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像一头冷酷的巨兽,用凛冽的北风和干燥的严寒吞噬着城市的温度。对于户外经营者来说,这是一年中最残酷的考验。
石榴庄便民疏导点虽然有了统一的遮阳棚,但那薄薄的帆布根本无法抵御无孔不入的寒气。谢小红站在编号7的摊位后,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窖。油锅沸腾带来的那点有限的热气,刚从锅沿升起,瞬间就被寒风撕得粉碎。
她的装备已经升级了——老李用旧棉被和木板给三轮车做了一个简易的保温层,她自己也穿上了最厚的棉裤棉袄,脚上是儿子坚持要给她买的加绒雪地靴,头上戴着能捂住耳朵的毛线帽。但即便如此,寒冷依旧像细密的针,透过所有缝隙扎进来。裸露在外操作的手是最受罪的,即使戴着厚厚的棉线手套,指尖也很快冻得麻木、僵硬,夹豆腐的动作都变得有些迟缓。
生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寒冷的夜晚,人们更愿意待在温暖的家里,愿意顶着寒风出来买小吃的人少了很多。排队的长龙不见了,常常是隔很久才来一两个顾客。谢小红守着滚沸的油锅,听着呼啸的风声,需要不停地跺脚才能让几乎失去知觉的双脚恢复一点知觉。
但她没有一天缺席。除非是极端恶劣的天气,居委会通知暂停出摊,否则,每天傍晚,她都会准时出现在7号摊位,点亮那盏属于自己的、昏黄却温暖的电灯。她知道,哪怕只有几个老主顾,那也是信赖她味道的人,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
而且,这稳定的摊位来之不易,她格外珍惜。她甚至在摊位的显眼处贴了一张手写的提示:“天冷路滑,您小心脚下。”这细微的关怀,被许多居民看在了眼里。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周六夜晚。那天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度,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摊位上几乎没什么人,谢小红正对着双手哈气,就看到王主任和另外两个社区工作人员,抱着几个保温箱走了过来。
“小谢,还没收摊呢?这天可真够受的。”王主任说着,打开保温箱,里面竟然是满满的热姜茶,“街道给户外工作者送的温暖,咱们疏导点的摊主也都有份,快,喝点暖暖身子。”
一杯滚烫的、带着辛辣甜香的姜茶下肚,一股暖流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谢小红冻得发僵的身体仿佛瞬间活了过来。她连声道谢,眼睛有些湿润。这杯姜茶,暖的不只是身体。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几位老主顾,比如张大爷、李阿姨,竟然不约而同地来了,不仅自己买了臭豆腐,还特意多买了几份,说是给邻居带的。
“小谢啊,这天还出摊,辛苦了!”
“谢姐,给我来四份,楼上老赵家也要,非说这天就馋你这口热的!”
他们简短的话语,在寒风中显得格外珍贵。谢小红明白,这不仅仅是生意,这是一种带着温度的关照,是街坊邻里之间朴素的情谊。她手下更利落了,给每个人的分量都塞得格外满。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路过。小女孩被寒风吹得缩着脖子,眼睛却眼巴巴地看着油锅里金黄的臭豆腐。年轻妈妈有些犹豫,似乎觉得天气太冷,不想让孩子在外面吃。
谢小红见状,连忙笑着说:“孩子冷了吧?阿姨这刚炸好的,趁热吃暖和。要不,你们拿回家吃?我给你们多套个袋子,包严实点,到家还是热的。”她手脚麻利地打包好,还额外送了一串炸年糕给小女孩,“这个送的,天冷,让孩子暖暖。”
年轻妈妈感激地笑了笑,爽快地付了钱。小女孩拿着热乎乎的袋子,开心地走了。
这一幕,被不远处另一位出来遛狗的中年男人看到了。他走过来,要了一份臭豆腐,然后状似随意地说:“老板,你这可以送外卖不?我们楼上几个哥们儿晚上有时候想吃点夜宵,这天实在不想下楼。”
外卖?谢小红心里一动。她之前从没想过。她的生意一直局限于摊位前。
“这个……我还没弄过。”她老实回答。
“嗨,现在多方便啊,拉个微信群,谁要就在群里说一声,你算好时间炸,我们下来取,或者你方便的时候顺便给送到单元门口也行,总比我们傻等强。”男人建议道。
这个看似随口的建议,像一道光,劈开了谢小红因寒冬而有些凝滞的思维。
当天晚上收摊后,她回到家,不顾疲惫,让儿子教她怎么建微信群。儿子听说妈妈的生意有了新想法,也很积极,帮她建好了群,还把群二维码打印了出来,让她明天带到摊位上去。
“妈,你这叫‘社群营销’!”儿子有些得意地卖弄着新学的词。
谢小红不懂什么营销,她只是觉得,这或许是个办法,一个能对抗寒冬,也能更好维系顾客的办法。
第二天,她把打印出来的二维码贴在了摊位最醒目的位置,写上“谢姐臭豆腐,邻里外卖群,扫码加入,温暖直达”。
起初,只有零星几个人加入。但谢小红很用心,谁在群里下单,她都会仔细记下要求和大概下来取的时间,尽量让人家能吃到刚出锅的口感。她坚持“邻里”定位,送也只送到小区单元门禁口,不跑远,保证了效率和可行性。
口碑在小小的社区里传播得很快。群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寒冷的冬夜里,当人们窝在温暖的家里,突然想吃点重口味的夜宵时,“谢姐臭豆腐”的微信群成了一个小小的温暖据点。订单开始变得稳定,甚至有些晚上,微信群里的订单量超过了摊位现场的销售。
这个冬天,依旧是寒冷的。谢小红依旧要每天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守数个小时,手脚依旧会冻得生疼。但她的心里,却燃着一团火。这团火,由社区的关怀、邻里的情谊,以及自己在困境中摸索出的新出路共同点燃。
她的创业之路,在经历了规则的重塑、站稳脚跟的安稳后,在这个看似最难熬的寒冬,因为一杯姜茶、一句关怀、一个建议,竟然意外地拓展出了新的维度,透出了充满希望的暖光。她知道,春天,或许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