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三洋铁舰破巨浪 制海争锋定乾坤

作者:伊利丹怒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东欧平原的钢铁洪流深陷泥潭之际,全球广阔的海洋上,一场同样关乎帝国命运乃至世界霸权的争夺,正以另一种形式激烈上演。


    帝国的战略家们深知,面对德美同盟这样横跨大西洋的对手,以及维系自身遍布全球的联盟体系与补给线,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是比任何陆上攻势都更为紧要的生命线。启元二十年(1920年)春夏季,帝国三大舰队依据预设战略,在浩瀚的大洋上同时挥出了利剑。


    帝国大西洋舰队提督邓绍忠海军上将,站立在旗舰“云鹏”号航空母舰高耸的舰桥上,目光如刀,扫视着眼前无垠的深蓝色海面。他的舰队以巴西累西腓为基地,如同一条盘踞在新世界门口的巨龙,任务清晰而致命:切断美德之间跨大西洋的生命线,同时屏护联盟国巴西、委内瑞拉的海岸,将战火引向敌人的心脏地带。


    辽阔的大西洋航运线上,一场无声的猎杀与反猎杀早已白热化。由“海狼”级潜艇组成的游击支队,如同真正的狼群,在北大西洋的浓雾和风暴区悄无声息地巡弋。它们依据锦衣卫对外情报司和舰队侦察机提供的模糊情报,耐心等待着猎物。


    五月下旬,一支由三十余艘货轮、油轮组成,满载着美国生产的粮食、钢铁、石油和工业制成品,在数艘老旧驱逐舰护航下的庞大船队,试图从纽约港驶向德国汉堡。他们选择了看似偏僻的北航线,企图借助恶劣天气隐匿行踪。


    然而,帝国“海狼-7”号潜艇的潜望镜,如同死神的眼睛,早已在冰冷的浪涛中锁定了它们。


    “目标确认,大型运输船队,航向085,速度8节。计算攻击诸元……”艇长低声下达命令,潜艇如同幽灵般调整着位置。


    “一号至四号发射管,定深三米,扇形散布,放!”


    四枚533毫米重型鱼雷脱离艇艏发射管,拖着细密的气泡轨迹,无声地射向船队中心。几分钟后,接连几声沉闷的巨响在船队中炸开,两艘万吨级货轮和一艘油轮被准确命中。油轮瞬间化作巨大的火球,浓烟直冲云霄,燃烧的原油在海面蔓延,形成一片地狱火海。船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护航舰只像无头苍蝇般四处搜索,深水炸弹盲目地投入海中,激起冲天水柱,却难以捕捉到早已深潜远遁的“海狼”。


    类似的场景在浩瀚的大西洋上不断重演。帝国潜艇部队凭借着优异的隐蔽性和强大的攻击力,给予美德航运以沉重打击,物资损失与航运保险费率的飙升,如同两道绞索,开始慢慢勒紧德美的战争经济脖颈。


    与此同时,邓绍忠亲率以大中型舰只组成的特混舰队,在大西洋中部进行威慑性巡航。巨大的“天尊”号战列舰,其380毫米巨炮的射程足以威胁任何敢于靠近的敌方水面舰艇。而“云鹏”号与“云翔”号航母上起飞的“海鹰”式鱼雷攻击机和“烈风”舰载战斗机,则将舰队的侦察与打击半径延伸至数百海里之外。他们不仅猎杀落单的敌方辅助舰船,更时刻准备迎击美军可能派出的主力舰队,确保帝国在大西洋腹地的战略主动权。


    相比大西洋的激烈猎杀,帝国印度洋舰队提督李准海军上将的任务,则更显沉稳与关键。他的舰队扼守着红海与阿拉伯海的咽喉,其辐射范围东至马六甲海峡,西抵苏伊士运河,堪称帝国连接本土、天竺、南洋与欧洲战区的“世界枢纽”。


    李准的首要使命,是确保苏伊士运河的绝对安全。这条人工水道是帝国兵力和物资输往欧洲战区最快捷的命脉,不容有任何闪失。印度洋舰队的主力,包括由战列舰改装而成的航母“宣武”号、轻型航母“鸾鸟”号以及“广德”号等主力舰,轮流在运河区东西两端巡弋,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空中,舰载机和岸基航空兵日夜不停地进行反潜巡逻与防空警戒;水下,精心布设的水雷阵和反潜网让任何敌方潜艇望而却步。


    在确保运河安全无虞后,李准果断分遣一支强有力的分舰队,由“宣武”号航母为核心,辅以数艘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穿越运河,进入地中海。


    地中海的局势相对复杂,残存的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虽实力大不如前,但仍有一定威胁,且德军潜艇也偶尔在此出没。帝国舰队的到来,立刻改变了力量对比。


