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方面秘密重启调查的消息传来,专案组内部的气氛也随之调整。虽然“龙锚”主案已结,但由此衍生出的、涉及跨国犯罪网络和连环悬案的新线索,赋予了团队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陆野向部里申请,保留专案组的核心框架和部分权限,转为负责协调与跟进“龙锚符号跨国网络”的相关调查。部里批准了这一请求,认为这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国际执法协作。
工作方向变得清晰而双线并行:
一线,继续由陈凯团队主导,深入虚拟世界,追踪那个隐秘网络。以东欧那个隐秘社群和东京的IP线索为突破口,尝试进行更深入的网络渗透和情报收集,目标是摸清这个网络的组织结构、核心成员(包括“烛龙”)、运营模式以及客户群体。
另一线,则由陆野亲自牵头,与国际刑警组织及日本警方保持密切沟通,共享关于“龙锚”符号的历史背景、象征意义(包括严文宏案中揭示的)以及可能的行为模式分析。协助日方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樱花祭”案,看能否为凶手画像提供新的侧写维度。
周婷将犯罪心理分析组的成果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报告,提交给了日方。报告中指出,如果凶手确实有意选择“龙锚”作为其犯罪标识,那么他可能具备以下特征:对海洋、航行、征服等意象有特殊情结;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或复古审美;其内心极度渴望通过某种极端行为,来“锚定”自身的存在价值或“征服”某种转瞬即逝的美好(如樱花代表的生命);他可能生活在沿海城市,或者职业、爱好与航海、渔业相关。
这份报告为日方提供了全新的侦查思路。他们开始重新筛查当年排查过的、符合这些新特征的人员名单,尤其是那些曾被忽略的、具备一定知识层次或特殊爱好的人员。
与此同时,陈凯团队的渗透工作取得了艰难但关键的进展。他们伪装成拥有稀有“带印物品”的卖家,与那个在东欧隐秘社群中求购“青龙锚”用具的用户进行了接触。对方极其谨慎,沟通全程使用加密语言和跳板服务器。
经过数轮试探,对方似乎初步相信了陈凯团队伪装的“卖家”身份,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他并非为自己求购,而是受一位“资深收藏家”委托。这位“收藏家”对带有“青龙锚”标记的“早期作品”情有独钟,尤其关注“九十年代东京的精品”。
九十年代东京的精品!
这几乎直指“樱花祭”案中使用的粉色丝带!
“询问他,如何验证‘精品’的真伪?是否有特定的验证方式或…信物?”陆野在幕后指挥。
陈凯依计而行。对方沉默了很久,最终回复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樱花落处,锚纹自现。旧物需配…‘花钥’。”
“花钥”?
这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新词!
“尝试理解‘花钥’的含义!”陆野立刻下令,“可能与樱花品种、花艺技巧、或者是某种实物钥匙有关!”
技术团队和专家们开始紧急研究“花钥”的可能指代。日方专家在得知这一信息后,也加入了研讨。
一位日本资深法医植物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在“樱花祭”案中,插入受害者体内的“关山”樱枝条,其切割和处理方式非常专业,保留了花枝最大的鲜活度。凶手是否可能使用了一种特定的工具来处理花枝?这个工具,或者这种处理技术本身,就是所谓的“花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花钥”可能是一种密码或者象征物,用于在网络上或者通过某种方式,验证物品的真实性和“血统”。
就在双方专家绞尽脑汁破解“花钥”之谜时,日方调查组传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他们根据周婷提供的心理侧写和新方向,重新梳理档案,发现了一个当年曾被初步排查、但因缺乏直接证据而排除的嫌疑人!
此人名叫小野寺弘树,前东京某私立大学植物学副教授,专攻观赏植物,尤其精通樱花栽培与花道。性格孤僻,有多次前往海外(包括中国沿海城市)进行“学术交流”的记录。他在2001年,也就是“樱花祭”案停止后的第二年,辞去教职,据称移居海外,行踪不明。当年调查时,因其有不在场证明(部分案件发生时他在海外)且社会形象良好而被排除。
但现在看来,他的植物学背景、花道精通、海外经历(可能接触相关网络)、以及案发后神秘消失,都使其嫌疑急剧上升!
更重要的是,在对其已废弃的旧居进行秘密搜查时,日方技术人员在一个隐蔽的墙洞内,找到了一个密封的金属盒。盒内没有直接罪证,但却发现了几本极其专业的、关于古代航海符号和东亚海上贸易历史的书籍复印资料,其中一页,正好是关于“青龙绕锚”纹饰的介绍!
线索闭环了!
小野寺弘树,这个精通花艺的学者,极有可能就是“樱花祭连环案”的真凶!他不仅对樱花有深入研究,更对“龙锚”符号有着明确的认知和兴趣!
他的失踪,是潜逃?还是被那个跨国网络“保护”起来了?
“立刻将小野寺弘树的资料,与‘烛龙’、东欧隐秘网络、以及我们掌握的所有出入境和跨国资金数据进行交叉比对!”陆野下达了新的指令。
双线调查获得的线索,在此刻猛烈地碰撞在一起,迸发出照亮真相的火花。一个隐藏了二十多年、跨越中日两国的连环杀手,其身影终于从历史的浓雾中,被艰难地勾勒出来。
而找到他,或许就能找到通往那个以“龙锚”为标识的、庞大而黑暗的跨国犯罪网络核心的关键入口。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刑侦天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