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井眼还没开,天先塌了

作者:永夜书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光渐亮,信碗堂前那株新生稻苗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根部缠绕的银丝如活物般微微搏动,仿佛仍在回应昨夜大地的震颤。


    村口石阶上,老农跪得笔直,枯黄的秧苗在他手中簌簌发抖,像极了这片即将龟裂的土地。


    沈清禾站在门槛内,指尖捻着那把干土,细细感受其中的颗粒与湿度。


    她眸色沉静,却已翻江倒海——空间灵泉虽能润泽百亩良田,但面对日益焦渴的土壤,不过是杯水车薪。


    旱象已现端倪,河床干裂三日,田皮卷起如枯鳞,若再无水源,今秋颗粒无收尚是轻言,饿殍遍野亦非虚妄。


    她转身走入堂中,将那几株枯苗轻轻搁在案角,目光落在摊开的《齐民要术》残卷上。


    纸页泛黄,墨迹斑驳,但她看得极慢、极准。


    陆时砚昨夜彻夜未眠绘就的地脉草图就压在书下,线条蜿蜒,勾勒出地下暗流的可能走向。


    她的视线缓缓移向图中一处被藤蔓覆盖的断崖石缝——那里标注着一行小字:“禹迹渠?老井头临终语”。


    “不是传说。”她低声道,“是遗训。”


    脚步声轻响,陆时砚自外走来,衣襟微皱,眼底有倦意,神情却清明如初。


    他没说话,只是将一盏热茶递到她手边,随后指向图纸:“若按‘十亩一井、四沟归渠’布局,引暗流分级灌溉,可省七成用水。且此法不扰地表耕作,即便试掘不成,也不损农时。”


    沈清禾凝视良久,终于点头。


    但这计划最难之处,并非技术艰深,而是人心难测。


    果然,翌日清晨,断崖路口烟雾缭绕。


    陈九公领着十余位长者披麻戴孝,香炉高举,口中念诵古老咒词:“动地脉者折寿三代!惊土伯者全村遭殃!”他们面色肃穆,眼神却藏不住恐惧——那是对未知灾祸的本能畏缩。


    人群外围,陈大柱怒目圆睁,抡起铁锤狠狠砸向运石车。


    木屑飞溅,车轴断裂,发出刺耳哀鸣。


    “宁肯旱死,也不遭天谴!”他嘶吼着,额上青筋暴起,“谁敢动土,就是害死全村的罪人!”


    村民围聚四周,有人愤然,有人犹豫。


    连一向最信她的李婶也攥紧衣角,声音发颤:“禾丫头……真不会惹祸么?”


    沈清禾立于人群前方,风吹动她素布裙裾,身影单薄却不曾后退半步。


    她没有辩解,也没有斥责,只是抬手一挥。


    “抬竹管。”


    三人应声而出,肩扛三根空心长竹,插入村东、村西、村北三处早已干涸的池塘底部。


    动作利落,尘土飞扬。


    随后,她亲自捧起一碗灵泉水,缓步走到正对断崖方向的那一根前,倾壶注入。


    众人屏息。


    半个时辰过去,烈日当空,地面滚烫。


    其余两根竹管依旧干燥,唯有那根朝向断崖的,管壁竟渐渐渗出细密水珠,继而汇成一线涓流,顺着竹节滴落,在池底洇开一片深色湿痕。


    “这……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喃喃。


    沈清禾未答,只转头看向人群后方一个沉默的身影:“阿织,请你。”


    那妇人迟疑片刻,终究上前。


    她从怀中取出一段洁白棉线,浸过灵泉水后,结成十字罗盘,双手托举悬于空中。


    风拂过,线头起初轻晃,旋即竟齐齐一颤,稳稳指向断崖下方那道隐秘石缝。


    “水在下面。”阿织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我姐能闻茶香,我能感水走。它在动,在低处汇聚,被石头卡住了。”


    寂静如刀割过人群。


    柳先生原坐在凉棚下摇扇观局,此刻悄然放下折扇,目光紧紧锁住那根微颤的棉线,眉头紧蹙,似在推演某种不可言说的天机。


    沈清禾环视众人,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


    “我们不信鬼神,但我们敬天地。


    我们不惧流言,但我们守人心。


    若地下无水,我不强求一锹一镐;


