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8章 一次重大飞跃

作者:狮城布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一早,第一轮对接测试正式开始。


    机械组和传动组率先进行联调,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怎么回事?主轴转速完全对不上!”传动组的技术员看着仪表盘,脸色有些难看。


    机械组的负责人也很困惑:“我们的设计明明是按照标准来的啊。”


    沈良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设备的运转情况。


    他发现问题出在两个模块的接口设计上——虽然参数理论上是匹配的,但实际运转时产生了共振。


    “停机!”沈良立即下令。


    设备停下后,沈良指着连接部位说道:“问题出在这里。你们看,这个连接件的刚度不够,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弹性变形。”


    两个组的技术人员围过来观察,果然发现了微小的变形痕迹。


    “那怎么办?重新设计连接件吗?”有人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沈良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在连接件内部加装阻尼器,同时调整一下传动比。”


    这个建议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需要两个组密切配合。幸好新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了作用,问题在当天下午就得到了解决。


    第二轮测试更加顺利。液压组和控制组的对接几乎没有遇到障碍,两套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个控制逻辑设计得真不错!”液压组的老师傅赞不绝口,“响应速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快。”


    控制组的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个算法是沈工提供的思路,我们只是具体实现了一下。”


    听到这话,围观的其他技术人员都投来敬佩的目光。沈良不仅总体设计能力强,连具体的技术细节都考虑得如此周到。


    接下来的几天,各种对接测试相继展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每次遇到问题,沈良都能迅速找到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简单啊。”老教授私下对厂长说道,“我搞了一辈子技术,很少见到这样的全才。”


    厂长点点头:“确实,他的知识面太广了。机械、电气、液压、材料,样样精通。”


    “不只是知识面广,关键是思路清晰。”老教授补充道,“每次遇到技术难题,他总能从不同角度找到突破口。”


    两人的对话被路过的工程师听到了。很快,关于沈良技术能力的讨论在整个厂里传开了。


    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肯定有什么秘密武器。但无论怎么猜测,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在他的带领下,项目进展神速。


    一周后,所有两两对接测试都顺利完成。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三模块联调。


    这次选择的是机械组、传动组和液压组的联合测试。三套系统要协调工作,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所有人准备就绪!”沈良站在控制台前,手握启动开关。


    车间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次测试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走向。


    “启动!”


    随着沈良的一声令下,巨大的设备开始缓缓转动。机械系统运转平稳,传动系统响应及时,液压系统压力稳定。


    “太好了!”有人忍不住喊出声来。


    但沈良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紧盯着各项参数,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果然,运转十分钟后,液压系统的压力开始出现波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减速运转!”沈良立即下令。


    技术人员迅速调整参数,设备的运转速度降了下来。压力波动随之减小,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看来还有问题。”液压组的负责人皱着眉头。


    沈良走到液压系统旁边,仔细检查各个部件。很快,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一个调压阀的设定值偏高了。


    “把这个阀门的压力调低0.2MPa试试。”


    调整后再次启动,系统运转立刻变得稳定了。压力波动完全消失,各项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成功了!”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次三模块联调的成功,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系统集成工作,在沈良的指导下仅用了两周就搞定了。


    “沈同志,您这套方法论真是太厉害了!”张工程师激动地说道,“我们以前搞系统集成,都是碰运气,成功率不到一半。”


    “这不是运气,而是科学的方法。”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再复杂的系统都能搞定。”


    老教授走过来,神情有些复杂:“沈同志,能不能告诉我,您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


    这个问题让沈良愣了一下。他总不能说这些都是从21世纪带回来的先进理念吧。


    “主要是平时看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只能这样解释,“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系统工程方面确实比我们先进。”


    老教授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沈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疑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三模块联调成功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测试。


    “同志们,庆祝的时间还没到。”沈良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下一步我们要进行六模块联调,难度会更大。”


    听到这话,刚才还兴奋的技术人员们又紧张起来。六个模块同时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沈良的语气很自信,“只要按照既定的步骤来,成功是没有问题的。”


    在沈良的鼓励下,大家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车间里再次响起了机械运转的轰鸣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和期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六模块联调的日子。这次参与测试的包括机械、传动、液压、电气、控制和监测六个核心模块。


    “这次的复杂程度是之前的十倍不止。”电气组的负责人看着密密麻麻的连线,忍不住感叹。


    “复杂是复杂,但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沈良指着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指示灯,“每个参数都有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上午九点,六模块联调正式开始。


    巨大的设备在多个系统的协调下缓缓启动,各种仪表显示一切正常。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逐步提升转速!”沈良下达指令。


    设备的运转速度慢慢增加,从每分钟100转提升到200转,然后是300转。每个阶段都要停留几分钟,确保系统稳定。


    当转速达到500转时,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


    “主轴温度偏高!”监测组的技术员大声报告。


    “立即停机检查!”沈良毫不犹豫地下令。


    设备停下后,大家围到主轴附近检查。果然,轴承部位的温度明显偏高。


    “这是润滑不足造成的。”机械组的负责人检查了一下润滑系统,“油泵的流量好像有问题。”


    沈良仔细观察了润滑油的流动情况,很快发现了症结:“不是油泵的问题,是管路设计有缺陷。这个弯头的角度太大,阻力过高。”


    “那怎么办?重新铺设管路吗?”


    “不用。”沈良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在这里加装一个增压泵,提高油液的流动速度。”


    这个临时的改动很快就完成了。重新启动后,润滑效果明显改善,主轴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测试继续进行。当转速达到800转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跟不上了。


    “电气组,检查一下控制器的运算能力。”沈良迅速分析情况。


    “运算能力没问题,应该是程序算法的效率不够高。”电气组的技术员检查后报告。


    这个问题更加棘手,因为涉及到控制程序的核心算法。如果要重新编写程序,至少需要几天时间。


    “等不了那么久。”沈良走到控制台前,“我来现场优化一下算法。”


    看到沈良要亲自动手修改程序,所有人都围了过来。这种现场编程的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崩溃。


    但沈良的手法异常熟练,几分钟就找到了算法的瓶颈所在。他删除了一些冗余的计算步骤,优化了数据处理的流程。


    “重新测试!”


    修改后的程序运行得更加流畅,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不止。


    “太神了!”控制组的技术人员看得目瞪口呆,“沈工您的编程水平也这么厉害?”


    沈良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多做解释。在21世纪,这种水平的编程技能只能算是基础。


    测试继续进行,转速逐步提升到设计目标的1200转每分钟。整个过程虽然遇到了几个小问题,但都被沈良一一化解了。


    下午四点,六模块联调宣告成功。


    车间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连一直保持冷静的老教授也激动得手舞足蹈。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张工程师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们真的做到了!”


    “这只是阶段性的成功。”沈良虽然内心也很激动,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冷静,“最终的十二模块全系统联调才是真正的考验。”


    尽管如此,六模块联调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们现在都成了沈良的坚定支持者。


    “沈同志,您创造了一个奇迹。”厂长走过来,紧紧握住沈良的手,“这套轧钢设备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还没到庆祝的时候。”沈良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距离最终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沈良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再有一个月就能完成全系统的集成测试。


    到那时,中国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轧钢设备,彻底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这不仅仅是一台设备的成功,更是中国重工业技术实力的一次重大飞跃。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