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元春破塞垣霜,汉帜将挥向远荒。
它乾定府承前制,伯瞻持节镇西疆。
夫余慑寇双锋劲,丝路安商万骑扬。
文佐武襄谋永固,再延炎祚启新章。
公元240年,肇元四年,冬尽春初。
长安城内外尚披银装,未央宫暖阁中却已暖意融融,炭火盆中偶尔爆出噼啪轻响,更衬得室内一片沉静。巨大的舆图几乎铺满了整个地面,刘禅与诸葛亮相对而坐,目光皆凝于图上那片广袤而遥远的区域——西域。
“北伐功成,漠南底定,匈奴俯首,此诚可喜。”诸葛亮羽扇轻点舆图西域的位置,声音平稳如深潭,“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狐鹿姑虽困居长安,其子侄辈仍有遁入西域者,勾结车师、焉耆等部,散播流言,意图再燃星火。西域诸国,本就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若我不以强力镇抚,丝路恐再生阻滞,北疆亦难言永固。”
刘禅颔首,指尖划过敦煌以西的漫长通道:“相父所言,正是朕之所虑。丝绸之路,乃我季汉联通外域、汲取财富、彰显国威之命脉,绝不容有失。先前西路扫荡,虽夺金泉戍,震怖诸胡,然究属一时兵威。欲长治久安,非设官置府、驻军屯垦不可。朕意,仿效西汉旧制,设立‘安西都护府’,总揽西域军政,护商路,抚诸国,慑不臣!”
“陛下英明。”诸葛亮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都护府之设,乃长远之基。其地当设于何处?人选又如何?”
“朕与伯约、伯瞻等议过,都护府治所,设于它乾城(今新疆新和县附近)最为适宜。此地乃西域中道枢纽,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宜屯田,且前汉亦有根基。首任都护,非伯瞻(关彝字)莫属。其经略河西,威震西域,诸胡畏服,且心思缜密,堪当此任。”刘禅顿了顿,又道,“然都护府初立,百事待兴,非独恃军事。需得精通民政、善于理财、通晓外交之干员辅佐。朕观此次北伐历练出的那些年轻人,颇有几个可造之材。”
诸葛亮微微一笑:“陛下欲行‘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经济、文化二柄,不可或缺。可令赵昂协理都护府舆图测绘、驿道修筑及与诸国往来交涉;周胤掌管府库、互市税收、屯田账目;另选精通经史、善于教化的博士弟子,随行前往,设立学官,教授胡汉子弟汉家经典、礼仪、农工技艺,渐行教化。如此,武力为骨,经济为血,文化为魂,方可使西域真正归心。”
“正合朕意!”刘禅抚掌,“另,需调拨精锐兵马长期驻守。可将西路军中善战者留驻,再徙关中、陇右罪囚及自愿者实边屯田,三年免赋,给予田宅,使其安心扎根。军械作坊亦需随迁,小规模打造维修兵器,特别是弩箭与‘震天雷’,务必保持我军器械优势。”
战略既定,细节亦需推敲。君臣二人又就都护府权限、对诸国政策(如册封、征贡、调兵)、驿传系统设置等商议良久。直至宫人添了三次炭火,方暂告一段落。
***
决议既下,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诏令飞驰而出。擢升卫将军关彝为“首任安西都护,假节,都督西域诸军事”,总揽西域一切军政事务。另辟赵昂为都护府丞,领西域长史事,负责文书、测绘、外交;周胤为都护府司马,掌钱粮、屯田、互市;又从国学监及各地遴选通晓律法、农事、工巧的年轻官员及博士弟子十余人,随行赴任,分任各曹掾史及学官。
消息传出,赵昂、周胤等人激动万分,深知此乃无比重任与机遇。二人即刻收拾行装,拜别师长同窗,前往陇西与关彝大军汇合。
关彝在陇西大营接旨,慨然受命。他即刻召集西路军将校及新任命的文官班子,部署西进事宜。
“西域广袤,诸国林立,情势复杂。”关彝于中军帐中,神色肃穆,“此去非为征服,乃为扎根。首要之务,便是巩固它乾城根基。赵昂!”
“下官在!”赵昂出列,经过北伐历练,他气质更显沉毅。
“命你率测绘队及一营兵马,为大军前导,详细勘察通往它乾城的道路、水源、险隘,优先修复前汉旧道,设立临时驿站,绘制详图,报送中军!”
“诺!”
“周胤!”
“下官在!”
“命你统筹全军粮秣辎重,清点此次携往西域的种子、农具、工匠、书籍、赏赐诸国之财物,造册登记,分毫不可有误。至它乾城后,屯田事宜,由你总责!”
