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长白山脚下有个靠山屯,屯里住着个叫李老四的猎户。此人枪法准,下套精,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好手。可这人有个毛病——太过拘忌,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忌讳颇多。
李老四每日出门必看黄历,逢七不出门,遇八不归家,见着乌鸦转头回,碰上狐狸绕道走。家中摆设更是讲究:镜子不对床,剪刀不朝门,就连吃饭时筷子插碗这等小事,他都能唠叨半天。
这年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李老四的媳妇翠花一早起来煮饺子,刚下锅,就听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她探头一看,只见院门外蹲着个毛茸茸的东西,似猫非猫,似狐非狐,一双绿豆眼正滴溜溜地往院里瞅。
“当家的,快来看!门外有个黄皮子!”翠花喊道。
李老四提着烟袋锅子走出来,定睛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可不是普通的黄鼠狼,通体金黄,额间一撮白毛,蹲坐如人,前爪作揖,模样甚是诡异。
“晦气!大过年的碰上这玩意儿!”李老四啐了一口,转身就要回屋。
谁知那黄皮子竟开口说了人话:“老哥且慢,今日小年,特来讨个封。”
李老四闻言,脚步一顿。他常听老人讲,深山老林里的黄皮子修炼到一定年头,会找人“讨封”——就是问人它像不像人。若是答“像”,它便功德圆满,能化形成人;若是答“不像”,百年修行毁于一旦。
这可是关乎修行的大事,回答得好积德,回答不好结怨。李老四心里七上八下,既怕说错话得罪仙家,又怕随意答应折了自己福分。
他思忖片刻,回头打量那黄皮子,小心翼翼道:“我看你...像个读书人。”
话音未落,那黄皮子眼中闪过一道金光,身形一晃,竟真化作一个穿着黄衫的秀才模样,对着李老四拱手作揖:“承蒙老哥吉言,他日必有报答。”说罢,化作一阵青烟不见了。
李老四又惊又喜,回屋后对翠花吹嘘:“瞧见没?我这一句话,就让那黄皮子得了道行,它欠咱家一个大因果!”
翠花却忧心忡忡:“我听说这些仙家最重因果,咱们可别惹上什么麻烦。”
果然,自那日后,李家怪事连连。
先是家里的鸡鸭无故少了几只,李老四以为是黄皮子报恩,叼去吃了,也不在意。接着夜里常听见院中有人踱步,开门却空无一人。最奇的是,每逢月圆之夜,总有个黄衫秀才登门拜访,与李老四饮酒论道,天一亮就不见踪影。
屯里人渐渐察觉不对劲。有老人劝李老四:“黄仙这东西,沾上了是福是祸难说,你还是找个明白人看看吧。”
李老四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想这黄皮子既然已得人形,必是报恩来的,有何可怕?
转眼到了三月三,李老四独自上山采野菜。走到半山腰,忽见一只白狐被兽夹夹住后腿,鲜血淋漓,哀鸣不已。李老四本是猎户,见这白狐皮毛光滑,能卖个好价钱,当即上前要结果它性命。
谁知手刚抬起,那白狐竟口吐人言:“李老四,你既已助黄三太爷得道,何不也放我一条生路?”
李老四大惊:“你认得那黄皮子?”
白狐道:“山中精灵,谁不知黄三太爷讨封成功?你若放我,我必报恩;若杀我,黄三太爷面上须不好看。”
李老四犹豫起来。杀吧,怕得罪黄皮子;放吧,到手的银子飞了。思来想去,他还是打开了兽夹,对白狐道:“去吧,日后莫再落我手中。”
白狐一瘸一拐钻入草丛,回头道:“念你慈悲,送你一句话:逢黄莫惧,遇白当心,青衫先生可解厄。”说罢便不见了踪影。
李老四琢磨着这没头没尾的话,闷闷不乐下了山。
当夜,黄衫秀才又来拜访。酒过三巡,李老四将日间奇遇说了出来。黄秀才听罢,面色微变:“那白狐乃我冤家对头,你今日放它,怕是纵虎归山。”
李老四不以为然:“一只瘸腿狐狸,能掀起什么风浪?”
