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1章 黄土下的共鸣

作者:梦海云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亚马逊雨林边缘,李明远与老巫师命悬一线的危机,通过加密频道传回书院,让所有知情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尽管已启动紧急预案协调当地力量介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份无力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也正是在这种焦灼的氛围中,林见鹿做出了一个令沈渊和埃琳娜都有些意外的决定——他要暂时离开书院的核心实验室,亲自前往“溯源”项目的另一个关键现场,位于黄土高原深处、一处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参与考古挖掘。那里,据初步勘探,可能与“摇篮”坐标暗示的某种周期性文明活动存在关联。


    “你需要坐镇这里!”沈渊第一个反对,眉头紧锁,“IFEO的谈判、‘灵境’的异常、格陵兰的动向……哪一件不是迫在眉睫?考古挖掘,有专业的团队在做!”


    埃琳娜也嚼着口香糖,歪头看着他:“老板,我知道你压力大想散心,但也不用去刨土吧?那活儿又脏又累,还看天吃饭。”


    林见鹿看着他们,眼神却异常坚定:“我不是去散心,也不是不信任专业团队。沈博士,埃琳娜,我们面对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贯穿人类文明史、甚至可能超越我们时间尺度的宏大谜题。坐在实验室里,看着数据流和模拟影像,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摇篮’警示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也无法体会‘文明档案’计划背后,那份与无数逝去文明对话的使命感。”


    他顿了顿,望向窗外西北的方向,语气深沉:“有些东西,必须亲手触摸,必须用皮肤去感受那里的风,用眼睛去见证泥土被一层层剥开、露出历史真容的瞬间。我需要……去寻找那种共鸣。”


    几天后,林见鹿的身影出现在了黄土高原那片千沟万壑的考古工地上。他换上了普通的工装,戴着草帽,脸上没有任何“科技巨子”的架子,混在考古队员中,就像一个前来实习或体验的研究生。


    工地的负责人是国内知名的考古学家,姓孙,一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老教授。他对林见鹿的到来既感荣幸又有些担忧,生怕这位“国宝级”人物在工地上有什么闪失。


    “林总,这边请,小心脚下,刚下过雨,土有点滑。”孙教授小心翼翼地引着路,介绍着情况,“这个遗址是去年农民修梯田时偶然发现的,碳十四测年显示,下层文化层可能超过五千年,远远早于我们之前认为的该区域文明起始时间。而且,从出土的零星陶片和骨器看,其文化面貌非常独特,与已知的仰韶、龙山文化都不同。”


    林见鹿蹲在一个刚刚清理出轮廓的灰坑边,看着考古队员用毛刷和竹签,一点点剔除着泥土,露出下面一件残缺的、刻画着复杂漩涡纹饰的陶罐边缘。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拂去旁边一块碎陶片上的浮土,指尖传来泥土的冰凉和陶器粗粝的质感。


    “这种感觉……”他轻声自语,“和看三维扫描模型完全不同。”


    孙教授笑了:“是啊,林总。数据再精确,也记录不下这泥土的气味,这风吹过塬梁的声音,还有……这等待未知被揭示时,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林见鹿完全沉浸在了考古队的节奏中。他学习如何辨认土质土色,如何判断遗迹边界,如何使用手铲进行精细清理。他手上磨出了水泡,身上沾满了黄土,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当一件完整的、刻画着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在他和队员的小心挖掘下重见天日时,那种跨越数千年时空与远古工匠“对话”的震撼,是任何虚拟影像都无法替代的。


    他发现,考古不仅仅是发掘器物,更是在解读一部写在大地上的无字天书。每一层堆积,都代表着一段时间的流逝,一场可能的气候突变,一次部落的迁徙或战争。那些破碎的陶片、碳化的谷物、散落的兽骨,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先民们的喜怒哀乐、生存智慧与信仰崇拜。


    一天傍晚,收工之后,林见鹿和孙教授坐在工地旁的土坡上,看着夕阳将无垠的黄土高原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


    “孙教授,您干了一辈子考古,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林见鹿递过去一瓶水,问道。


    孙教授接过水,没有立刻喝,目光悠远地望着这片苍茫的土地:“感触啊……就是觉得人很渺小,文明也很脆弱。你看,我们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几千年前,可能就是一个繁荣的聚落,有炊烟,有孩童的嬉闹,有巫师在祭祀台上祈祷风调雨顺。但一场战争,一次干旱,或者一场瘟疫,就可能让这一切烟消云散,被黄土掩埋,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但同时,又觉得生命和文明的力量很顽强。一个聚落消失了,总会在别处重新燃起炊烟。一种文化衰落了,它的基因总会以某种方式,融入后来者的血脉中。我们考古,就是在这些断壁残垣里,寻找那种贯穿时间的、不死的力量。我们在对抗遗忘,为那些沉默的见证者发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抗遗忘……”林见鹿喃喃重复着这个词,想起了“文明档案”计划,想起了亚马逊雨林中那位可能正面临危险的老巫师。


    就在这时,工地核心区域传来一阵激动的呼喊声!孙教授和林见鹿立刻起身跑了过去。


    在一个新发掘的、被认为是祭祀坑的深坑底部,队员们清理出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器物——那不是一个陶罐或骨器,而是一个由某种黑色石头打磨而成的、约莫脸盆大小的圆盘。圆盘表面极其光滑,刻满了如同电路板般精密、却又带着某种原始美感的复杂纹路,纹路中镶嵌着早已失去光泽的绿色矿物。


    最令人震惊的是,当夕阳的余晖以特定角度照射在圆盘上时,那些纹路仿佛活了过来,隐隐流动着微弱的光芒!


    “这……这绝不是新石器时代该有的工艺!”孙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他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石盘捧起,“这纹路……我从未在任何考古记录中见过类似的!还有这材质……感觉不像普通的石头。”


    林见鹿的心跳骤然加速。他死死盯着那个石盘,意识深处,那幅一直沉寂的“星图”,竟然再次传来了清晰的悸动!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指向,而是直接锁定了石盘中心某个特定的纹路节点!那个节点的数学描述,与他母亲气象笔记中某个关于“能量节点周期性活跃”的怪异符号,几乎完全一致!


    他强忍着内心的惊涛骇浪,不动声色地对孙教授说:“孙教授,这个石盘……能让我仔细看看吗?”


    孙教授不疑有他,小心翼翼地将石盘递过来。


    当林见鹿的手指触碰到那冰凉的石盘表面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瞬间涌遍全身!不是触电,更像是一种……共鸣!仿佛他体内的某种东西,与这沉睡数千年的造物,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与此同时,他戴着的、与书院数据中心保持低功耗连接的智能手环,屏幕猛地亮起,显示收到一条来自沈渊的、标记为“十万火急”的信息:


    “见鹿!亚马逊那边……联系中断前最后传回的信号显示,李明远他们可能……可能已经与‘普罗米修斯’的人发生交火!而且,我们刚刚监测到,就在你接触那个石盘的同时,格陵兰的‘心跳’信号……再次出现了与‘烛龙二期’成功时类似的、强烈的加速脉动! 这次的目标……似乎……直指你所在的考古工地!”


    林见鹿捧着那冰冷的石盘,站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


    历史的重量,此刻真实地沉淀在他的掌心。


    而这份重量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然跨越大陆,搅动了冰原下的怪物,并将他本人,置于了风暴骤起的最中心。


    喜欢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请大家收藏:()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