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湖边的咖啡馆

作者:晴秋想远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开车前往湿地公园的时候,林倩羽心情平静,她自然记得路径,都不需要靠导航,虽然她有时觉得这得归功于地理老师,但心里清楚,只是因为这是自己日常消闲得地方,熟悉得成为一种习惯。


    不上班的日子,她会早起,然后驱车到郊外的湿地公园,她喜欢城市的清晨,宽阔的路面,整齐的行道树,还闭着门的沿街商铺,偶尔一两家早餐店透出明亮的灯光——让人想象热气腾腾的食物,吃起来应该暖乎可口,一切都很安静,一切都秩序井然。


    林倩羽摇下车窗,有微风,不觉得冷。注视着前方路面的时候,林倩羽又想起方铭展或者杨彬送她围巾的那天,她开车出地下车库时的忐忑。


    她清楚地记得:当意识到自己要去地下车库取车,下意识地伸手到包里摸车钥匙,她当时觉得要把钥匙握在手中,她才能确定自己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还好,汽车钥匙是黑色的,汽车企业的标志结结实实地印在钥匙上。她按了按车钥匙的遥控键,不远处的的黑色汽车有了响应。


    坐进驾驶座,握着方向盘的倩羽定了定神,告诉自己:“我是会开车的,很明显。我要下来开车、随身带着车钥匙、往地下车库的停车位走——停车场有三层呢,我毫不迟疑、径直走过来的。”果然,她稳稳地打着方向盘,轻踩油门,滑溜地转出停车位。


    “简直老手!”倩羽放了心,一时不由得一脸得意。


    从车库的地下斜坡出来的时候,倩羽放慢了车速,这本来危险,车子可能随时后滑下坡。倩羽微微探身,想知道那雾气还在吗?她会不会开着车就回到逢源路的家,白得一辆车?或者还是回到那怪异的路,又或者是新的路?


    她迟疑地打着方向盘,汽车转出来的路面宽阔,视野清晰,阳光灿烂得有些晃眼,倩羽忙把遮光板拉下来。这是她不熟悉的路。


    她隐约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作为吴芳她肯定有一个家。她要去看看。为什么方铭展(或者杨彬)要送东西给她,他们是什么关系,这关系看起来似乎有点模糊不清。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林倩羽沉思着,想给方铭展打个电话,她决定暂时先把那个模棱两可的男人确定为方铭展。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杨彬或者有一些杨彬的记忆呢?


    她望着对面墙上的一幅画,那是伦勃朗的《夜巡》,肯定是印刷品,她从没看过真迹。林倩羽想:这个吴芳还有点文艺。


    想从裤袋掏手机的时候,(这是她省事的习惯),她摸出来一串钥匙,心里一惊,明明刚才是开电子锁进这个家门的,把那串钥匙拿在手上摇一摇,大小钥匙碰撞的叮叮声,更让她紧张得双腿发抖:怎么去接苑柔放学?如果她回不去了。


    杨彬会去接吗?放学时间没有家长接的孩子,学校是不会让她自己回家的,毕竟才一年级。可是如果杨彬也在这。等等,苑柔她们是不是也在这里?


    林倩羽犹豫了一下,从包里掏出手机,翻出通讯录。是方铭展的名字,是李秋云的名字,前缀标明公司同事的一长列电话号码,没有杨彬,没有学校老师——一个与学校有关的都没有。


    “方总,围巾很舒服,感谢!”林倩羽有点磕磕巴巴起来,“那个——,那个今天安排谁去接苑柔?”


    “苑柔?项目方的新负责人吗?”方铭展带点疑惑。


    “哦,不是。”林倩羽冷静了点。


    “你今天怎么啦?不舒服吗?”语气中有关切。


    “我今天请假休息一天。”林倩羽努力发出疲惫时才有的那种语调。


    把手机放下,林倩羽松了一口气,至少她已经清楚方铭展只是方铭展,不带一丝杨彬的气息,那么苑柔她们应该不在这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这里。那就没有关系,杨彬会去接苑柔的。她很确定。


    她起身看看自己的客厅,棕色皮沙发挺长的,放着抱枕、毛毯,一个人躺着很舒适。木色书架排满书,双开玻璃门保持它们的干净,大尺寸的电视很显眼,阳台不大,东西也不多,看起来有开阔的感觉。


    林倩羽心情愉悦,觉得她也会喜欢卧室的。


    车越来越远离市中心,郊区的路旁就只是树,还有树那边的草地、菜地、农田。林倩羽知道她很快就要到湿地公园了。她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使用吴芳的思维了。


    湿地公园早上8点就开门了,她会把车停在入口处的停车场,然后步行去湖边的咖啡馆。湿地公园的路平坦,沿湖还有步道护栏,吴芳从湖边步道往咖啡馆的方向走。清晨的风带点凉意,她把披肩披上,让羊绒的暖意带来舒适。路上几乎没有人,早上来远郊晨跑的没有几个人。


    推开咖啡馆的门,一股熟悉的香气把她包围,吴芳心情舒畅。她走到临湖的落地玻璃窗前,点了一杯拿铁和一块三明治,这是她假日的早餐。每一次都一样,在这点上,她坚持着自己的习惯,虽然不坚持也不会有人有意见。她只是喜欢。


