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扣扣上戛然而止的夜晚,像一场失败的突袭,留下满地尴尬的狼藉。第二天上学,我几乎是怀着一种上刑场的心情走进教室。我不敢看他,生怕从他眼中看到一丝厌烦或戏谑。
早读课后,我拿着我答应给他糖,越过了三三五五的同学,放到了他的手上飞快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觉得只要不要看到他的表情就不会太尴尬。
下午课间,我看到他用几乎同样的方式——扯一下头发,或者抢走笔记本——去惹班上一个叫简臻的女生。简臻性格开朗泼辣,不像我那样只会笨拙地追出去,她直接抄起书本笑着追打他,两人在教室里绕着圈子,引得众人哄笑。
他脸上带着那种我熟悉的、漫不经心的笑容,一边躲闪,一边还在逗她。
那一刻,我的心彻底冷却下来。
韩昭和简臻的打打闹闹,并非空穴来风。简臻是班里的文娱委员,性格外向,和男生女生都能玩成一片。她不像我这样小心翼翼,她会直接抢韩昭的水瓶,会在他回答不出问题时大声嘲笑,也会在篮球赛后大大方方地给他递一瓶水。
他们的互动,是一种更直接、更肆无忌惮的碰撞。而我后来才从零碎的信息中拼凑出,简臻那时刚和她校外的前男友分手,正处于空窗期,迫切需要新的关注和陪伴来填补空虚。韩昭的“惹”,在她看来,或许是一种另类的注意。
这种认知让我陷入了更深的失落。我变得更加沉默,只是默默地、持续地进行着我的“扔糖”仪式。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需要回应、仅仅是为了安放自己心事的仪式。他有时会捡起来,有时不会。我们的关系,仿佛又退回到了那种微妙的、若即若离的状态。
时间滑向年底,空气里开始弥漫着元旦的气息。班级里在讨论着跨年活动,洋溢着一种节日的躁动。
元旦前一天,历史课。老师因为有事先行离开,留下我们自习。教室里一开始还算安静,渐渐便有了窃窃私语。
就在这时,我看到韩昭突然站起身,拿着历史书,在全班同学或明或暗的注视下,径直走到了简臻旁边的空位,坐了下来。
我的呼吸一滞。
简臻显然也有些意外,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她旁边的朋友立刻开始起哄,压低声音笑着调侃:“哟,昭哥,怎么坐过来了?”“是不是有什么悄悄话要说啊?”
韩昭脸上没什么表情,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他只是把书摊开,侧头跟简臻说了句什么,简臻抿着嘴笑了。
那一刻,教室里明明开着暖气,我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我死死地盯着书本,上面的文字却一个也看不进去。耳边嗡嗡作响,全是他们那边隐约传来的、带着暧昧的嬉笑声。
那节自习课,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像一座被遗忘的孤岛,看着不远处那片热闹的、我无法融入的大陆。
第二天,就是元旦。天空阴沉沉的,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冬雨。这本该是个充满希望和新开始的日子,我却觉得无比压抑。
下午,我出门去买辅导书,撑着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在一个街角,我猛地停住了脚步。
马路对面,一家奶茶店的屋檐下,站着两个人。正是韩昭和简臻。他撑着伞,简臻站在他身边,两人靠得很近,正在说着什么。简臻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伸手替他拂去了肩膀上的几滴雨珠。
那个动作,自然,亲昵,像一根尖锐的冰锥,狠狠刺穿了我的心脏。
原来……他们真的在一起了。就在元旦这一天。
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世界的色彩在那一刻仿佛全部褪去,只剩下灰蒙蒙的一片。我站在原地,手脚冰凉,看着马路对面那幅刺眼的“青春恋爱图景”,直到他们转身离开,消失在雨幕中。
我忘了自己是怎么回家的。只记得关上门,反锁,然后背靠着门板,缓缓滑坐在地上。
没有嚎啕大哭,只是眼泪无声地、不停地往下流。一种清晰的、尖锐的疼痛,从心脏的位置蔓延开来,传到四肢百骸。比运动会那次更甚,比任何一次都要真实和具体。
我把那包和他那个糖一起买的糖从书包里拿出来,扔进了书桌最深的角落。然后,我把自已关在房间里,拉上窗帘,隔绝了外面那个潮湿而冰冷的世界。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感觉自己像一条被冲上岸的鱼,窒息,并且无力。
元旦三天的假期,我过得浑浑噩噩。书本一点也看不进去,脑海里反复播放着历史课上他坐到简臻旁边的画面,和雨**撑一把伞的场景。
假期结束,返校那天。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几乎不敢去看第四桌的方向。
然而,奇怪的是,气氛似乎有些不对。简臻和她的小团体脸色不太好看,而韩昭,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趴在桌子上睡觉。
课间,消息灵通的陆心言凑过来,小声告诉我:“哎,你知道吗?韩昭和简臻,好像元旦第二天就分了。”
“什么?”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才……一天?”
“是啊,听说吵了一架,具体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就分了。”陆心言耸耸肩,“真是搞不懂他们。”
至于他们为何会突然在元旦“在一起”,流传的版本有几个。最盛行的一个是,在那前一天,一群同学出去玩,真心话大冒险时,有人起哄让他们在一起,在一片喧闹和节日的氛围烘托下,两人半推半就,就算开始了。
这根本算不上是慎重的开始,更像是一场青春闹剧。
而分手的原因,则更加现实。据说元旦第二天,简臻希望韩昭能像她前男友那样,陪她去逛街、看电影,做一些“情侣该做的事”。而韩昭,显然对此毫无兴趣,他更愿意待在家里打游戏,或者和兄弟们出去打球。
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地爆发。简臻指责他不够体贴,不像个男朋友。韩昭则觉得她“很麻烦”,要求太多。
这个认知,并没有让我感到丝毫轻松,反而让我更加迷茫和……一丝恐惧。他的情感似乎来去如风,轻易开始,轻易结束。那么,我这份沉重而持久的喜欢,在他面前,是否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和可笑?
历史课上,他公然坐到简臻旁边,或许有几分少年人的炫耀,或许是被周围人起哄架了上去。而当他发现这段关系带来的“麻烦”远超预期时,便毫不犹豫地抽身离开。
我看着此刻趴在桌上,仿佛一切与他无关的韩昭,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
我喜欢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了解他的奔跑,了解他偶尔的善意,了解他与兄弟的义气,却完全不了解他处理感情时这份近乎冷漠的随意。
雨后的天空依旧没有放晴,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我那场因他而起的、潮湿的心事,在了解了这些背后的缘由后,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泞的困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