黄秀才摇头:“你有所不知,这白狐修行不在我之下,只是迟迟未能讨封成功。它此番欠你人情,必来报复。”
“报复?我救了它,它为何报复?”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助它是因为我的面子,它若害你,也是因为我的缘故。”黄秀才叹道,“罢了,既然因我而起,我自会护你周全。只是你需谨记,日后若有人邀你入山,万不可答应。”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屯里来了个穿白衣的俊俏后生,自称是省城来的药材商,要雇李老四做向导入深山采药,出的价钱极高。
李老四想起黄秀才的警告,婉言谢绝。那后生也不坚持,冷笑一声离去。当夜,李老四就发起高烧,胡话连连,说是有白影缠身。
翠花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白狐说的“青衫先生可解厄”,连忙央求邻居去请屯东头的苏先生。
这苏先生是个落魄书生,平日青衣长衫,替人写书信为生,兼通些医卜星相之术。他来到李家,看了看李老四的气色,又环顾屋内,最后目光定格在墙角的一面镜子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镜子对着床多久了?”苏先生问。
翠花答:“自打搬来就这般摆着,有十多年了。”
苏先生摇头:“镜能摄魂,久照必伤。李老哥这是冲撞了白仙,又兼家中摆设犯忌,才惹来这场灾祸。”
他让翠花用红布将镜子蒙上,又在李老四床头挂了一面铜镜,焚香念咒一番。说也奇怪,不过一炷香功夫,李老四就清醒过来,烧也退了。
李老四康复后,备了厚礼去谢苏先生。苏先生却道:“老哥不必客气,我与你家有一段因果未了。”
细问之下,李老四方知苏先生祖上曾受黄仙恩惠,世代守护黄仙洞府。而那黄三太爷(即黄秀才)与白狐的恩怨,要追溯到百年前。
原来,黄白二仙本是同门修行,因争夺一颗灵果反目成仇。白狐狡诈,屡次破坏黄皮子讨封;黄皮子则暗中保护苏家先祖,借人力与白狐周旋。
“这么说,您是特意来帮我的?”李老四问。
苏先生点头:“黄三太爷虽得人形,但道行未稳,需在人间积德行善方能圆满。那白狐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再来寻衅。”
果然,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屯里出了大事。
先是家家户户的牲畜无故暴毙,接着有几个夜归的人称在屯口见到了白衣鬼影。最邪门的是,李老四家的水井一夜之间干涸了,井底还传出阵阵狐骚味。
屯里人议论纷纷,都说李老四招惹了不干净的东西,连累了全屯。有几个冲动的后生甚至要李老四搬出靠山屯。
李老四有苦难言,连夜去找苏先生商量。苏先生掐指一算,面色凝重:“今夜子时,白狐要借中元阴气,布下‘迷魂阵’,若让它得逞,全屯人都要遭殃。”
“这可如何是好?”李老四急得直搓手。
“为今之计,唯有请黄三太爷出手。”苏先生道,“但需一胆大之人,子时前往后山黄仙洞报信。”
李老四一拍胸脯:“祸因我起,自然我去!”
是夜子时,月黑风高,李老四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往后山走。山中雾气弥漫,怪声四起,他强忍恐惧,默念黄秀才教他的护身口诀。
行至半路,忽见前方白光一闪,那白衣后生拦在路中,冷笑道:“李老四,我念你救命之恩,本不想伤你,奈何你屡次坏我好事!”
李老四定睛一看,哪有什么后生,分明是一只硕大的白狐,双眼赤红,獠牙外露。他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欲逃,却发现双腿如灌铅般沉重。
眼看白狐扑来,忽然黄光一闪,黄秀才现身挡在前面:“白三娘,百年恩怨何必牵连凡人?”
白狐怒道:“黄三爷,你借人力得道,坏了修行规矩,今日我就要替天行道!”
二仙当即斗法,但见黄白两道光芒交织,飞沙走石,日月无光。李老四躲在一旁,看得胆战心惊。
斗到酣处,白狐突然掏出一面铜镜,对准黄秀才一晃。黄秀才惨叫一声,现出原形——竟是一只缺了尾巴的黄皮子!
“原来你的讨封并未圆满!”白狐大笑,“今日就让你百年修行付诸东流!”
危急时刻,苏先生突然现身,将一件青衫抛向空中。那青衫见风就长,化作一片青云,罩住了白狐的铜镜。
“苏家后人,你也要与我为敌?”白狐怒喝。
苏先生不卑不亢:“苏家受黄仙恩惠百年,今日正是报恩之时。”
原来,苏先生那件青衫是祖传法宝,专破各种邪术。白狐失了铜镜,道行大减,被黄秀才趁机制服。
黄秀才对白狐道:“修行不易,今日我不伤你,但需立下誓约,百年内不得再扰人间。”
白狐悻悻而去后,黄秀才才对李老四和苏先生道出实情:原来他那日讨封虽得人形,但因李老四说他像“读书人”而非“人”,所以只能化作秀才,并非真正得道。而要圆满修行,需做满百件善事。
“这些时日我借饮酒之名,实为守护李家,已积九十九件善事。今日救下全屯,正好圆满。”黄秀才笑道。
说罢,他身形一变,不再是秀才模样,而成了真正的翩翩公子,对着李李老四和苏先生深深一揖:“多谢二位助我功德圆满。”
此后,靠山屯再无异事发生。李老四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拘忌,只是逢年过节,总不忘在院中摆上一桌酒菜,款待那位再未露面的黄仙。
而屯里的人都说,每当月圆之夜,常见一黄一青两道身影在山中对饮,想必是黄仙与苏先生还在延续着这段百年缘分。
至于那只白狐,有人说它远走他乡继续修行,也有人说它潜伏深山,等待誓约到期之日。但这些都已是后话了。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