    外面的露台还没有人,阳光避开遮阳伞,洒在桌椅上,吴芳知道这样斜着的朝阳是塞不烫桌椅的。秋天的季节,阳光是令人愉悦的。


    环湖是绵延的步道,弯曲着穿越树丛和零散的草地,有些树叶开始适时显示出黄色,常绿树是大多数,挂红叶的树只是间或点缀几棵,草地就已经淡黄。几只水鸟在湖边树丛和湖中人工小岛的灌木之间飞蹿,偶尔几声清脆的鸣叫居然传进咖啡馆。


    收回远眺的目光,她开始品尝店员送上来的食物。切皮白面包夹着火腿片、芝士片还有几片叶菜。她从不点纯咖啡,第一次喝纯咖啡的时候,差点条件反射,一口吐出来,为了体面忍了忍,吞下去,毕竟,它只是苦,没有毒。从那时起,她就没再和纯咖啡见面,没必要忍受它。


    吴芳觉得咖啡馆的老板选址目光充满诗意。东南朝向,临湖,背高临低,湖面开阔,无论是起风还是平静、阴雨还是晴明,只要开阔,就让人心情舒畅。简直风水宝地!就是不知道老板能挣钱吗?


    但是,这不关她的事。这段日子以来,她已经想起了吴芳自己的事情。


    吴芳快四十岁了,(她脑里的另一个声音说,年龄倒是差不多)仍然单身,吴芳没有结过婚。这年龄已经是中年了。有一些着急敬老的已经快要把她归入老年群体,视若无睹了。


    吴芳是有魅力的,当然不是一瞥惊鸿的旷世绝色,就是普通人的相貌和身材,五官是端正的,眉眼清秀,不胖,不胖这点倒不是她想要保持苗条的身材,她只是胃口不大。


    喝了一口咖啡,又轻轻摇一摇咖啡杯,她突然想起一个男人的名字:曾磊。吴芳轻轻说出来,说的时候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曾磊是她曾经的恋人,两任前任中的第一位。因为是第一次恋爱的对象,她记得尤其清晰。他们不是确立恋人关系后才开始恋爱的。


    曾磊和她是高中同学。初中各自在不同的学校,高中考进了同一所学校,还分在了同一个班,还成了前后桌,吴芳在前、曾磊在后。后来吴芳认为理性来说,这只是随机分配的结果,但她总觉得是缘分,特别是和曾磊谈恋爱后。有一次和曾磊聊起这件事,他沉吟了一下,肯定地说“嗯,缘分,你是我的缘分!”当时有没有拥抱她一下,吴芳已经记不清楚了。


    曾磊是斯文类型的男生,他也爱运动,打羽毛球、跑步之类的,偶尔还打篮球,但没有肌肉壮硕的成果。吴芳没觉得遗憾,她喜欢的不是肌肉。


    她和曾磊的亲密关系是在上大学后才明确的。但是,现在想来,更令她想起时有暖意、会不自觉微笑,当然也更有失落感的是高中时候的相处。


    那时候的学习是真紧张。老师动不动就说高考是独木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啊,同学们。”那个快要退休的男老师常常这么说,那还是高一的时候。


    高一的时候带着点新鲜感,也带着点陌生感,吴芳记得那时她没有怎么放得开。有一次下课,吴芳感到有什么东西碰了她的后背。她没在意,课桌之间那么窄,碰到东西是正常的。但是,持续的碰触让她停下正在整理的物理题。她转过头,看了曾磊一眼,发现他在看她。


    原来曾磊想借她的笔记。他用笔敲了敲自己的物理课本,“想借你的笔记。”吴芳随手就递给他。这是他们相识的开始。吴芳喜欢曾磊的声音,虽然听他说过很多话、念过很多书,但这一次是对她说的。虽然说的只是课室的日常。


    她注意到曾磊这个人是在开学第一天,全班逐一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好。”那个男生的声音令她转头循声看去,她那时比较拘谨,不常常看男生,“我叫曾磊。”她盯着他看,直到他自我介绍完坐下去,她收回目光。


    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了前后桌,吴芳觉得这就是缘分。


    她和曾磊都是住宿生。每天上课、晚自习都在前后桌,有时在饭堂遇见,有时还在操场遇见,但是熟视无睹,明知道对方在那里,要么目不斜视断然走过,要么刻意转头似乎被什么吸引,或者干脆低头看路,只是在对方座位不适时空着的时候,想要知道他的消息。


    自从曾磊借了笔记本,他们开始路见示意,有时还互相说一声“hi”。他们没有正式约过会,至少高中的时候没有。只是,如果一人去跑步,另一人也会想去跑步;一人去吃饭,另一人也觉得肚子饿了。


    上大学的时候,他们开始了恋人关系,好在大学在同一个城市,见面虽要乘车,但也不算异地。


    她和曾磊作为恋人,那些说过的情话和那些亲密的接触,现在已经淡忘,只有失落的感觉隐隐还在。


    吴芳喝了最后一口咖啡,离开了咖啡馆。她今天约了李秋云去游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湖边的咖啡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