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圈套的开始(1)

作者:shangylyr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会议结束后,徐闻立刻拨通徐闯的电话。


    “大哥,你之前的消息准确么?”徐闻忍不住又确认一遍。两周前,徐闯曾经和他提过,顾晏廷可能近期会有调动。


    顾晏廷空降环海就已经是破格提用,再往上走就是州部级了。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州长预备役,放眼整个华国都非常罕见。


    徐闯皱皱眉,顾晏廷来之前,他才是海崖州本土最有潜力的司局级干部。原本去年州政换届调整,他的提拔几乎是板上钉钉,不想却又被摁了下来。顾晏廷势头起来后,他的光芒就更为黯淡了。


    “按惯例,他想要从企业回来政界条线,只能先平调去个州政部门。”徐闯是从州里人事局的内线得到顾晏廷即将调动的消息。顾晏廷不可能直接提拔到州部级,总要到司局级的位置上过渡一年。至于去哪个司局,这里面能运作的门道可就多了。如果是发审署或者财经办两个核心部门,试用期一年时间过去,顺理成章就能升任州部级。但诸如司法局这些二线部门,即使他顺利成为一把手,也差州部级一截,远不及那两个部门分量重。


    但发审属和财经办的两个部长履新不满一年,按理来说短时间内不会动。顾晏廷选在这个时候有动作,徐闯觉得并不是个好时机。不过给消息的人是人事局的老领导,徐闯不怀疑这个信息的准确性。


    徐闻有些幸灾乐祸:“顾晏廷是不是有点着急了,选这么个时机,连好位置都没有,要是去了个不痛不痒的地,想要往上走可没那么容易。”


    徐闯没接茬,反问:“顾晏廷和林瑜,你判断他俩有情况么?”


    提到林瑜,徐闻倒是一改之前的轻视:“今天顾晏廷州里开会,放了我鸽子,让林瑜主持会议,看她态度,顾晏廷是不会进这个圈套的,中心保护区这个项目,鲁福海想借土地回收逼他同意启动开发,恐怕要落空。”


    “这个项目可不能让顾晏廷起疑心,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就换第二条路。先让银行那帮人撤诉,区政府那边我会打招呼。”


    徐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顾晏廷此举究竟只是警告,还是留有后手?与这人打交道以来,往往事事都会让人出其不意。


    “安排手脚利索的人盯一下林瑜,要是能拍到点东西,等顾晏廷调动的时候,给监察部送个礼。”


    “我办事,哥你放心。”


    与此同时,林瑜难得准时在傍晚六点按时下班了。


    走出环海大厦的一楼,前面就是泉市最为繁华的兴荣大道,此时落日的余晖透过层层叠叠的高楼洒在步行道上。


    林瑜眯起眼睛想,距离上一次下班还能看见日光,似乎也快两个月了。


    虽然外表与二十出头时相差不大,但林瑜的的确确在今年迈进三十岁的坎了,同龄人不少连二胎都有了,她依旧是孑然一身。为了上下班方便,没有驾照的她在距离公司仅一个街口的的位置买了一套40平的小单间。首付几乎就把她的存款用光,好在顾晏廷开的工资足够优渥,否则每月还贷她都消受不起。


    只用散步一公里,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回到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想到完整的一个晚上的独处时间,林瑜久违地感觉到了放松和期待。她甚至饶有兴味地想到,之前一时兴起买的泡澡球,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林瑜破天荒泡了将近一小时,在快要脱力前爬起来窝到懒人沙发里。


    她打开手机上APP娱乐版,这是上班的时候绝对不会点开的界面,多数都是没营养的明星花边新闻,正好方便她分心想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会议的来由。她有九成九的把握,顾晏廷肯定是有意为之。


    只不过这一出戏,是安排给谁看的,她暂时没有头绪。


    环海集团这两年规模上去后,州里各路神仙都安插了不少人,徐闻不过是其中一个。顾晏廷让他吃瘪,最大的可能还是敲山震虎,就是不知道震的是哪只老虎。鲁福海这样的人,不过南方港务之前的实控人留下来的棋子罢了,应该还不够格被顾晏廷放在眼里。林瑜很自然想到徐闻的哥哥徐闯,也是现在海崖州叫的上名号的司局级干部。难道鲁福海这个项目背后有徐闯的手笔?


