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俺是大吃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早餐亭的玻璃上,凝结着一层细密的白霜。北京的深冬,连呼吸都带着凛冽的刀锋。谢小红呵出一口白气,看着它在玻璃上迅速消散,如同这一年倏忽而过的时光。


    生意依旧忙碌,甚至比往年更好了些。固定的摊位积累了稳定的客源,那两辆三轮车也偶尔在周末出动,像两支灵活的游击小队,为“谢姐臭豆腐”开拓着新的领土。周桂琴的儿子上了高中,虽然学业依旧让人操心,但至少不再封闭自己,偶尔还会在朋友圈晒一张在妈妈摊位上写作业的照片,配文是“我家皇太后的御膳房”。老李也找到了新的工地,虽然远了点,但家庭关系因为那段短暂的闲置期,反而多了一份不易察觉的体谅。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但谢小红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往往来自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第一个无声的战役,是关于身体的。


    长年累月的站立、弯腰、颠勺,让她的腰落下了毛病。阴雨天或是劳累过度,后腰就像插进一根棍子,又酸又胀,直不起来。右手腕也因为长期重复夹取豆腐的动作,得了腱鞘炎,有时疼得连筷子都握不稳。


    周桂琴也没好到哪里去。她的静脉曲张更严重了,小腿上像爬满了扭曲的青色蚯蚓,站久了就肿胀发硬,晚上回家必须把腿抬高才能缓解。她们的药箱里,膏药和止痛药成了常备军。


    这些病痛,她们从不对外人言说。只是在收摊后,两人会互相帮忙贴上一剂膏药,或者用热水泡泡手脚。沉默地承受,成了她们对抗身体磨损的唯一方式。


    “小红,咱这身体,还能扛几年?”有一天贴膏药时,周桂琴望着自己布满青筋的小腿,轻声问。


    谢小红正费力地把膏药按在酸痛的腰眼上,闻言动作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说:“扛到扛不动为止。再说,现在不是比以前强多了?至少不用被城管撵着跑了。”


    她的话带着调侃,却也透着无奈。她们没有退休金,没有稳定的保障,这小小的早餐亭,是她们现在和未来唯一的依靠。身体,是她们最原始也是最后的本钱。


    第二个战役,是关于内心的。


    三年了,每天面对油锅、食材、顾客,重复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工作。最初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早已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磨损。有时,看着那一成不变的油锅,闻着那仿佛已经浸入骨髓的油烟味,谢小红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厌倦和空虚。


    她偶尔会想起在超市打工的日子,虽然钱少,但至少下班后时间是自己的,不用像现在这样,生活和工作完全黏连在一起,没有界限。这种倦怠感,周桂琴也有。她们有时会陷入沉默,只是机械地完成着手里的活儿,那种创业初期的激情和兴奋,似乎被北京的风沙和岁月悄悄掩埋了。


    “有时候觉得,好像被困在这里了。”周桂琴有一次望着亭子外自由的天空,喃喃道。


    谢小红没有接话,只是更用力地翻动着锅里的豆腐。她知道,她们都被这生意“绑定”了。它给了她们尊严和收入,也拿走了她们大部分的生活和选择。


    第三个战役,是关于未来的。


    儿子大学快毕业了,开始在考虑是留在南方还是回北京。如果回北京,住在哪里?结婚买房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老李年纪也大了,工地上的活儿还能干几年?她们这个早餐亭,能一直开下去吗?街道的政策会不会变?旁边的商圈建起来后,会不会对她们这种小摊贩造成冲击?


    无数个问题,像夜色一样弥漫开来,没有答案。她们能做的,只是把今天的豆腐炸好,把今天的客人服务好,把今天的收入稳稳地装进口袋。


    这个冬夜,谢小红和周桂琴照例清点完收入,锁好早餐亭的门。寒风卷着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掠过空荡的街道。


    “明天,还得早点来,要熬新的卤水。”谢小红说着,把围巾又裹紧了一些。


    “嗯,我知道。肉联厂那边的豆豉,我明天顺路去拿。”周桂琴应着,踩了踩冻得发麻的脚。


    两人并肩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身影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有脚步声在清冷的夜里回响。


    她们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无处不在。在酸痛的身体里,在偶尔倦怠的心里,在对未知未来的隐忧里。她们是战士,对手是时间,是磨损,是生活的重压与琐碎。


    但她们依旧走着,迎着风,走向下一个黎明,走向那口永远沸腾的油锅。因为她们知道,只要还能站起来,只要那盏早餐亭的灯还亮着,她们就还没有输。这场无声的战役,她们必须,也只能,打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