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 各自的白昼

作者:林白sky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疗养中心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林晚没有回头。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米色风衣,身形在初秋的风里显得格外单薄。一辆预约好的出租车载着她,驶向与陆泽和沈清完全相反的方向。她没有告知任何人她的去向,手机卡被取出,丢在了中心的垃圾桶里。


    南方那座终年温润的小城,用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迎接了她。她租下了一个带小院的一楼房子,院子不大,墙角爬着不知名的藤蔓。她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林念安”。


    身体依旧很容易疲惫,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稍微劳作便会气喘吁吁。医生说的“不可逆损伤”像一道隐形的烙印,在某些深夜,会化作冰凉的触感,缠绕上她的四肢百骸。她开始学着辨认草药,在小火炉上慢慢煎煮,苦涩的气味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成了她对抗那种从内部透出的虚弱的唯一方式。


    她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待在院子里,或是坐在窗边的旧书桌前。她买来了画笔和颜料,起初只是胡乱涂抹,后来,画纸上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色彩——温暖的鹅黄,宁静的湖蓝,生机勃勃的草绿,还有灼灼的樱粉。她画天空,画远山,画院子里每一片叶子的脉络,画雨后湿润的青石板路。她的画里充满了光与色彩,唯独没有人物。那些绚烂的景致背后,是一种抽离了人烟的、绝对的寂静。


    她开了一家小小的线上花店,名字叫“念安花坊”。接单,去花市挑选,修剪,包扎,邮寄。日子被这些琐碎的、无需与人深交的事务填满,像细沙一样,缓慢而确定地流淌。


    ---


    陆泽回到了那座充斥着回忆的城市。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近乎自虐般地忙碌,陆氏集团在他的掌控下规模急剧扩张,商业版图不断拓宽。他成了财经杂志的常客,封面上的他西装革履,眼神锐利,下颌线紧绷,找不到一丝过去的温和痕迹。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私下建立了一个名为“晚樱”的慈善基金会,专注于血液病研究和医疗伦理推进,投入的资金庞大到令人咋舌。他亲自审核每一个资助项目,目光在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和风险条款上停留时,总会不受控制地想起那个在同意书上签下名字的、平静得可怕的身影。


    他搬了家,没有带走任何与过去有关的东西。唯独那枚琥珀樱花项链,被他锁在办公室保险柜的最深处,从不取出,也从未忘记。他不再去那家私房菜馆,不再走那条种满梧桐树的路。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刑场。


    ---


    沈清活了下来。新生细胞在她体内茁壮生长,赋予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原本明媚的眉宇间,沉淀下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与沉静。她没有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重新拿起书本,考取了医学院。


    她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血液病的研究中,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家。她发表论文,参与国际会议,牵头公益项目,用她获得的“新生”,去奋力挽留更多的生命。她变得沉默寡言,只有在面对小病人时,眼中才会流露出片刻的、带着痛楚的温柔。


    她匿名向一个遥远的南方小城的几个花坊定期订购鲜花,要求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和养老院。她不知道哪一家是林晚的,她只是固执地,用这种方式,向那个方向,传递着微不足道的、永远无法抵达的问候。


    ---


    同一个夜晚,三座不同的城市。


    林晚关掉花店的网页,走到窗边,看着小城宁静的夜空,稀疏的星子点缀其上。


    陆泽结束一场冗长的跨国视频会议,揉着刺痛的太阳穴,站在顶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脚下是璀璨却冰冷的城市灯火。


    沈清在实验室的记录本上写下最后一个数据,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天穹之上,是一轮相同的、清冷的满月。


    月光平等地洒向大地,却照不进他们各自紧闭的心门。


    白昼各自忙碌,夜晚各自承受。回忆是共同的囚牢,他们被分别囚禁在不同的角落,永无刑满释放之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