    可若有水却被封埋,而我们因惧怕传说坐等饿死——那才是真正的亵渎。”


    她说完,不再看任何人,只望向那道被藤蔓遮蔽的断崖。


    阳光斜照,岩壁斑驳,仿佛藏着千年的秘密。


    而在她身后,信碗堂屋檐下的新苗又轻轻晃了晃,银丝微闪,如同大地无声的回应。


    第七日午时,烈日如焰,灼得断崖上的石面蒸腾出扭曲的光影。


    村中男女老少齐聚崖下,黑压压一片,连襁褓中的婴孩都被母亲抱在怀里,屏息凝神。


    空气仿佛凝固,唯有香火袅袅升起,在热浪中扭曲成灰白细线。


    沈清禾立于石缝之前,一袭素衣被风卷起边角,手中锄柄紧握,掌心早已沁出薄汗。


    她没有看身后跪成半弧的陈九公等人,也没有去接那些或敬畏、或质疑的目光。


    她的目光只落在眼前那道被藤蔓缠绕多年的石隙上——那是陆时砚地脉图中标注的“命脉点”,是阿织棉线罗盘所指的方向,也是小泉伏地听声后双手急拍地面的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今日一掘,只为求真。”她在清晨召集共耕会骨干时便已定调,“试掘一日,若无水,则我亲赴祠堂谢罪;若有水……便请土伯公见证,让古井重见天光。”


    老錾头蹲在石缝旁,枯瘦的手指摩挲着岩壁边缘,眉头微动:“青石盖没风化,接缝密实,底下可能封得好。”他抬头看向沈清禾,眼中多了几分认可,“这活儿,得慢,不能崩了根基。”


    小泉早已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岩面,双目紧闭。


    忽然间,他猛地睁眼,翻身坐起,双手迅速比划:“空响……像风吹洞箫,低得很,但一直没停。”


    人群一阵骚动。


    沈清禾心头一震,目光悄然移向不远处的陆时砚。


    他站在信碗堂送来的遮阳伞下,白衣如雪,神情静笃,却在与她视线相触的刹那,极轻地点了点头,唇角浮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那一笑,如清泉入心。


    她深吸一口气,抬手高举锄头。


    阳光落在铁刃上,折射出一道刺目寒光。


    “铛——!”


    锄尖落下,一声清脆金鸣骤然炸响,回荡在山谷之间,惊起林中飞鸟。


    众人齐齐一颤,鸦雀无声。


    碎石簌簌滚落,露出其下平整坚硬的表面。


    沈清禾单膝跪地,亲手拨开残砾,指尖触到冰凉石质——那是一整块规整的青石板,边缘凿痕清晰,苔痕斑驳间,八个古篆赫然浮现:


    “天工开物,利在民生。”


    字迹苍劲,力透石背,似有千钧之重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全场死寂。


    连陈九公手中的香炉都微微发颤,檀灰洒落膝前,他嘴唇哆嗦,却发不出一个音节。


    那些曾高喊“动地脉者折寿三代”的长老们,此刻面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惶惑与动摇。


    就在这凝滞的寂静中,小泉突然浑身一僵,猛地扑回地面,双掌紧贴岩石,整个人如弓般绷直。


    片刻后,他霍然抬头,双手剧烈挥动——


    “有声音!下面……有水在走!像雷,很远,但在动!”


    话音未落,一股极细微的震感自地底传来,仿佛大地深处有血脉缓缓复苏。


    几位敏感的老农不自觉地弯腰触地,脸色骤变。


    沈清禾缓缓站起,拂去裙上尘土,目光沉静如渊。


    她望着那方青石井盖,仿佛透过千年封尘,看见了地下奔涌的暗流,听见了岁月沉淀的等待。


    风忽然止了。


    连蝉鸣都噤了声。


    她轻轻抚过那八字古篆,指尖微颤。


    ——这不是神迹,是先人遗智。


    而他们,终于找到了钥匙。


    喜欢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请大家收藏:()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