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第1章

作者:俺是大吃货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是一个连导航都难以精准定位的角落,在北京宏大的肌理中,像一道细微的褶皱。谢小红的三轮车就嵌在这褶皱里,车上的玻璃罩擦得锃亮,旁边立着一块手写的小牌子:“长沙臭豆腐”。


    空气里,那股标志性的、混合着发酵豆制品与植物香料的气味,是她无声的宣言。


    辞职前,她在超市负责蔬菜区,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每天重复着码放、称重、贴标签的动作。生活像一张精确的日程表,稳定,却也一眼望得到头。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镜子里那个四十多岁的自己,眼角的纹路像一张细密的网,网住了所有年轻的念想。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冒出来:“这辈子,难道就这样了?”


    丈夫老李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儿子刚上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她的辞职,在家里投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老李闷着头抽了半支烟,说:“折腾啥?超市工作虽说不体面,好歹稳定。”儿子没说什么,但眼神里有些许不易察觉的难为情。


    谢小红只是沉默地收拾着东西。她心里憋着一股劲,一股不属于她这个年龄,似乎也不属于她这种身份的劲。


    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又偷偷向老家的姐妹借了点,凑钱买了这辆二手三轮车。她拜了个师傅,是湖南老乡,学怎么调卤水,怎么控制油温,怎么配那画龙点睛的酱料。她记了厚厚一本笔记,比儿子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显得破旧。


    出摊第一天,她凌晨四点就醒了,心怦怦跳。把车推到巷口,手心里全是汗。第一批顾客是几个早起赶路的上班族,捏着鼻子过来,皱着眉头尝试,然后眼睛一亮:“哎,大姐,味儿挺正啊!”


    那声“味儿挺正”,像一束光,瞬间照透了她心里的忐忑。


    生意,就这样在巷子里扎下了根。


    北京的四季,在这条小巷里呈现得格外分明。春天,风沙会迷了眼睛,她要时时护住放豆腐的盆;夏天,守着滚沸的油锅,像守着一个火焰山,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秋天最好,天高云淡,偶尔有落叶飘到车顶;冬天最难熬,北风像刀子,裸露的手握着夹子,一会儿就冻得麻木,她得不停地跺脚。


    但她从不对顾客抱怨。她总是笑着,那笑容被风霜刻上了痕迹,却异常温暖。她记得熟客的口味——“王哥,今天多放辣?”“刘姐,给您闺女那份少辣,多放香菜,我记得。”这小小的巷口,成了她的江湖,她的舞台。


    然而,江湖总有风浪。


    城管来了。尖锐的哨音像一把剪刀,瞬间剪断了巷子里悠闲的空气。其他小贩像受惊的鱼,迅速收摊,四散奔逃。谢小红第一次遇到这阵仗,脑子一片空白,手忙脚乱地想蹬车离开,车轮却像焊在了地上。


    一个年轻的城管队员走到她车前,表情严肃。她下意识地用身体护住她的家当,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求情的话,却一个字也吐不出。那一刻,巨大的委屈和无力感几乎将她淹没。她想起老李的劝阻,想起可能面临的罚款,想起儿子或许会因此更加沉默……眼泪在眼眶里拼命打转。


    就在这时,旁边排队的一个老太太开口了:“同志,这大姐不容易,豆腐炸得干净,人也实在,通融通融吧。”


    “是啊,我们就好这口。”后面有人附和。


    那年轻的城管看了看谢小红通红眼眶里强忍的泪水,又看了看周围的人群,紧绷的脸稍微松弛了一些,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快走快走,下次别在这摆了。”


    那一刻,谢小红憋了半天的眼泪,终于还是落了下来。不是委屈,是一种被陌生人善意托住的复杂情绪。她连连鞠躬,推着车,几乎是逃离了现场。那天收摊后,她在租住的平房里,哭了很久,又把眼泪擦干,告诉自己,得找个更稳妥的地方。


    日子在油锅的滋滋声中流淌。她的皮肤被油烟熏得不再光洁,手掌因为长期劳作变得粗糙。但她的眼神,却比以前在超市时,亮了许多。


    一天晚上,老李收工回来,罕见地没有立刻躺下,而是走到她正在清点零钱的桌前,放下一瓶护手霜。“工地发的,”他语气还是硬邦邦的,“抹点,别糙得跟砂纸似的。”然后转身去洗漱了。谢小红拿起那瓶护手霜,愣了很久,嘴角慢慢弯起一个弧度。


    儿子的态度也悄然变化。以前从不让同学知道妈妈是卖臭豆腐的,后来有一次,他居然带着两个要好的同学来到巷口,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说:“妈,我同学,他们说……想尝尝。”谢小红高兴得手都有些抖,给两个孩子的碗里,堆得满满的。


    年底算账,她发现刨去所有开销,竟然比在超市打工时多挣了近一倍。她给儿子买了一直想要的新款运动鞋,给老李买了一件厚实的新羽绒服。她把剩下的钱整整齐齐码好,锁进抽屉。


    除夕夜,一家三口挤在小小的饭桌前,看着春晚。窗外是北京的万家灯火和偶尔炸响的鞭炮。老李抿了一口酒,忽然说:“你那豆腐……闻着是臭,吃着是香。”


    儿子也插嘴:“我们班同学都说,我妈是创业女王。”


    谢小红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像秋日湖面的涟漪。她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起身,给丈夫和儿子的碗里,各夹了一块红烧肉。


    她知道,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她还得蹬着那辆三轮车,融入北京清晨的雾霭里。油锅会继续沸腾,臭豆腐的香气会继续在巷子里飘荡,混合着生活的艰辛,也蒸腾着不屈的希望。


    这条狭窄的巷子,于她而言,不再是谋生的角落,而是她通往一个更宽阔世界的人口。她,谢小红,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炸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滚烫的天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