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镜像的邀约

作者:椰子味奶皮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周三的省博物馆,在秋日清晨的薄雾中显得格外肃穆。孟予安站在入口处的台阶上,看了眼手机——距离与卢帆柚约定的九点半还有十五分钟。她习惯性地提早到达,享受预约时间前那段属于自己的宁静。


    初秋的风已带着些许凉意,她拢了拢米色风衣的领口,目光落在广场上几只踱步的麻雀身上。对于这次相约,她心中有种奇特的期待感,仿佛不是去会见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人,而是要去见一个认识许久的朋友。


    “予安!”


    清脆的呼唤从身后传来,孟予安转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


    卢帆柚小跑着靠近,微喘着气,脸颊因运动泛着红晕:“我以为我迟到了。”


    “没有,是我来早了。”孟予安微笑道,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对方。卢帆柚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连衣裙,外搭深蓝色牛仔外套,简约又衬得她肤色极白。更让孟予安惊讶的是,卢帆柚也背着一个帆布材质的托特包,款式和颜色都与自己的极为相似。


    “你的包...”两人异口同声,随后都愣住了。


    卢帆柚先笑出声来:“不会又是同款吧?”


    孟予安拉开自己的包,取出一个小巧的薄荷绿卡包:“我是在线上官方店买的。”


    “我也是!”卢帆柚眼睛睁大,从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包里拿出同色系的零钱包,“上个季末打折时抢的。”


    一种奇妙的默契感在空气中流转。孟予安摇摇头,笑意更深:“这已经不能再用巧合来形容了。”


    “或许是审美同步?”卢帆柚俏皮地眨眨眼,与孟予安并肩走上博物馆台阶,“我昨晚还想着今天要穿什么,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这身搭配。”


    “我也是。”孟予安轻声回应,“站在衣柜前犹豫不到五分钟就选定了。”


    她们相视一笑,一同走进博物馆大厅。


    敦煌展设在三楼特展厅。沿着指示标志前行,暗色的展墙上投射着柔和的灯光,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神秘氛围。


    “我一直想来看这个展,”卢帆柚压低声音,仿佛怕惊扰了千年之前的魂灵,“敦煌壁画中的饮食图像非常丰富,有些点心造型甚至能在我现在的甜品创作中找到灵感。”


    孟予安有些惊讶地侧头:“你对敦煌的饮食文化有研究?”


    “谈不上研究,只是业余爱好。”卢帆柚略显羞涩,“开店之前,我特意去查阅过古代点心图谱,想从中汲取一些创意。敦煌壁画中有一幅‘斋僧图’,描绘了各种面食和点心,给了我不少启发。”


    “那幅图就在这个展厅。”孟予安眼中闪着愉悦的光,“我论文中曾引用过它来讨论唐代寺院经济的供养体系。”


    又一次不约而同的契合。


    两人停在第一件展品前——一幅巨大的《五台山图》复制品,色彩斑斓,细节繁复。


    “每次站在这样的古画前,我总会想,千百年前绘制它的人,会不会想到有朝日会有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因他的作品而相遇。”孟予安轻声说,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业性的光芒。


    卢帆柚静静站在她身旁,目光在壁画上流连:“我相信会的。美好的事物本身就具有连接人心的力量,无论跨越多少时间。”


    她们沿着展线慢慢前行,在一幅描绘婚礼场景的壁画前停下。画面中,新娘身着华丽嫁衣,低头接受亲友的祝福。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孟予安推了推眼镜,进入了她讲课时的状态,“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女性在婚姻中完全被动,但敦煌文献却告诉我们,许多唐代女性在婚姻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特别是嫁妆的支配权。”


    卢帆柚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就像甜点一样,外表看起来甜美柔和,内里却可以有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个性。”


    这个比喻让孟予安眼前一亮:“很精准的类比。历史研究往往也是如此——表面叙事下藏着无数被忽视的真相。”


    她们走到那幅“斋僧图”前,卢帆柚兴奋地指着画中一个托盘上的点心:“看这个,形状很像现代的马卡龙,只是更大一些。我尝试复原过这种点心,用胡麻、蜂蜜和面粉,口感出人意料地好。”


    “你尝试复原古代点心?”孟予安颇感意外。


    卢帆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算是我的一个小爱好。从文献中寻找配方,用现代工艺加以改良。店里有几款招牌点心就是基于古方创新的,比如‘唐宫蜜糕’和‘宋式云酥’。”


    “这太有趣了。”孟予安由衷地说,“历史学常常局限于文本分析,却忽略了物质文化的实践层面。你的尝试为理解古代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卢帆柚的眼睛因受到认可而闪闪发光:“那你愿意来做我的顾问吗?我对一些古方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有限,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导...”