“下官领命!”周胤自信应道,数月军旅生涯,已让他褪尽书生稚气,办事愈发干练。
大军开拔在即,营中一片繁忙。随行的国学博士弟子中,有一人名唤孙瑾(乃老臣孙乾之孙),性好岐黄之术,被任命为随军医官副手。他并未只顾准备药材,反而跑去向军中的老工匠请教,记录下西域常见伤病及其土方治法,又特意多带了大量防治风寒、痢疾及蛇虫叮咬的药物,心思之缜密,令关彝也暗自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另一名将门之后,骑都尉张嶷(乃张飞之孙,性烈如火,然粗中有细),被任命为先锋斥候营副统领。他摩拳擦掌,不仅检查马匹兵器,更拉着那些羌胡义从骑兵,整日学习胡语,辨认西域各部的旗帜、衣饰特点,嚷嚷着:“要揍人,先得认清人!别到时候打错了,闹笑话!”
***
就在安西都护府紧锣密鼓筹备之际,东北边境,一封来自辽东的密报,呈到了刘禅案头。
“夫余国……”刘禅阅罢,眉头微蹙,将密报递与诸葛亮,“相父请看。夫余王尉仇台,近来频频与辽东公孙渊旧部余孽往来,收纳其溃兵,颇有蠢动之势。甚至纵容其部众,越境劫掠我辽西郡民。其心叵测!”
诸葛亮览毕,沉吟道:“夫余虽为边陲小国,然地处辽东要冲,北接鲜卑,东临高句丽。若其与公孙余孽勾结,趁我主力西顾之际为乱,东北难安。公孙渊虽灭,其族中仍有不死心者,妄图借夫余之势死灰复燃。此风不可长。”
“朕亦作此想。”刘禅冷哼一声,“尉仇台莫非以为,朕收拾了匈奴,就无力东顾了?需得让他清醒清醒。拟旨!”
侍立一旁的中书郎立刻备好笔墨。
“其一,严旨申饬夫余王尉仇台!斥其包藏祸心,收纳汉贼,侵扰边民,悖逆臣节。令其即刻缚送所有公孙渊余孽至辽东郡治,不得有误!并献马千匹、良貂五百张以赎其罪!”
“其二,”刘禅目光转向舆图东北,“光下旨恐不足以震慑此獠。命平北将军姜维,领精兵一万五千,出辽西,屯兵于夫余国之西,做出叩关之势!再命镇东将军马岱(马超从弟,久镇辽东),领兵一万,出玄菟郡,东进至夫余国境之南!两路大军,不必急于交战,但需广布旌旗,多派斥候,操练兵马,使其终日惶恐,知其东西皆在我兵锋之下!”
“陛下此策甚妙。”诸葛亮颔首,“双管齐下,一纸斥责显天威,两路兵锋慑其胆。尉仇台若识时务,必不敢再生妄念。亦可借此机会,锻炼我军在东北林地作战之能。姜伯约沉稳多谋,马岱久镇边陲,熟知辽东情势,足当此任。”
“正是此意。”刘禅道,“另,让杜衡、黄崇随伯约东行。杜衡记录东北山川地理、部族风情;黄崇……让他去历练一下山林步战、斥候交锋,别整天就想着骑马冲阵。”
旨意迅速发出。
***
长安城西,灞桥之上,两支队伍即将分道扬镳。
一支向西,旌旗招展,关彝率领的安西都护府文武官员及精锐大军,浩浩荡荡,踏上通往西域的漫漫长路。赵昂、周胤等人位于队中,回望长安,目光坚毅,充满对未知的憧憬与征服的决心。
另一支向东,姜维率领的东北威慑兵团,亦已准备就绪。虽规模不及西路军,但尽为百战精锐,尤其擅长山地丛林作战。杜衡与黄崇亦在军中。杜衡细心检查着绘图工具和记录用的绢帛,深知东北地理情报同样重要。黄崇则略显兴奋,抚摸着新配发的、更适合林间近战的短柄战斧和强弩,对新的挑战跃跃欲试。
“伯瞻,西域之事,托付你了!遇事多与赵昂、周胤等商议,刚柔并济,方是长久之道。”姜维与关彝拱手作别。
“将军放心!东北寒苦,林密路险,亦需谨慎。待我等功成,长安再会!”关彝还礼。
两位名将,一西一东,肩负着季汉帝国新一轮的战略拓展与边疆巩固,挥手告别。
***
一月后,夫余国王城(今吉林市一带)。
夫余王尉仇台接到汉使送达的严旨,又接连收到西、南两个方向发现大批汉军逼近的急报,顿时慌了手脚。他本意只是想收留些公孙渊的残部,增强自家实力,顺便捞点好处,万万没想到会引来汉帝如此强烈的反应和实实在在的军事压力。
王宫内,尉仇台急召心腹大臣商议。
“大王!”一名老成持重的宰辅忧心忡忡,“汉朝新破匈奴,兵威正盛,其将军姜维、马岱、毋丘俭、王雄等皆当世名将,我军绝非其敌。如今两路大军压境,其意已明。若再不交出公孙余孽,恐有灭国之祸啊!”
