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寨的盛典,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超林守毅的想象。
直播切片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按天收费的八戒猪”一词甚至短暂冲上了本地热搜榜。
赞誉如潮水般涌来。
主流农业媒体盛赞这是“智慧农业与品质追求的典范结合”;健康生活博主们则将“八戒猪”的每日奔跑和中药调理奉为“自律生活的楷模”;更多都市消费者被那份透明的档案和卓越的品质吸引,咨询定制和订购的电话、信息几乎打爆了小满的手机。
连带那天展示的生态鸡、鸭、鹅、羊,也收到了雪片般的订单,原本只是作为辅助的林下养殖,一时间竟有些供不应求。
然而,质疑与嘲讽的声音也从未停歇,且更加尖锐。
“作秀!猪还能跑步?怕是镜头前摆拍吧?”
“按天收费?哗众取宠的噱头,智商税!”
“那么高的价格,有几个普通人吃得起?不过是给富人提供的又一种奢侈品罢了。”
甚至有同行在专业论坛发文,暗指“八戒标准”违反动物自然生长规律,质疑其长期可持续性。
面对这一切,林守毅只是更加沉默地投入到猪场的管理中。他深知,所有的赞誉都可能随风而逝,而所有的质疑,唯有靠更严格地执行标准、拿出更过硬的产品才能回应。
“毅哥,这是新汇总的订单,私人定制又增加了十二单,还有三家高端酒店想签长期供应协议。照这个趋势,我们现有的出栏量,最多支撑三个月。”林小满拿着平板,语气既兴奋又焦虑。
压力实实在在传导过来。
最大的瓶颈,在于源头——种猪和猪仔。
外购的猪仔品种不一,健康基础和基因潜力参差不齐,难以完全契合“八戒”体系的严格要求,筛选猪仔的成本将会不断攀升。
一次深夜讨论后,林守毅在发展规划书上重重写下了四个字:自培种猪。
这意味着他们要建立自己的核心育种群,从最源头的基因开始把控,选育出最适合“八戒”模式、体质强健、风味优良的专属猪种。
这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漫长、技术门槛极高的工程,但也是决定“八戒猪”能否真正立足长远、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他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漫长的攻关即将开始。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丰富产品线,养猪场围绕“生态”核心,动作频频。
一方面,面向当地农户,广泛征集、收购特定品种的野菜、天然谷物、中草药,旨在调配出更丰富、更健康的猪饲料配方。
另一方面,生态鸡鸭鹅羊的养殖规模也在科学规划下有序扩大,力求在保量的同时,绝不降低品质。
而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来自那日庆典仪式后的简易招待会。
为了答谢远道而来的客户和嘉宾,林守毅让厨房用最传统的方式,熬制了一大锅当地特色的“苦菜猪脚汤”。
这道汤用料简单,只用山野间常见的苦菜和“八戒猪”的猪蹄,慢火炖煮,汤色清冽,入口微苦回甘,猪脚软糯而不油腻,那种清香入骨的地方风味,尤令人回味无穷。
当时,不少客户和网络达人品尝后,被其独特的风味征服,随手拍照发到了朋友圈和社交媒体。
“在天魔寨喝到的神仙汤!猪脚入口即化,满满的清香味,绝了!”
“没想到‘八戒猪’做的传统菜也这么惊艳!”
“求问这道汤能不能量产?想买!”
这些自发分享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询问,热度甚至传导回了林守毅的直播间,不断有人追问哪里能吃到这道“苦菜猪脚汤”。
这现象引起了林守毅的深思。
他一直专注于提供高品质原材料,即活猪或分割肉,但终端消费者,尤其是私人定制客户,他们最终需要的是餐桌上的美味。
如果能以“八戒猪”为核心,配以当地原汁原味的山野食材一起销售或附带赠送,甚至开发出一系列配套的、便捷的深加工产品或半成品菜,不仅能提升附加值,还能让高品质猪肉以更便捷、更具风味的形式触达更多消费者。
“小满,”林守毅召集核心团队,“我们不能只卖猪肉。网友们对‘苦菜猪脚汤’的反应给了我们提示。下一步,我们要成立一个产品研发小组,挖掘本地传统食谱,以我们的‘八戒猪’和生态禽畜为主料,开发像‘苦菜猪脚汤’料包、预制菜这样的衍生品。这会是我们的第二条腿。”
窗外,天魔寨依旧巍峨。
山脚下的养猪场,在赞誉与质疑的交响中,正悄然孕育着一场从养殖到餐桌、从原材料到全产业链的更深层次的变革。
规模扩张的压力、自培种猪的挑战、新品研发的探索,如同山间的云雾,预示着前路并非坦途,但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林守毅知道,他的“八戒”之路,正在驶向更广阔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