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盐铁专营起风波,经济命脉握掌心

作者:寂寞坚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凯旋的喧嚣逐渐沉淀,王小伟并未耽于享乐,而是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帝国的治理与新政的推行中。他深知,军事上的胜利只是奠定了基础,真正要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恢复生机,乃至走向富强,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命脉,开辟稳定而充足的财源。而眼下,一个积弊已久、利益盘根错节的领域进入了他的视野——盐铁专卖。


    大明开国之初,承袭宋元旧制,实行盐铁官营,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是控制战略物资。然而历经二百余年,这套制度早已弊端丛生,近乎瘫痪。盐政上,“开中法”败坏,盐引滥发,勋贵、官僚、边将纷纷插手,囤积居奇,导致官盐价高而质劣,私盐泛滥,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百姓苦不堪言。铁政亦然,官营铁厂效率低下,腐败横行,而民间私采、私铸屡禁不止,不仅影响国家对于铁这一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更使得兵器制造质量参差不齐。


    这一日,摄政王书房内,王小伟召集了北疆商行的大掌柜钱广进、户部尚书(已由新政派官员接任)以及几位精通钱谷刑名的幕僚。沈玉茹也在一旁旁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王爷,这是近五年来两淮、长芦、山东等主要盐区的盐课收入账册,以及各地官营铁厂的产出与损耗报告。”户部尚书捧着厚厚一叠账本,面色凝重地呈上,“情况……触目惊心。盐引发放远超定额,许多盐引被权贵之家把持,世代相传,成为牟取暴利的工具。官盐运销环节,层层盘剥,到了百姓手中,价格已是成本的十数倍乃至数十倍!而铁厂更是入不敷出,工匠逃亡,器械老旧,产出之铁,质量低劣,连打造农具都嫌不足,更遑论军械。”


    王小伟翻阅着那些充斥着糊涂账和明显漏洞的册页,脸色阴沉。这些数字背后,是帝国血液的不断流失,是无数百姓被盘剥的血泪。


    “盐铁之利,国之根本,竟糜烂至此!”他合上账册,声音冷峻,“以往朝廷也不是没有试图整顿,为何屡屡失败?”


    钱广进躬身答道:“王爷明鉴。根源在于,利益牵扯太深。从发放盐引的京官,到地方上的盐运使、盐课提举,再到掌控运输的漕帮、地方豪强,乃至边境需要盐引换取粮草的军将,都已在这条利益链条上盘踞多年,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往整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不了了之,甚至主持整顿的官员反遭其害。”


    一位幕僚补充道:“而且,官营体制本身僵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与私盐、私铁竞争。单纯依靠严刑峻法禁止私盐私铁,不仅效果有限,反而容易激起民变。”


    沈玉茹轻声道:“夫君,看来欲整顿盐铁,不能只靠行政命令,需得双管齐下,既要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也要建立更高效、更可控的新体系。”


    王小伟赞许地看了妻子一眼,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说得对!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个釜底抽薪,另起炉灶!”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大明舆图前,手指划过漫长的海岸线和标注着矿藏的区域。


    “传本王令旨!”


    “第一,成立‘大明盐铁总署’,直属军国咨政处,由钱广进暂领总办一职!授予全权,统筹全国盐铁之生产、运输、销售!”


    “第二,盐政方面,废除‘开中法’,清理、收回所有超发、滥发的旧盐引! 盐引可以给,但必须按市价折算,且限期兑换,过期作废!今后盐引由盐铁总署统一印制、发放,严格定额!”


    “第三,仿照北疆商行模式,组建‘官督商办’的盐业公司和矿业公司!招募民间资本入股,但总署必须控股!利用商行的效率和资本,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和价格!在沿海择地建立新式盐场,采用晒盐法等新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四,销售渠道,逐步建立由总署控制的专卖店和授权商号,减少中间环节,严厉打击私盐!同时,利用北疆商行现有的物流网络,确保盐铁物资的顺畅流通!”


    “第五,铁政方面,关闭所有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旧官营铁厂,工匠择优录用至新厂。勘探新的、易于开采的矿藏,建立新式炼铁厂,尝试推广高炉等新技术,优先保障军需和农具制造!”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小伟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此次整顿,由‘锐士营’抽调精锐,组成执法缉私队,配属总署调遣!凡有敢于阻挠新政、勾结私贩、暴力抗法者,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以谋逆论处,格杀勿论!”


    这一系列命令,如同道道雷霆,震得在场诸人心中凛然。这已不仅仅是整顿,而是一场彻底的经济革命,是要将盐铁这两大经济命脉,从旧的利益集团手中硬生生夺回来,牢牢掌控在国家,或者说,掌控在摄政王的手中!


    钱广进既感兴奋又觉压力如山,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王爷,此法大善!若能成功,国库岁入必将大增!只是……此举必将引起轩然大波,那些世代经营盐引的勋贵、把控地方盐铁的豪强,绝不会坐以待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王小伟冷笑一声:“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今时不同往日!本王有雄师百万,有新政民心,更有不破不立的决心!他们若识相,拿着补偿乖乖退场,尚可保全富贵。若敢螳臂当车……”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那冰冷的杀意已说明一切。


    “夫君,”沈玉茹适时开口,语气沉稳,“盐铁事关民生,骤然变动,恐引起市场动荡,百姓不安。是否可先在个别区域试点,比如,就在北直隶和山东先行推行,积累经验,稳定局面后,再推广全国?同时,要加大宣传,让百姓明白新政是为了降低盐价、提供更优质的铁器,争取他们的支持。”


    王小伟点了点头:“玉茹思虑周全,就按你说的办。钱广进,你立刻着手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和章程,要快!”


    “属下遵命!”钱广进精神大振,连忙应下。


    一场关乎帝国经济命脉的深刻变革,就在这摄政王府的书房中,拉开了序幕。消息传出,果然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那些依靠盐引牟利的勋贵们首先坐不住了,成国公朱纯臣府上,再次成为了暗中串联的据点。咒骂声、抱怨声、恐惧声不绝于耳。


    “王承渊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啊!”


    “没了盐引,我们靠什么养活这一大家子?”


    “他手握重兵,心狠手辣,我们……我们如何抗衡?”


    恐慌与怨恨在暗流中积聚,一场新的、更加隐蔽和激烈的较量,已然不可避免。


    然而,王小伟意志如铁,布局已定。他不仅要握住刀把子,更要牢牢抓住钱袋子。只有掌控了经济命脉,他推行的一切新政,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理想中的那个新帝国,才有了诞生的可能。这场盐铁风波,将是对他统治能力和决心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第二十三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