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旧雨新知

作者:走在灵山路上的小蚂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拍完照,钓鱼佬还意犹未尽地想拉程远再聊几句,但看到潇然丢来的警告眼光,又讪讪收回了话头。倒是程远非常友善地答复他如果下次有机会再遇到会给他签名。


    “走吧。”潇然已经忍不住低声催促了,她是实在没想到刚才可以给她当人生导师的钓鱼佬瞬间会返祖成这个样子。


    两人走上江边步道,方才还有夕阳的天不知何时下起了濛濛细雨。


    并肩无言走了一会儿,程远先开口打破沉默,“听梁总说,你前段时间生病住院了,现在怎么样,完全好了吗?”


    潇然抬眼看向他认真关切的眼眸,也认真回答,“没事的,当时感染了肺炎,现在…已经好了。张老师怎么样?身体好吗?”


    “挺好的,体罚个把学生都没问题。”程远微笑,“说起来,前两年过年的时候,她还提过你,听你们班的同学说你在省城研究院发展得挺好的。真的没想到会在杭州的游戏公司遇见你。”


    听了这个完全没有疑问的感慨,潇然心里一声长叹,很想买一块豆腐一头撞上去。知道他一定是从大嘴老板那里听到了那个“冲冠一怒为蓝颜”的答案,刚想告诉他“你不觉得梁老板是一个很富有想象力的人吗?”


    忽然转念一想,也许,就让他接受这个答案也不错。如果将来要一起工作,两人的关系放置得更纯粹一些,总比前任的单身男女之间共处要轻松一点。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改成了更加松弛的调侃。


    “这么美的城市,你能来,我也能来啊,后来加入游戏公司虽说是个意外,但没准还是受了你的影响呢。”


    这倒是真的,面试的时候,她总觉得名校毕业的理工男老板有种似曾相识的即视感,出于对这种类型的人无条件的信任惯性,她才很快签了合约。


    路灯的光在雨里化成一团团暖黄的晕,世界安静下来,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路面。


    两人时不时聊着天,程远忽然想起了什么:“刚才你那位朋友……他喊的是什么?好像是什么‘怎么不早说’?”


    盛潇然大脑飞速运转,“哦,那个啊……我本来答应今晚去喝他钓的鱼汤,结果临时跟你走了。他大概是望着桶里那堆战利品发愁,怪我放他鸽子,不早点通知,害他白白透支了钓鱼佬的运气。”


    程远嘴角浅浅一弯。


    细雨如丝,被晚风耐心地梳理,在暮色中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灰纱。江面失了轮廓,步道润了颜色,两个身影在其间时近时远,像墨在宣纸上晕开的深浅。


    他们沿着人声渐渐散尽的步道缓缓走着,一旁奶茶店的暖光里,正淌出一首温柔的老歌。那旋律仿佛一条温暖的溪流,悄然漫溢在清冷的雨夜里:


    “时光是琥珀 泪一滴滴被反锁


    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


    歌声像一个温柔的钩子,精准地钩住了时光深处的某个角落。脚步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仿佛被那歌词钉在了原地。


    “青春的上游


    白云飞走


    苍狗与海鸥


    闪过的念头


    潺潺地溜走…”


    歌声潺潺流过,盛潇然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她放缓了脚步,静静地听完了那一小段。歌声勾连着过往,空气里仿佛也弥漫开一丝若有若无的怅惘。


    就在歌声将歇未歇的刹那,她转过头,目光清亮地望向他,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远山哥哥,谢谢你。”


    程远原本也在侧耳听着歌,闻声转回头,眼中带着真实的困惑:“我邀请你参加座谈会,是综合考虑你的研究积淀和曾经的官方工作经验,认为你是合适的人选。不是为了照顾你。”


    她微笑着摇了摇头,细雨在她的睫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不是为了这个。”她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积聚勇气,目光望向远处被雨幕模糊的城市轮廓,“是为十年前的那个我,说的。”


    程远蓦地一怔,脚步几乎停滞。


    谢什么?难道……谢谢我当年拒绝你吗?这句话几乎要脱口而出,却被他死死按在喉咙里,终究只是化作一个更加深邃且复杂的眼神,无声地落在她侧脸上。


    盛潇然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凝滞,适时地转移了话题:“杭州的雨景,还是这么美,虽然不是在西湖边,也还是像一幅安安静静的水墨画。”


    真没想到,隔着那么久遥远的时光后,还能一起欣赏杭州的夜雨。


    他看向她,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感叹拉回了思绪,忍不住失笑:“别告诉我,你辞了工作跑来杭州,真的就为了看这些美景?”


