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血火鏖兵陷僵局 钢铁巨兽决荒原

作者:伊利丹怒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帝国历启元二十年夏秋之交,战争的巨轮在血腥的泥沼中艰难转动。当意大利战线传来捷报之时,东欧平原上的战事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尽管德军因分兵驰援其他战场而兵力有所削弱,但他们依托精心构筑的东方壁垒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将东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


    在基辅前线指挥所内,第三集团军司令吴佩孚大将凝视着作战地图,双眉紧锁。地图上标注的战线在过去一个月里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只有一些微小的锯齿状起伏显示着双方在前沿阵地的反复争夺。


    德军虽然调走了部分兵力,但他们的防御体系依然完整。参谋长指着地图上的防线标识说道,特别是他们的装甲预备队,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反击能力。


    吴佩孚走到观察窗前,望着远处被炮火染红的天空:命令各部暂缓大规模进攻,转入阵地对峙。但要让侦察部队加强活动,特别是要摸清德军新型坦克的部署情况。


    此时,在利沃夫以东的广阔平原上,一场决定东线装甲力量对比的坦克大战正在酝酿。德军最新装备的坦克以其厚重的倾斜装甲和威力强大的75毫米长身管火炮,给帝国装甲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


    八月十七日清晨,帝国第八军装甲第一师师长陈锐少将接到侦察报告,在科尔松地区发现德军一个装甲团的踪迹。这个装甲团装备的正是令帝国军头疼的坦克。


    机会来了!陈锐立即召集各装甲团长,我们必须找到对付这些铁乌龟的办法。


    上午八时,帝国军第3装甲团作为先头部队,在科尔松村外与德军第501重装甲营遭遇。这是一场典型的平原坦克战,双方在开阔的麦田上展开厮杀。


    全团注意,呈楔形队形展开!第3装甲团团长赵铁雄上校在无线电中下令。三十余辆启元-3型战车排成攻击阵型,向德军阵地推进。


    德军坦克则利用地形优势,在距离2000米处就开始射击。精准的火炮瞬间就击穿了两辆帝国战车的前装甲。


    加速前进!拉近距离!赵铁雄意识到在远距离对射中己方处于绝对劣势,各车注意机动规避!


    战车在麦田里划出复杂的轨迹,不断有战车被击中起火。驾驶员小李紧握操纵杆,汗水已经浸透了军服。


    距离1500米!炮长老王盯着测距仪,穿甲弹装填完毕!


    瞄准指挥车,开火!车长下令。


    炮弹呼啸而出,但在的倾斜装甲上擦出一道火花后弹开。


    该死!正面打不穿!老王愤怒地捶了一下炮膛。


    就在这时,三连的几辆战车采取了冒险的战术。他们利用麦田的掩护,快速迂回到德军侧翼,在800米距离上向较薄的侧装甲开火。


    命中!观察员兴奋地大喊。一辆坦克的侧面被击穿,很快就被内部爆炸的火焰吞没。


    然而德军立即调整部署,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侧翼路线。战斗陷入僵持,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弱点。


    在前线观察所里,陈锐通过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况。他发现虽然坦克性能优异,但数量有限,而且德军指挥官似乎过分依赖这些新式装备。


    命令第5装甲团从北翼迂回,吸引德军注意力。第7装甲团配属步兵,从南翼实施主要突击。陈锐迅速调整战术,告诉炮兵,集中火力打击德军后勤车辆和步兵阵地。


    新的战术很快见效。当德军装甲部队被牵制在正面时,帝国军的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清除德军阵地上的反坦克火力点。


    工兵班,跟我来!工兵排长张大山带着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推进。他们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一个一个地拔除德军的反坦克炮位。


    与此同时,帝国军的新型式自行火炮也开始发威。这些装备150毫米榴弹炮的装甲车辆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准确打击德军的集结地域。


    下午二时,战局出现转机。帝国军侦察兵发现了一条可以迂回到德军后方的路线。陈锐立即派出师属侦察营,配属一个连的坦克,实施大胆的穿插。


    不要恋战,直插德军指挥部!陈锐在无线电中叮嘱侦察营长。


    这支奇兵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德军的部署。在前后夹击下,德军第501重装甲营开始后撤。但是他们的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因为帝国军的工兵已经炸毁了后方的桥梁。


    就在东线进行坦克大战的同时,在南欧的巴尔干山区,赵守诚的第四集团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兹拉蒂博尔山脉,帝国军第十一军与德军山地部队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这里的地形限制了装甲部队的使用,战斗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步兵对决。


    报告军长,第34团已经连续进攻三天,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参谋向马福祥汇报着战况。


    马福祥走到地图前,指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命令第35团从这个方向迂回。告诉炮兵,不惜弹药,为步兵开辟道路。


    在崇山峻岭之间,帝国军士兵们冒着德军的狙击和机枪火力,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每个山头、每道山脊都要经过反复争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二排注意掩护,三排跟我上!连长刘志强带着战士们向一个德军机枪阵地发起冲锋。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们终于拿下了这个夺走了十几个战友生命的火力点。


    在前线激战的同时,后方的后勤较量同样激烈。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上,一列列军车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着兵员和物资。


    在莫斯科铁路枢纽,后勤司令部的军官们正在为运输计划争论不休。


    东线每天需要两千吨弹药,但现在我们只能保证一千五百吨的运力。后勤处长指着运输图表说。


    必须优先保证新型反坦克炮弹的供应。装甲兵总监强调,前线的坦克部队急需这些弹药来对付德军的。


    与此同时,帝国的军工企业也在全力运转。在乌拉尔山区的兵工厂里,工人们三班倒地生产着坦克、火炮和弹药。新式的启元-4型战车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装备75毫米长身管火炮的新式坦克,将彻底改变前线的力量对比。


    战略反思:新式战术的探索


    在君士坦丁堡的总司令部里,柏凌峰召集各集团军司令举行作战会议。巨大的沙盘上清晰地展示着当前各条战线的态势。


    我们必须承认,德军的战斗力超出了预期。柏凌峰指着沙盘说,特别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和防御工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麻烦。


    吴佩孚接过话头:我建议改变战术。大规模装甲突击在德军的防线面前效果有限,我们应该采取锤砧战术:用部分兵力正面牵制,主力部队实施迂回包围。


    段祺瑞补充道:还要加强各兵种的协同。特别是步兵和装甲兵的配合,以及炮兵的精确支援。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司令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作战原则:强调机动和迂回,避免正面强攻;加强各兵种协同;重视侦察和情报工作;充分发挥炮兵和航空兵的优势。


    当夜幕降临时,前线的枪炮声渐渐平息。在科尔松战场,士兵们开始打扫战场,抢救伤员。


    赵铁雄上校巡视着受损的战车,心情沉重。这一天的战斗,他的团损失了十二辆战车,阵亡官兵达五十七人。


    把阵亡弟兄们的身份牌都收好。他嘱咐后勤军官,他们都是好样的。


    在野战医院里,军医们正在全力抢救伤员。担架不停地抬进来新的伤员,呻吟声和消毒水的气味充斥着整个帐篷。


    坚持住,兄弟!一个年轻的医护兵握着伤员的手,轻声安慰着。


    远处,德军的阵地也亮起了零星的火光。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敌对双方的士兵都在经历着同样的痛苦和磨难。


    夜色渐深,但战争的齿轮仍在转动。明天,当太阳升起之时,这片土地将再次被炮火和鲜血染红。帝国军人们知道,通往最终胜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们坚信,凭借着勇气和智慧,终将打破眼前的僵局。


    喜欢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请大家收藏:()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