亦有武将不服:“汉军远来,未必能适应我东北山林气候!不如据险坚守,待其粮尽自退!”
“糊涂!”宰辅斥道,“汉帝旨意中已言明,若不从命,下次来的就不是斥责,而是问罪之师!届时国破家亡,悔之晚矣!那些公孙余孽,不过是丧家之犬,何必为他们赔上整个夫余?”
尉仇台脸色变幻不定,最终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为些许好处,得罪天朝,确是不智。速将公孙度(公孙渊之侄)等一干人等,全部擒拿,交给汉使。再备足陛下要求的马匹貂皮,上表请罪……”
***
夫余国以西,汉军大营。
姜维稳坐中军,并不急于进攻。每日只是派出斥候,详细侦查夫余国内动向、地形险要。杜衡根据斥候回报,不断完善着夫余国的地图,甚至标注出了几条隐秘的小路和可供大军渡河的浅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黄崇则如鱼得水,他主动带领斥候小队,深入山林,与夫余国的巡逻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一次,他们小队遭遇夫余一支精于山林战的猎兵队,对方利用地形隐匿,发射毒箭,颇为难缠。黄崇临机应变,命部下以强弩压制,自己则带几人绕后,用新配备的、声响巨大的“惊雀雷”(一种改良的小型信号雷)投掷过去,巨响和硝烟顿时扰乱了对方阵脚,他趁机率队突击,斩杀其头领,击溃了这支猎兵队,并俘虏数人,拷问出不少情报。归来后,姜维对其灵活战术大加赞赏。
不久,夫余国缚送公孙余孽的使团及满载赎罪物资的车队,便抵达了汉军大营。尉仇台的请罪表文言辞谦卑,极尽恭顺。
姜维验明人犯,接收物资,这才下令两路大军后撤三十里扎营,并将情况飞报长安。
一场潜在的东北边患,就这样以强大的战略威慑和精准的外交施压,消弭于无形。杜衡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的整个过程,包括姜维的兵力部署、威慑节奏的把握、与夫余使团的交涉细节,深感军事与外交结合之妙。黄崇则通过实战,对山地丛林战有了更深的体会,还学会了几句夫余土话。
***
与此同时,西行的关彝大军,历经长途跋涉,已穿越河西走廊,兵临西域门户。
沿途小国闻风震恐,纷纷遣使劳军,表示归附。关彝皆以礼相待,宣示汉天子恩德,强调设立都护府乃为保商路平安、护佑诸国,并赐下少量丝绸、茶叶以示抚慰。
赵昂的工作卓有成效,他绘制的地图详细标明了水草点、险峻山口和可供屯田的绿洲,为大军行进和后续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周胤则将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军粮草无缺。
抵达它乾城旧址后,关彝立即下令,依托汉朝旧城遗址,扩建新城,修筑营垒、府库、民居。随行的工匠、屯田兵迅速行动起来,周胤指挥若定,分配任务,调度物资,效率极高。赵昂则开始走访周边最近的龟兹、姑墨等国,与其国王、贵族会谈,宣谕汉廷政策,了解其国情民情,为都护府开展外交打下基础。
孙瑾博士的医官营很快立起,不仅为汉军将士看病,也开始免费为前来窥探的胡人牧民治疗简单的疾病,渐渐传出声誉。张嶷的斥候营则像警惕的鹰隼,不断向四周辐射,侦查数百里内的动静,确保大军立足未稳时的安全。
安西都护府,这颗被季汉植入西域心脏的钉子,开始顽强地扎根、生长。丝路上的驼铃声,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平稳、悠长。
***
长安未央宫,刘禅同时接到了东西两线的捷报。
东北,夫余臣服,边患消弭;西域,都护府立足,诸国归心。
他放下绢报,对诸葛亮欣然道:“相父,东西并举,文武兼施,此策奏效矣。伯约、伯瞻、马岱,皆不负朕望。那些年轻人,也历练出来了。”
诸葛亮含笑:“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经此东西两番举措,我季汉北方、西北屏障可谓稳固。下一步,便是稳扎稳打,消化所得,使安西都护府真正成为掌控西域之基石,令东北诸夷不敢再生异心。假以时日,商路繁荣,税赋充盈,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然也。”刘禅走到殿外,望着远方,目光深邃,“治国如弈棋,需步步为营,着眼长远。安西都护府与威慑夫余,皆是这盘大棋上的重要落子。而杜衡、黄崇、赵昂、周胤、王训、孙瑾、张嶷这些年轻人,便是朕未来的棋手。让他们多在边疆风雨中磨砺,多见世面,多经世事,这季汉的天下,才能一代代,稳稳地传下去。”
春风吹过宫阙,檐角冰凌消融,滴落如玉。一个崭新的、更加辽阔强盛的季汉,正在这棋局之中,渐次成型。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强汉之墨色如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