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的转变,敏锐地体现在周边乡镇干部的态度上。
曾经那些在背后讥讽林守毅“瞎折腾”、“养猪还养出花来”的声音,几乎一夜之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打到林守毅和林小满手机上的邀约电话,语气热情而急切。
“守毅老弟啊,我是隔壁青峰镇的镇长,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我们镇的情况跟天魔寨差不多,山好水好,就是产业没搞起来。你看什么时候有空,一定来我们这里指导指导,帮我们也把路子闯出来!”
“林场长,我们是溪尾乡的,我们有大片的山林地,特别适合搞生态养殖,政策方面我们绝对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就盼着您这样的能人来带动啊!”
就连之前对土地流转持保守态度的几个村干部,也亲自找上门,握着林守毅的手:“守毅,以前是我们眼光短浅了。现在我们都明白了,你这路子是对的!带着我们一起干吧,我们村的人力、土地,都听你安排!”
这种从质疑、观望到主动寻求合作的转变,让林守毅深切感受到了示范效应的力量。
他和团队开始有计划地走访这些发出邀请的乡镇。
所到之处,看到的确实是相似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禀赋,以及当地干部眼中那份急于改变现状、带领群众致富的迫切。
林守毅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他清醒地认识到,模式的复制并非简单的照搬照抄。
他提出了“核心标准统一,因地制宜发展”的思路。
“八戒的核心标准不能变——生态、健康、透明、可追溯。这是我们的生命线。”他在与青峰镇的洽谈中强调,“但在具体品种和产业链延伸上,可以根据各镇的特色进行调整。比如你们这里竹林多,可以考虑发展竹林下养鸡、养鹅,或者探索‘竹笋猪’的特色饲料配方。”
这种灵活务实的思路,得到了各乡镇的积极响应。
合作模式也开始多样化:有的乡镇希望直接引入“八戒猪”养殖子基地;有的则希望合作开发生态禽畜养殖;更多的是希望林守毅的团队能提供技术输出、标准管理和品牌授权,他们负责具体生产和人力投入,形成联盟式发展。
就在林守毅忙于应对各乡镇的邀约,规划着他的“生态养殖联盟”蓝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带来了跨界的可能。
来人是来自邻县一位知名的养牛大户,姓牛,人称牛老板。
他规模不小,但一直苦于牛肉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乏力,价格卖不上去。
“林老板,你的‘八戒猪’我可是如雷贯耳啊!”牛老板嗓门洪亮,带着江湖气,“我琢磨着,你这套法子,能不能用在我的牛身上?戒懒,让牛也跑起来?戒滥吃,也给配点中药?也搞个芯片,让吃牛肉的人知道我老牛的牛是咋养出来的?”
这个提议让林守毅眼前一亮。
他之前专注于猪,继而扩展到禽畜,但“八戒”的理念内核——通过严格的管理和透明的过程追求极致品质,其应用范围或许远不止于此。
生态养牛,同样市场广阔。
“牛老板,您的想法很有见地!”林守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八戒’是一套方法论,核心是过程和结果的把控。猪、牛、羊,甚至水产,原理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合作成立一个项目组,针对肉牛的特点,研发一套‘生态牛’的管理标准,包括运动方案、饲料配方、健康管理和溯源体系。”
一个跨越物种的“八戒生态养殖体系”构想,首次浮现在林守毅的脑海中。
星火已燃,渐成燎原之势,不仅跨越了地理界限,更开始向不同的农业领域蔓延。
林守毅的“八戒”王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也面临着管理、技术和品牌输出的全新挑战。
但他知道,这既是责任,也是机遇,是让更多土地和农民受益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