    “我很乐意。”孟予安几乎是立刻回答,随后才意识到自己答应得有多迅速。她通常不会如此轻易地承诺参与别人的项目,但面对卢帆柚,一切似乎都那么自然。


    她们继续前行,在一组飞天壁画前驻足。柔和的灯光洒在卢帆柚侧脸,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孟予安忽然发现,当卢帆柚沉浸在感兴趣的事物中时,下巴会微微抬起,眼神变得格外明亮——这个小动作又是如此熟悉,因为她自己也是如此。


    “你在看什么?”卢帆柚察觉到她的目光,转过头来,嘴角带着俏皮的笑意。


    孟予安有一瞬间被看穿的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只是在想,我们连专注时的表情都很相似。”


    卢帆柚的笑意更深:“我刚刚也在想同样的事。当你认真看展品时,会无意识地用指尖轻轻点着下巴——我妈妈总说我这个习惯像在思考重大哲学问题。”


    “我父亲也常这么说我。”孟予安摇头轻笑,“这太不可思议了。”


    她们在展厅中流连了近两小时,对每件展品都交换着看法。孟予安发现,卢帆柚对历史的理解虽不似科班出身那般系统,却有着独特的直觉和洞察力,常常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见解。


    “历史不仅是王侯将相的故事,更是普通人的生活,不是吗?”站在一幅描绘市集交易的壁画前,卢帆柚轻声说,“就像这些市井中的小人物,他们如何生活,爱什么人,吃什么食物,这些细节往往比战争和条约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本质。”


    孟予安点头赞同:“这正是当下史学界关注的方向——从下往上看的历史。你很有做历史研究的天赋。”


    卢帆柚不好意思地捋了捋头发:“我只是个旁观者,觉得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


    “正因为你是旁观者,才不受学院派框架的限制。”孟予安认真地说,“有时候,专业训练反而会限制人的思维。”


    走出展厅时已近中午,两人在博物馆的咖啡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木制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谢谢你今天陪我看展,”卢帆柚搅拌着杯中的拿铁,“我已经很久没有和人聊得这么投机的了。”


    “应该我谢谢你,”孟予安放下手中的美式咖啡,“很少有人能跟得上我跳跃性的历史话题,还提出那么多有见地的观点。”


    卢帆柚笑了起来:“我们这样互相夸奖,是不是有点过于客气了?”


    孟予安也笑了:“确实。那就不客气了——你接下来有时间吗?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川菜馆,他们家的宫保虾球做得特别地道。”


    “你也喜欢宫保虾球?”卢帆柚眼中闪着惊喜的光,“那可是我的最爱!”


    “看来我们的默契还在继续。”孟予安拿起包,语气轻松,“走吧,我带路。”


    午餐时光愉快得超乎预期。她们从历史聊到文学,从甜品制作聊到教学趣事,发现彼此不仅兴趣爱好相似,连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出奇地一致。


    “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是村上春树,”孟予安说,“特别是他的《挪威的森林》。”


    卢帆柚差点被茶水呛到:“那是我最爱的书!我甚至为了它特地去了一趟东京,寻找书中描写的地方。”


    “我也去过!”孟予安难掩惊讶,“去年学术会议期间,我专门空出一天去了趟明治神宫和井之头公园。”


    “等等,”卢帆柚放下筷子,眼神变得狡黠,“你是不是也收集复古明信片,特别偏爱那种带有植物标本的?”


    孟予安怔住了:“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也是!”卢帆柚兴奋地拍了下手,“而且我猜,你的收藏里一定有一张来自镰仓长谷寺的紫阳花明信片。”


    “...去年六月收到的。”孟予安几乎说不出话来,“店主说那是最后一张。”


    “我就是那个店主!”卢帆柚眼中闪烁着恶作剧得逞的光芒,“我在线上经营一家小小的复古明信片店,那天有位来自成都的顾客买走了最后一张镰仓紫阳花明信片。我记得那个ID——‘安史之乱’。”


    这下孟予安彻底震惊了:“那就是我。”


    一阵沉默后,两人同时爆发出笑声。


    “这已经不是巧合能解释的了,”孟予安摇头,仍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早在相遇之前就已经有了交集。”


    卢帆柚托着腮,眼神温暖:“就像两条早已注定的平行线,终于开始交汇。”


    饭后,卢帆柚提议回她的甜品店尝几款新研发的产品。孟予安原本下午要修改论文,却鬼使神差地答应了。与卢帆柚相处的时间越长,她就越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仿佛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的女人。


    “柚见茶时”下午的客人不多,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为店内镀上一层金色。卢帆柚请孟予安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自己则系上围裙,走进开放式厨房。


    “今天特意为你准备了几款特别的甜点,”卢帆柚回头笑道,“都是基于古方创新的,想听听你的专业意见。”


    孟予安看着她熟练地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忽然有种奇异的安心感。她取出笔记本电脑,准备边工作边等待,却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神——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那个在厨房中有条不紊忙碌的身影。


    约莫半小时后,卢帆柚端着一个托盘走来,上面摆着三款造型别致的甜点。


    “这是根据敦煌文献复原的‘胡麻蜜饼’,我调整了甜度;这是受《山家清供》启发创作的‘梅花汤饼’,用红菜头天然染色;还有这个,”她指着最后一道装饰着金箔的小点,“是我尝试复原的唐代‘贵妃红’,古籍中记载的宫廷贡品。”


    孟予安逐一品尝,每一款都给她带来惊喜。甜点的口感层次丰富,既保留了古风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特别是这个‘贵妃红’,”孟予安评价道,“外层酥脆,内馅绵密,甜中带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


    “那是玫瑰和桂花混合的香气,”卢帆柚解释道,“根据你的论文《唐代宫廷饮食中的花卉应用》,我尝试复现了文献中记载的‘百花香’。”


    孟予安惊讶地抬头:“你读过我的论文?”


