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农业科技产业园试点落户红星县的喜悦,如同秋日里短暂的暖阳,尚未将大地彻底烘热,便被一股从阴暗角落袭来的凛冽寒风所吹散。这一次,明枪化作暗箭,目标直指风头正劲的李腾,以及他刚刚接手的产业园筹备工作。
谣言的发端,隐秘而刁钻。起初,只是在县里某些非正式的酒桌饭局上,有人“酒后失言”,带着几分神秘提起:“听说产业园核心区定在平山镇,那里可是没什么基础啊,怎么就选那儿了?是不是李秘书……哦不,李主任,跟平山镇的领导有什么私下往来?”言语模糊,却足以引人遐想。
紧接着,更为恶毒的版本开始在小范围内流传。这个版本绘声绘色地描述,李腾在负责产业园规划选址期间,曾多次“私下”与平山镇党委书记会面,甚至有人“亲眼看见”李腾接受了对方安排的“招待”,而平山镇一位从事土方工程的老板,是李腾“某个远房亲戚”,暗示其中存在利益输送和偏袒。
更离谱的是,另一个谣言则将矛头指向了李腾与投资商的关系。传言称,已有好几拨看好产业园前景的客商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李腾,其中一位来自省城的女老板,对李腾“格外欣赏”,两人“交往甚密”,李腾可能在项目准入上给予其“特殊关照”。这些谣言将李腾描绘成一个善于利用职权、结交富商、甚至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年轻干部。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病毒一般,在红星县不大的官场圈子里悄然扩散。它们选择在产业园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李腾新官上任亟待立威的关键时刻爆发,其用心之险恶,不言而喻。目的就是要抹黑李腾的个人形象,动摇其负责产业园工作的正当性,进而打击站在他身后的宋知远。
李腾很快就感受到了周遭气氛的微妙变化。一些原本对他客客气气的部门负责人,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和疏离;去乡镇协调工作,对方的态度虽然依旧恭敬,但言语间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甚至产业园筹备办公室内部,几个新调来的年轻干部看他的眼神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
压力如同无形的蛛网,从四面八方向他缠绕过来。一次,在协调产业园道路建设初步规划的会议上,交通局的一位副局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李主任,这路怎么修,往哪里修,您可得把好关啊,别光顾着平山镇那边,也得考虑考虑其他兄弟乡镇的感受嘛!”虽然是用玩笑的口吻,但其中的暗示让李腾心头一堵,会场的气氛也瞬间有些尴尬。
李腾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和委屈,面色平静地回应:“规划方案是经过专家组多次论证和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的,首要原则是科学和效益。请各位同志相信组织的公正性,也欢迎大家对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他回答得滴水不漏,但内心的波澜却难以平息。
晚上回到家,面对妻子张薇关切的目光,李腾终于忍不住将满腹的郁闷和愤怒倾吐出来。“简直是血口喷人!”他罕见地失态,一拳砸在沙发上,“我跟平山镇老王书记纯粹是工作往来,每次见面都有其他人在场!那个什么土方老板,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还有那个省城女老板,就是来咨询政策,前后见过两次,一次在办公室,一次在汇报会上,那么多人在场!这些人怎么能如此颠倒黑白,凭空捏造!”
张薇看着丈夫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心疼地握住他的手。她在宣传部工作,深知舆论和人言的可怕。“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现在位置关键,又深得宋县长信任,不知道多少人眼红,想把你拉下来。”她冷静地分析,“这种谣言,你越是反应激烈,越是正中他们下怀。”
她思考片刻,说道:“你在明处,他们在暗处,你自己出面解释,效果不好,反而显得心虚。这件事,不能硬来,得讲究策略。”她利用自己在市委宣传部的工作网络,开始不动声色地了解这些谣言的源头和传播路径。她发现,这些谣言最初似乎是从开发区管委会那边几个与赵国庆关系密切的干部口中流传出来的,而且有向市里某些小范围圈子扩散的趋势。
张薇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任由谣言发酵,传到市领导耳朵里,即使查无实据,也会对李腾的声誉和前途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她与红星县委宣传部长董晓燕进行了紧急沟通。
“董部长,现在县里有些关于李腾的不实传言,想必您也有所耳闻。”张薇语气严肃,“这些谣言不仅针对个人,更可能影响产业园工作的顺利推进,损害的是我们红星县的整体形象。我建议,宣传部是否可以适当介入,通过正面宣传和引导,对冲这些负面信息?”
董晓燕与宋知远关系尚可,也对李腾的能力颇为认可,她沉吟道:“小张,你说得对。直接辟谣反而可能扩大影响。我看,可以组织市、县媒体,对产业园的规划理念、选址的科学依据以及筹备工作的进展,做一轮集中、正面的报道。重点突出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专家论证的严谨性,用事实说话,清者自清。同时,我也会留意一下内部的舆论动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董晓燕的运作下,不久,市报和县电视台接连刊发、播出了介绍红星县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的系列报道,详细解读了核心区选址平山镇是基于土地集中度、交通潜力、辐射带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并采访了参与评审的专家,强调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程序的规范性。这些报道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谣言,但用扎实的内容和权威的声音,有效地澄清了事实,压缩了谣言传播的空间。
与此同时,宋知远也采取了行动。他并没有就谣言本身找李腾谈话,而是在一次听取产业园工作进展汇报后,当着筹备办公室几位骨干的面,看似随意却语气坚定地说:“产业园工作刚刚起步,千头万绪,遇到各种困难和杂音是难免的。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李腾同志,要沉得住气,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应一切。组织上对干部是信任的,也是明察秋毫的。只要自身行得正、坐得直,就不要怕影子歪。”
这番话,既是给李腾打气,也是公开表明了对他的坚决支持态度,等于给那些暗中窥伺的人一个明确的信号: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动摇他宋知远重用的人,没那么容易。
在张薇的舆论策应和宋知远的坚定力挺下,针对李腾的谣言风波,虽然未能完全平息,但其破坏力被控制在了有限的范围之内,没有对产业园工作的推进造成实质性阻碍。
然而,这次事件给李腾内心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权力和利益的角逐场上,人性可以如此阴暗,手段可以如此卑劣。它像一根毒刺,虽然被拔除了,但刺伤留下的隐痛和警惕,却深植于心。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舅舅陈志远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告诫。
他变得更加沉默和内敛,行事愈发谨慎。与人交往,特别是涉及项目、资金等敏感问题时,他更加注重留下清晰的工作痕迹和会议记录,严格遵守程序,几乎到了刻板的程度。他深知,自己不能出错,哪怕是最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自己和宋知远的弹药。
工作的压力,加上这次谣言中伤带来的精神消耗,让李腾明显消瘦了一圈,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以前不曾有过的疲惫和深沉。张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只能在生活上给予他更多的照顾和安慰,默默分担着家庭的重担。
风波暂时过去,但李腾知道,隐藏在暗处的对手绝不会就此罢休。产业园这块蛋糕太大,盯着的人太多,未来的道路上,必然还会有更多的明枪暗箭等待着他。他必须像一名警惕的哨兵,在推动事业前进的同时,时刻守护好自己的防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比处理具体事务更为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智慧。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何以为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