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新世界的开始

作者:橘子很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这点内容,还要跟三个品类抢,专题没流量就我自己去跟算法老板撕,撕不动那锅全是我的。救命,能不能把我裁了啊,我可太想要大礼包了宇姐!”


    地铁里,抓着地铁把手的周宇童嘴角抿了抿,单手敲手机:


    “大厂太难混了啊,互联网真要完。”


    对面立刻显示“正在输入中...”,跳动的字符都像是在激动控诉。


    “列车即将到达太阳宫站。”地铁播报的声音响起,周宇童把手机放下,往车门走去。工作日的北京地铁10号线永远没有座位,好在不是上下班高峰时间,站着的人不算多。周宇童在稀疏的人流中往外走,一阵寒风吹过,她赶紧把羽绒服的领口往上提了提。


    2022年1月底的北京,正是隆冬,树叶稀零,零下5度,太阳冷得像冰箱里惨白的LED灯。


    周宇童快速转弯走到小区门口,掏出一张“水木小区居民通行证”,又把手机页面调出来健康码绿码。裹在军大衣里的保安点点头,顺手解开了横在门口的门禁绳。


    “啊啊啊太冷了我回来了。”周宇童进家先在门口哆嗦了一会儿,一边感受屋里的暖气一边用手擦了擦鼻子,“家里太暖了!我就不应该今天出门!”


    一颗葱葱茸茸的丸子头从厨房伸了出来:“我用我妈种的罗勒做了意大利面!要不要一起吃!”


    “要!”


    周宇童的室友叫凌凌漆,两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凌凌漆是个云南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热爱美食,热爱手工,热爱一切好玩的事,所以她决定不上班,专心做一个生活家。凌凌漆经常在家里的客厅办活动,客厅墙板的羊毛毡上贴满了各种活动海报。


    “太好吃了凌凌漆!这个意面可以下次办活动的时候拿来招待客人吗?”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今天还在想春节活动的主题呢。”


    周宇童一边吸溜着意面,一边又划开手机,准备继续回复前同事的抱怨。


    前同事发了一大串消息。


    “宇姐,你说我怎么这么丧,从纸媒到工作室,再到互联网大厂,怎么到哪都遇见行业寒冬啊。”


    “你当时没来B厂真是太明智了,这里没有任何人类大脑的判断,只有算法。同事都像饿狼一样,又凶残又没底线。我一个爆款出来,立刻在四五个别人的周报上看见,都写成是他们主导策划,协同别人一起完成。”


    “你从T厂离职也真是太明智了。天下大厂一般黑。”


    “你公众号和播客最近做的咋样?”


    周宇童在心里叹了口气,打了几个字又删了,重新打:“不咋样,毫无变现可能。我靠存款和竞业金活着呢。”


    对面又哀嚎了几句世风日下,连在T厂做出过数个爆款专题的宇童老师的公众号都没人看了。


    “算了算了,宇姐你是理想主义的人,钱赚太早了影响理想的纯粹,再坚持坚持,干自己喜欢的总比为资本家造屎强!”


    两人又唏嘘了几句。周宇童把碗筷和锅刷完,坐在客厅的大桌子前,打开电脑。


    公众号后台显示最新的发文新增一个赞,来自网友明之。


    周宇童眼睛眨了眨,立刻点进最新的发文回看了一遍。这是一篇写疫情中的母亲困境的采访,周宇童采访了全国各地十几位家有未成年儿童的母亲,大家不约而同的表示出疫情封控让母职变得更重了。文章发出来后,跟她其他的文章一样,浏览量平平,4条评论。


    周宇童仔细看这4条评论。


    “生育率下降的真实原因。”


    “想拥抱文章里的妈妈们,你们已经做的太多,而爸爸的角色往往做的太少。”


    “转给我老公看了,我说,老公你真好。”


    “我老婆发给我的。整天写这些负面的,怎么不写写那些辛苦养家的父亲?字里行间只有破坏,毫无建设。只强调一方的付出只会让婚姻失衡走向破败。”


    周宇童嘴角难以控制的抽搐了一下。她深呼一口气,合上笔记本,揉了揉太阳穴。离开T厂三个月,她都快忘了这种被爹味冲鼻的感觉了。


    她使劲甩了甩头,把脑海中蹦出来的猪头总监的臭脸甩飞。


    但是林明之给我点赞了。


    周宇童打开手机微信,搜出林明之。林明之的头像是一棵小草,朋友圈的背景是白色的雪山,看不出来是哪里。


    林明之最新一条朋友圈是五天前发的。


    “剧场到底啥时候能开放,上一次这么闲还是1990年。”


    下面有共同好友的几个赞,来自话剧演员琪琪的一条评论:“导演你不是1991年出生的吗?”


