拈起一块精致茶点,仔细端详上头雕的花纹,最终还是放下,转而探头望向堂前那方空着的说书台。
旁边那位眉清目秀的女子便是夏颖知的师姐落渊,她的嘴角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眼尾微微上挑却无半分凌厉,脑后的青丝仅以一根素玉簪松松垮垮地挽在脑后,还有几缕发丝垂在胸前,平添了几分随性。
此刻,她并未参与师弟师妹们的喧闹,而是静静持着一盏青瓷茶杯盯着窗外。
“师姐,”
夏颖知终究耐不住台上这点寂静,毛茸茸的脑袋凑近落渊,声音里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与期待。
“你说今天这老先生会讲什么故事呀?上次那个‘鲛人泣珠’,回去我在梦里都还想着呢!你说——那珍珠是不是真的能照亮龙宫呀?”
坐对面的人闻言,“噗嗤”一笑,从桌上的青瓷盘里拈了块桂花糕,边吃边含糊道:“管他讲龙宫还是天庭,总比回去听秦愫师兄板着脸训话有趣!”
这位看上去玩世不恭的少年便是林家二公子林泽,林轩的弟弟。
说罢,他满足地咂咂嘴:“不过这栖云居的茶点倒真是一绝,比膳堂做的好吃多了。”
一直在一旁安静品茶的林轩将目光从杯中氤氲的热气上抬起,轻轻“嗯”了一声,算是附和。
他的脸庞还带着点未褪尽的少年青涩,但轮廓已见棱角,他的视线并未停留在糕点或说书台上,而是不着痕迹地扫过整个茶室。
茶舍竹帘半卷,透进的光线将屋子里的空间分割开来,几个散修模样的客人坐在角落里交谈着什么,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好似一切都笼罩在午后的舒适里,寻常得……令人心安。
“咚——!”
一声醒木脆响,毫无预兆地打破了满堂的慵懒。
空气霎时间静了下来,就连窗外市声也隐约消停了许多。
不一会,一位须发皆白、身着黑色长衫的老先生缓步踱上台来。他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一股历经世事的矍铄光亮,向着满堂宾客微微颔首。
他的身后是一面素屏,上面绘着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云海图,黑白相间的云雾翻涌着,似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玄机。
“诸位看官,有礼了,”
“今日天色正好,茶香正浓,老朽便不与各位兜圈子,要说,就说一段尘封万古,鲜少有人知晓的天地秘辛——”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全场,将众人的好奇心吊足了才缓缓吐出四字。
“太虚遗恨!”
“话说,在那天地初开的洪荒年代,九天之上有一神族,因他们特殊的能力而名为“太虚”。他们并不恋天界的权力,但因窥见了宇宙间最深的奥秘——虚实之道,便毅然脱离神籍,远走天涯。”
“他们寻遍天下,终于在无尽海的深处,开辟了一处玄妙之境,此地朝霞可织锦,暮云能作画,因而得名"云曦泽"。住在这里的太虚族人个个生得仙姿玉貌,浅色华发长而柔顺,皮肤如雪一般白皙,头顶着毛茸茸的狐耳,要说最奇的,便是那双浅灰色的眼眸——左眼倒映真实万象,右眼蕴藏虚无永恒。”
“如若您问他们有何神通?三岁稚子能以月光搭建天梯,七岁孩童敢用影子造楼阁,并且眨眼间便能抹除那些邪恶的妖物!”
“但最惊人的,还是他们世代守护的‘太阴之匙’——那可不是寻常神器,而是由最纯洁的月华凝成的宝物,它蕴含着世间最纯净的力量,维系着整个云曦泽的平衡!”
那老先生扇子轻摇,声音转沉。
“可惜啊可惜!花无百日红,月无百日圆。不知从何时起,那太阴之匙突然开始失去光泽。而云曦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边界的桃林开始枯萎消失,接着便是那原本巍峨挺拔宫殿也出现裂痕,逐渐破裂崩塌,最可怕的是,太虚族人的身体也开始在虚实间摇摆,逐渐消散,或许今日还能执手相看,明朝便化作云烟。”
“砰!”醒木再拍。
“值此危难之际,全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末代君王夙玄冥身上,这位陛下本是唯一能驾驭太阴之匙的力量挽救众生的人,可正值这危难之际,这位君王竟在守护神器的禁地中凭空消失!”
“唉——”那说书的老先生长叹一声。
“现场只留下半部撕裂的《太虚真解》,还有那光华尽失的太阴之匙,上面凝结着永不融化的寒霜,仿佛在哀悼主人的离去。”
“不过一夜之间,神物蒙尘,君王失踪,领域崩塌,那神秘而美好的云曦泽如同泡影般破灭,无数太虚族人也像晨露见日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些侥幸存活下来的族人也流落四方,却因为身怀掌控虚实的神通,成了各方势力追捕的猎物——有的被囚禁起来研究阵法,有的被逼着寻找神器碎片,更有甚者妄想通过他们找到重定天地的法门!”
“渐渐地,这太虚族便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没有一点踪迹。”
说完,那老先生便开始摇扇悲歌。
"云曦泽啊雾锁楼,太阴匙碎万事休。”
“王踪渺,仙霞收,万般造化付东流。"
“诸位看官,这段往事就说到这里,可叹太虚一族,生于虚无,功昭日月,却终究归于虚无——正如那水中明月,看着皎洁,却触手成空啊!”
说罢,他便和扇拱手道:
“不过,若要问夙玄冥陛下身在何方,太阴之匙能否重见天日——那便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了!”
话音刚落,那老先生便躬身一礼,悄然退入后台。满堂茶客仍沉浸在那遥远苍凉的故事中,过了好几息,轰轰烈烈的掌声才伴随着低语声如同潮水般漫延开来。
夏颖知双手托着腮支在桌上,眼中还漾着未散尽的惋惜与同情:“太虚族……听起来那么厉害,那么那么神奇,怎么就消失了呢?”
“师姐,”她转向落渊,“你在那些无聊的古籍里,看到过这个种族吗?”
闻言,落渊缓缓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长睫微垂,将视线落在手中温度早已散去的茶杯上,指尖无意识地沿着杯壁细腻的青瓷纹路轻轻摩挲。
“古籍中……偶有提及,”
她的声音依旧是一贯的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虚实相生之道确实玄妙,非寻常法术可比。”
林泽满不在乎地拍拍手上沾着的糕点屑,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三岁稚子能以月光搭建天梯,七岁孩童敢用影子造楼’?要我说,这些听听也就罢了,多半是前人编撰的传说……若世上真有如此神通广大的种族,怎会一点血脉、一点痕迹都未曾留下?按理来说……他们早就该名震四界了才对。”
一直沉默旁听的林轩,却在此刻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贯的沉稳:
“未必尽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