    帝国舰队与英国地中海舰队、法国海军残部(主要依托北非殖民地港口)建立了联合指挥部。帝国强大的航母力量,为盟军提供了此前稀缺的远程航空掩护和打击能力。在“宣武”号的舰载机协助下,盟军牢牢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不仅彻底消除了轴心国水面舰艇对南欧盟国海岸线的威胁,更有效地保障了通往希腊、南斯拉夫乃至未来在意大利方向可能登陆的盟军部队的海上补给线。帝国赤龙旗与米字旗、三色旗在地中海的湛蓝海面上并肩飘扬,宣告了这片古老内海已完全处于联盟掌控之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在广袤的太平洋,帝国太平洋舰队提督李垠海军上将,正执行着靖王柏凌锐“海权优先”战略中最具压迫性的一环——对美国西海岸的全面封锁与致命打击。


    太平洋舰队以东瀛府和珍珠港为主要基地,麾下拥有历经战火考验的“天龙”号航母、修复改造后的“翔凤”号航母,以及“龙威”、“龙腾”号等高速战列舰。他们的任务明确而冷酷:巩固帝国在太平洋中西部已取得的绝对优势,同时像一把铁钳,死死扼住美国通向太平洋的喉咙。


    李垠采取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封锁战术。由“镇海”级重巡洋舰和“角鲨”级远洋潜艇组成的外围巡逻线,远至关岛以东、阿留申以南,猎杀任何试图进出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船只。无论是悬挂美国旗的商船,还是中立国的可疑船只,一经发现,轻则勒令返航、登船检查,重则直接击沉。曾经繁忙的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港口,如今门可罗雀,航运几近断绝,美国与亚洲、澳洲的贸易联系被硬生生斩断。


    美军自然不甘心失去太平洋。在经历了中途岛、珍珠港等一系列惨败后,他们利用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倾尽全力重建太平洋舰队。一批新建造的驱逐舰、巡洋舰,甚至匆忙完工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费城”号,被集结起来,企图打破帝国的封锁,至少恢复近海航道的安全。


    六月上旬,这支由“费城”号航母、两艘重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组成的美军特混舰队,在海军中将哈尔西的指挥下,冒险驶出圣迭戈军港,试图寻找帝国舰队决战,或至少证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存在。


    然而,他们的行踪早已被帝国前出的潜艇和远程侦察机发现。李垠等待这个机会已久。


    “终于出来了。”李垠在“天龙”号的指挥室里,看着沙盘上代表美军舰队的标识,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命令,‘翔凤’号舰载机群先行发动空中打击,‘天龙’号机群待命。巡洋舰分队前出,占据有利炮击阵位。我们要在这里,”他的手指点在洋面上一个不起眼的坐标点,“送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一程!”


    激烈的海空大战在距离加州海岸约六百海里的洋面上爆发。帝国“翔凤”号率先发起攻击,数十架“海鹰”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在“烈风”战斗机的掩护下,如同蜂群般扑向美军舰队。美军“费城”号奋力反击,舰载战斗机升空拦截,防空火炮在空中织成密集的火网。但帝国飞行员经验更为丰富,战术更为娴熟。尽管损失了不少飞机,但致命的鱼雷和炸弹还是接连命中“费城”号和多艘护航舰只。


    正当美军舰队忙于应付空中攻击时,李垠亲率以“天龙”号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切入战场。“龙威”、“龙腾”号战列舰的356毫米主炮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巨弹呼啸着跨过数十公里的距离,精准地砸向已是伤痕累累的美军战舰。与此同时,第二波来自“天龙”号的舰载机群加入了战场,给予了美军舰队最后的致命一击。


    战斗持续了数小时。当夕阳将太平洋染成一片血红时,曾经象征着美国海军复兴希望的新太平洋舰队,已化为海面上燃烧的残骸和漂浮的油污。“费城”号、两艘重巡洋舰及大半驱逐舰沉入冰冷的太平洋底,仅有少数舰只带伤狼狈逃回本土。美军司令哈尔西将军下落不明。


    此役,帝国太平洋舰队以较小的代价,彻底消灭了美国重建的太平洋舰队,无可争议地掌控了从东瀛府到美洲西海岸的整个太平洋制海权。美国失去了在太平洋上与帝国争锋的最后资本,其西海岸门户彻底洞开,完全暴露在帝国海空力量的兵锋之下。


    全球三大洋的制海权争夺,在战争初期便以帝国海军的压倒性胜利而告一段落。大西洋的破交、印度洋的控扼、太平洋的封锁与歼灭,帝国海军用钢铁与火焰,为后续的陆上决战铺平了道路。


    喜欢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请大家收藏:()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