    “哈哈哈”——周宇童点击评论,打了三个字,想了一下又删了。算了,好久没联系了,人家刚给我公众号点赞我就跑去回复朋友圈,显得也太功利了。


    点个赞吧。


    再往前翻,林明之的朋友圈充满各种话剧排练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是林明之蹲坐在小板凳上,一张小圆脸映着电脑的光,目光灼灼地盯着笔记本屏幕。


    “论一个抓紧一切时间改本子的导儿。”


    周宇童翻了很久。林明之的朋友圈没设任何时间限制,向所有微信朋友开放她的时光痕迹。


    排话剧。


    排话剧。


    转发话剧repo。


    排话剧。


    排话剧。


    剧场的猫。


    罗森便利店的泡面。配文:“辛拉面是夜宵的神!”


    又是排话剧。


    翻到2021年2月,周宇童手停了。


    那是一年前林明之转发的一篇公众号链接,她配文:“看到这篇,我想新世界并不那么遥远。谢谢作者。”


    公众号的题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新世界的开始。


    点进去,是一篇力挺林明之新话剧《百分百妇女》的剧评。10543字,作者,周宇童。


    一年前的周宇童,在这篇公众号里写道:


    《百分百妇女》是一部女性主义话剧。剧情是一个70岁的女人接受采访,讲述她自己的一生。25岁到35岁,她是一个天才作家的妻子——而这,本是记者想要采访的重心。但是记者想错了。35岁她的丈夫去世后,她的的璀璨人生才真正开始。她开了一家公司,赚了很多钱,后来她又去写小说,拍电影,50岁她遇见了一个女人,和女人快乐的谈起恋爱来。


    我们看了太多年轻女孩的故事,却很少在舞台上看到一个女人如此完整、复杂而有力量的后半生。她不是在“守寡”,而是在“生活”!最打动我的不是她开了公司或写了小说,而是她在50岁,仍有勇气,有力量去爱一个人。


    女性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任何关系而存在。剧本并未将她的成功表现为一种复仇,而是一种生长。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主体性的宣言。


    我们习惯了看女人如何成为妻子,却鲜少看到妻子如何重新成为自己。


    我看到很多恶评,有人竟然说,导演陷入到女权的片面叙事里,放弃了复杂的人物刻画,只会喊口号——我完全反对。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非常细腻完整的人物刻画,只是这个人物不是个男角色而已。导演的创作非但没有退化,反而有了质的飞跃。我看到的是一个女性创作者的成长和勇气,她终于敢讲她最想讲的故事了。


    这篇文章发在T厂旗下的影视娱乐号里,300多个赞,15条评论。


    “女性主义作品如此少的当下,我们真的不该对好的内容如此吹毛求疵。支持一波。”


    “我不喜欢50岁和女人谈恋爱的情节设置,我觉得太刻意了。难道女人就只能陷入浪漫爱吗?不和男人谈就要和女人谈?”


    ——“我不赞同楼上观点。关系被简化成浪漫爱,也是刻板印象了。人的一生就是在处理各种关系,不同关系也体现了人物的不同状态。”


    “没看过话剧,种草了。”


    “我说,话剧导演能不能拍点反应当下重要议题的?不敢写也不敢拍吧?”


    ——“楼上的太典了。如何抑制女人写作?就是告诉她,你写的都不是重要的议题。全世界一半人的处境,不重要吗?那你说说啥重要?”


    “能不能发点大众影视作品?有几个人看话剧?小编看看民意吧。”


    最后这条评论收获了50个赞。


    周宇童退出公众号页面,发了一会呆。又点了一下林明之的小草头像,调出两人的聊天页面。最新的聊天记录是2021年2月,是林明之对周宇童说:“谢谢啊,你这篇写得太好了。”


    周宇童回了一个开心的表情。


    林明之又发了一句:“你最近还好吗?”


    一年前的周宇童应该是想了一会儿这个问题。因为记录显示,过了快10分钟,周宇童才回复:“生活挺好,工作相当不怎么样。”


    林明之回了一个表情:一只小猫呜呜呜呜。


    周宇童发一个大哭的表情,问:“学姐,新世界到底啥时候来啊?”


    林明之:“向前一步,我们一起走走看呗。”


    向前一步。


    周宇童把这句话写在了备忘录置顶里。每天打开手机都能扫过一眼。可能是看久了,也可能是忍无可忍了,终于,周宇童离职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