    卢帆柚略显羞涩:“上周在C大学术库里搜到的。不只是读过,它给了我很多灵感。”


    一种被认真对待的感动在孟予安心头蔓延。学术研究常常是孤独的,特别是她选择的这种偏门方向,就连同行都少有关注。而此刻,却有人不仅认真阅读她的论文,还将其中的观点付诸实践。


    “你的论文写得真好,”卢帆柚继续说,“特别是关于唐代女性通过饮食文化表达自我的那部分,让我对古代女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孟予安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是轻轻说了声“谢谢”。但卢帆柚似乎理解她此刻的感动,只是微笑着又端来一杯特调的饮品。


    “尝尝这个,‘桂花酒酿拿铁’,我新研发的配方。”卢帆柚眼中闪着期待的光,“我想你会喜欢。”


    孟予安抿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桂花的清香和酒酿的微醺,恰到好处的甜度与咖啡的苦涩完美融合。


    “这味道...”她顿了顿,寻找合适的词语,“就像秋天的傍晚,温暖中带着一丝惆怅。”


    卢帆柚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正是我想表达的!你怎么总能准确理解我想要传递的感觉?”


    孟予安放下杯子,直视着对方:“也许因为我们太过相似。”


    店内流淌着轻柔的音乐,阳光渐渐西斜,在桌面上拉长影子。客人们来了又走,而她们却像被时光遗忘在这个角落,继续着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谈话。


    孟予安了解到卢帆柚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由经营小餐馆的母亲抚养长大,很早就学会在厨房帮忙。而卢帆柚也得知孟予安出身书香门第,却因选择冷门的历史研究方向而与家人产生过分歧。


    “我母亲一直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孟予安罕见地敞开心扉,“她认为历史研究是‘不务正业’。”


    卢帆柚理解地点点头:“我妈妈也曾反对我开甜品店,觉得我应该找个公司上班。直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她才慢慢改观。”


    “但我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孟予安微笑道。


    “因为这是我们的热爱。”卢帆柚接上她未说完的话。


    又一次默契的相视而笑。


    当孟予安意识到时间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与卢帆柚几乎聊了整个下午,却丝毫不觉得疲倦或尴尬。


    “我该回去了,”她有些不舍地收拾电脑,“明天早上还有课。”


    卢帆柚点点头,起身从柜台取出一个精致的纸盒:“给你准备了些点心,明天当早餐。”


    孟予安没有推辞,接过纸盒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卢帆柚的手。那一瞬间的触感让她心中泛起一阵奇异的涟漪。


    “下周有个关于宋代茶文化的讲座,在文化中心,”孟予安在门口停下脚步,假装随意地提起,“如果你有兴趣的话...”


    “我很感兴趣。”卢帆柚立刻回答,眼中闪着光,“具体是哪天?我可以调整店休。”


    孟予安告诉了她时间,补充道:“讲座后我可以带你去见见主讲人,他是我的博士导师,对宋代茶文化很有研究。”


    “那太好了。”卢帆柚送她到店门外,秋夜的凉风拂过两人的发丝,“那么,下周见?”


    “下周见。”孟予安点头,转身融入夜色。


    走回公寓的路上,孟予安感到一种久违的轻盈。与卢帆柚相处的一天,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个有人真正理解她、与她在同一频率共鸣的世界。


    回到家中,她打开卢帆柚给的纸盒,里面除了点心,还有一张手绘卡片。画中是两个相视而笑的女孩,背景是博物馆的敦煌展厅。卡片背面是卢帆柚清秀的字迹:


    “感谢今天的一切。在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世界上真的存在另一个自己。——帆柚”


    孟予安拿起手机,想发条信息道谢,却发现卢帆柚已经发来了消息:


    “安全到家了吗?:)”


    她看着那条简单的消息,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回复之后,她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夜景,心中升起一种奇异的预感——这个秋天,或许会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而在几个街区外的“柚见茶时”,卢帆柚也站在二楼的窗前,看着同样的夜色。她手中握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与孟予安的对话界面。一种温暖而期待的感觉在她心中蔓延,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无法平息。


    “世界上另一个我,我们终于相遇了。”她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期待的光芒。


    夜空下,两扇窗户隔着不远的距离,映照着相同的星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