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第6章

作者:俺是大吃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微信群带来的订单,像寒冬里涌动的暖流,让谢小红的生意在淡季保持了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她一个人,越来越忙不过来了。


    摊位前不能离人,要招呼零散的顾客,要现炸现卖。同时,手机微信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她要分神看订单、记录要求、估算时间。常常是手忙脚乱,炸糊了豆腐,或者看错了订单要求。晚上收摊后,腰酸背痛,清点零钱和核对线上订单也耗费大量精力。她隐隐感觉到,生意似乎触碰到了一个天花板,单靠她一个人这双手,很难再往上走了。


    就在她为人力发愁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摊位前。是周桂琴,她以前在超市打工时同一个组的姐妹,比她小两岁,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女人。


    “小红,真是你啊!我听人说石榴庄这边有个卖臭豆腐的谢姐,味道特好,就猜是你!”周桂琴脸上带着笑,眼神里却藏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愁容。


    谢小红连忙给她炸了一份,多放了辣和香菜,那是周桂琴以前的口味。两人就站在寒风中聊了起来。原来,那家超市效益不好,大规模裁员,周桂琴就在名单里,已经在家待业两个多月了。丈夫跑长途运输,收入也不稳定,孩子正要中考,处处都要用钱,她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


    “工作不好找,我这个年纪,没学历没技术,人家都嫌。”周桂琴叹了口气,看着谢小红麻利的动作,眼里流露出羡慕,“还是你好,自己能支棱起这么个摊子。”


    谢小红看着老姐妹憔悴的脸,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几乎没怎么犹豫,她脱口而出:“桂琴,你要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要不……先来给我帮帮忙?”


    周桂琴愣住了:“我给你帮忙?我……我能行吗?这臭豆腐……”


    “有啥不行的!”谢小红声音提高了些,带着一股热切,“活儿不复杂,就是辛苦点,风吹日晒的。主要是我现在一个人实在转不开,线上订单多了,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你来了,咱俩分工,肯定能干得更好。”


    她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周桂琴可以主要负责照看微信群,接收、整理订单,提前准备好打包盒和酱料,在订单集中时帮忙打包,或者在谢小红忙不过来时帮忙收钱找零。等熟练了,炸豆腐、调酱汁也可以慢慢学。


    “工资……刚开始可能不多,但肯定比你在家闲着强。咱姐俩一起干,把这摊生意再做大一点!”谢小红的话语里充满了真诚和邀请。


    周桂琴的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那是一种在迷茫中看到航标的光。她没有多做考虑,用力地点了点头:“成!小红,我跟你干!我不怕辛苦!”


    就这样,谢小红的臭豆腐摊,迎来了第一位员工,也是她的创业同盟。


    周桂琴的加入,立刻带来了改变。她心细,有耐心,把微信群里几百个顾客管理得井井有条,谁有什么忌口、偏好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提前备好料,订单来了,两人配合默契,一个炸制,一个打包,效率大大提高。摊位前排队的人再多,线上订单再密集,也能有条不紊地应对。


    更重要的是,有了伴儿。寒冷的冬日里,两人可以轮流进屋暖和一会儿,喝口热水;忙里偷闲时,能说几句知心话,互相鼓鼓劲。那种孤军奋战的疲惫感,被一种“我们在一起”的力量感冲淡了。


    谢小红没有把周桂琴单纯当作雇工。她教她怎么辨别油温,怎么掌握炸制时间,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秘制”酱料配方。收入增加了,她给周桂琴的工资也水涨船高,甚至在一些节假日生意特别好的时候,还会额外包个红包。


    两个中年妇女,守着一个小小的臭豆腐摊,却在冰冷的现实里,用汗水和情谊,构筑了一个小小的、温暖的经济共同体。她们互相支撑,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那份在困境中依然能掌控生活、甚至能帮助他人的尊严与价值。


    “谢姐臭豆腐”的摊位前,从此常常能看到两个忙碌而和谐的身影。熟客们开玩笑说:“谢姐,你这是开了分店,自己当老板了啊!”


    谢小红和周桂琴相视一笑,继续手上的活儿。油锅依旧沸腾,臭豆腐的香气混合着生活的烟火气,在石榴庄的夜晚袅袅升起。这一次,香气里除了坚韧,更多了一份携手同行的暖意。她们的创业故事,翻开了合作与扩张的新一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