    “不行吗?”她挑眉。


    “怎么不行?”程远笑意更深,那笑容里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他们之间的熟稔,


    “这倒真像是你能干出来的事儿,一点儿也不考虑实际。”他顿了顿,“我问你,你在杭州过了几个冬天了?”


    盛潇然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彻骨的湿冷。“现在才只有一个。还被冻病到住院。杭州的冬天……”


    她摆摆手,一副不堪回首的模样,“不提也罢。不过,能住在被历代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沉淀了两千年的美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病一场也值了。”


    “你这文学青年的脑子看来是彻底没治了。”他失笑摇头。


    好嘛,听过梁总怎么讲她“冲冠一怒为蓝颜”后,还没有直斥她‘恋爱脑’,只说她是‘文青脑’,对他来说已经算是绝对的嘴下留情了。


    盛潇然缩了一下脖子。决定把话题拉回正轨。“所以,具体是什么题材?是近现代史相关吗? ”


    “嗯…记得那次在南京,我们一起参观纪念馆吗?”


    怎么会忘呢?本来已经天各一方杳无音信的人,要不是那次研学,又怎么会再度亲密起来?“原来是这个。”她的语气变得郑重,“的确是个很有勇气,也需要极度审慎评估风险的选择。”


    想起那年暑假,程远妈妈,也就是盛潇然的初中班主任,带队到东南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他们两个大学生被抓壮丁来当大学生志愿者,足足在南京和杭州游览了一个多星期。


    记得他们带着一群初中的孩子们参观纪念馆,走出大门时,再活泼的孩子也默默无言,神情沉重。而他当时在馆外说过的话,她至今记得清楚。


    那时他眉眼间还带着少年的锐气,语气却异常沉痛:“游戏的沉浸感,比书本和电影都要直接。如果这段历史做成游戏,传播的力度得有多大?现在的仙侠和历史类游戏那么多,为什么那些爱做历史题材的人,都不来做这个呢?”


    “是。”程远的声音将她从回忆里拉出,带着一丝感慨,“不会忘,也不敢忘。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题材没有人敢触碰。也没想到,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是没有人去做。”


    “我也没想到,”她侧过头看他,眼底不由自主地,为他这份贯穿岁月的执着燃起一簇星火,“你竟然一直记得。而且,走到了能实现它的今天……很了不起。”


    那抹熟悉的崇拜色彩,虽然只是短暂一瞬,却像投入古井的石子,在程远心中清晰地漾开一圈异样的涟漪。他有些不自在地别开眼,


    “我可没那么伟大。《山海》成功之前,每一天都是生存战,哪顾得上想这些遥不可及的事。现在……只是觉得手中既然有了火把,就不能假装看不见黑暗。如果不去做点什么,对自己交代不过去。”


    盛潇然笑了,带着点狡黠:“你刚刚还说我是文青脑?你这比我可高级多了,是浪漫主义的革命脑。”


    他也被她逗笑,气氛顿时松弛下来。“就是因为知道你还是个文青没变,我才告诉你我选择这个题材的真正缘起。”


    “明白啦。”她沉吟片刻,思路清晰地回归到专业层面,“你们请的其他评估人员,我想一定是各高校、科研院所里,专业功底非常扎实的近代史专家学者,对吧?”


    “你不用有压力,从自己的角度畅所欲言就好。”


    “不是有压力,”她纠正道,“我是想说……”


    她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接起电话,是萱妹略带哭腔的声音,问她怎么还不回来。她带着歉意看程远:“我得先走了。时间地点和资料,你微信发我就行,就是我的手机号。”


    她往后退了半步,身子隐入更密的雨丝中,又回头给了他一个无比确定的笑容:


    “放心,这么好的机会,我不会错过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