    南方港务底子那么好,被挥霍殆尽,这其中政商勾结起来巧设名目的事情不会少。林瑜记得收购前,州监察属就启动过专项调查,还抓了不少人。但这其中她没看到和司法局有关联,特别是徐闯。


    不过也不能证明徐闯就干干净净,也许只是没留下什么明显把柄。顾晏廷极有可能借她给徐闯一个警告,让他不要再试图插手环海的事情。


    林瑜一直都有预感,顾晏廷不会在环海集团待太长时间,他从来也不掩饰往政界去的野心,与州部的上峰交往甚密,那些人对他的态度也非同一般。算算时间,顾晏廷在环海集团待了也将近三年,在他的履历表里面,这个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但是海崖州去年刚换届不久,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好时机。但林瑜还是直觉他最近的行事一定还是与调动有关。


    想到这,她在沙发上打了个滚,瞪着天花板继续发呆。顾晏廷拿她当棋子倒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情,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她运气还算好,顾晏廷看她有用,目前为止,总算有惊无险。


    只是不知道如果这次顾晏廷是真的打算走,还会不会管她死活了。


    这晚,林瑜睡得并不如想象中安稳。竟然梦到了三年前,第一次见顾晏廷的时候。


    她刚从星加国回来,休息不到一周,就马不停蹄进了环海集团。


    环海集团当时在海崖州虽是老牌政属企业,但资产规模很小,经营乏善可陈,离几年后摇身一变跨进华国500强的明星企业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林瑜彼时靠着学历和海外工作履历的光环一路绿灯到了面试,虽然她只应聘的是运管部的普通经理。


    对只想找一份工作糊口的林瑜来说,一个工资不高但稳定的工作,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选择。


    进入最终一轮面试的时候,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要求她再次确认薪酬的水平。


    林瑜不慌不忙填了5000华币。


    负责人眉毛抽了抽,林瑜履历表上一份工作月薪可是5000星加国币,换算成华币是3万不止。她还是第一次碰到不但主动降薪,幅度居然还这么大的应聘人员。


    鉴于林瑜态度过于诚恳,也不讨价还价,人事部破天荒给她把月薪定成6000华币。


    林瑜自然是毫不犹豫签下合同,当晚大方地给自己加餐了个卤鸡腿。


    在顾晏廷来之前的那段时间,是她毕业之后难得的最没有压力的一段时间。


    老政属企业几乎没有新业务,都是些传统的基建项目,而且一个项目可以做上好几年,不乏做着做着就黄了的,换个领导便疾疾无终。


    时间仿佛被放慢了数倍。王燕是她唯一需要服务的部门领导,为人虽古板无趣,但胜在循规蹈矩,捞偏门的事情从不做,她反倒落得轻松,只需要做王燕吩咐的琐事即可。收发文件,整理材料,写写不痛不痒的分析报告,有时候可以花上半天时间帮王燕贴发票走报销。这些在外人看来上不了台面的工作内容,对林瑜来说却无比自在。


    简单的生活,对她来说,求之不得。上一份工作风光无限,却也一度把她逼得在国外回不来,差点上了通缉名单。


    但顾晏廷空降到环海集团后,她近乎养老的生活节奏就被彻底打乱了。


    董事会办公室通知全体员工参加顾晏廷的任职大会,林瑜是有些疑惑的。她来了将近一年,还从来没有参加这么大规模的会议。


    坐在最后一排,远远瞥见顾晏廷的面孔,林瑜突然浑身一阵发冷。


    她曾经见过他的。只不过那时候,她还在前司大安物产,陪同集团创始人蒋方奎去拜访过顾晏廷。


    林瑜努力回想,那个时候顾晏廷应该是泉市分管投资的主官之一。


    项目最终没能谈成,只是和他不近不远打过一个照面。顾晏廷和蒋方奎肯定是认识的,那他有很大概率也会知道大安物产的近况。若他有心过问,那她从大安物产离职的内情恐怕也不是秘密。哪怕这个可能性是万分之一,也让林瑜坐立不安。


    上一份工作经历的一切,她已经不想再回忆一遍。


    林瑜低下头,本来最后一排已经很不显眼了,她还是不放心地想要尽量把存在感降到最低。


    也许是过分紧张,即使隔了这么远,她还是感觉顾晏廷似乎视线往这边扫了几次,不由下意识往旁边邹晓琳身侧躲了躲。


    邹晓琳归属行政部,虽然年纪比她小,但也环海集团已经干了五年。林瑜曾因为这无比稳定的人员结构,感叹过老企业真是个适合躺平的地方。


    邹晓琳知道顾晏廷过来履新任集团董事长的事情比林瑜是要早的。拜她所赐,林瑜才知道原来顾晏廷此前在环海集团刚成立的时候,也是他刚来海崖州的时候,就在集团当过副总。这次再次回来,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


    林瑜从国外回来不久,加上之前一直都是在社会企业工作,对于海崖州的政治生态非常陌生。


    但是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她也能拼凑出来,顾晏廷俨然是海崖州新生一代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别的不说,就说晋升速度,几乎每两年换一个位置,提拔的速度可以说在华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林瑜只能安慰自己,以顾晏廷的身份,应该不会对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留有印象。


    她太希望那段过往,可以安静地埋在过去。


    可惜事与愿违,林瑜后来才知道,顾晏廷是个记忆力出奇好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