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斯奖颁奖晚宴那个安静的后台瞬间之后,叶濯缨与汤睿之间,似乎悄然建立起一种新的沟通频率。
他们开始频繁地互发邮件。
这并非正式的商业讨论或技术咨询,而是一种更私人、更琐碎,甚至在某些时刻,带着点实验性质的交流。邮件往来通常发生在深夜,当叶濯缨结束一天的研究,或者汤睿处理完繁杂的公司事务之后。
发件人:叶濯缨
收件人:汤睿
主题:无
附件:wave_function_analysis.pdf
正文:
今天发现NS方程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存在一种奇特的周期解,其行为类似某种驻波。相关推导见附件。
另外,实验室窗台上的绿萝,第三片叶子开始发黄。原因未知。
晚安。
汤睿会立刻回复,哪怕已是凌晨。
发件人:汤睿
收件人:叶濯缨
主题:Re: 无
正文:
已拜读(虽然大部分看不懂)。结论部分的数学之美,令人震撼。
关于绿萝:浇水过多或光照不足。建议检查土壤湿度,移至散射光处。
你也晚安。
有时,邮件的内容会更加“不务正业”。
发件人:叶濯缨
收件人:汤睿
主题:观测数据
附件:observation_001.png
正文:
在食堂观察到,人类在摄入高糖分食物(如巧克力蛋糕)后,面部肌肉会产生特定组合的收缩,形成被称为“笑容”的表情。其生理学机制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有关。
附图是采集到的样本数据。
汤睿点开附件,愣住了。
那根本不是什么数据图表,而是一张用数位板绘制的、他的肖像速写。画中的他正低头切着蛋糕,嘴角微微上扬,眼神温和。线条虽然简洁,甚至带着点学术绘图般的冷静笔触,却异常精准地捕捉到了他那一刻的神态。
这不是叶濯缨第一次发来这样的“观测数据”。有时是他开会时微微蹙眉的样子,有时是他靠在车边等待时放松的侧影。没有署名,没有说明,就这么混在关于数学猜想或物理现象的思考中,平静地发送过来。
汤睿看着屏幕上的画像,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攥住。他几乎能想象出,叶濯缨在实验室的间隙,是如何用他分析数据、推演公式的专注眼神,“观测”并记录下他的样子,然后用他掌控最复杂符号的手,将这些观察结果转化为线条。
他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张图片保存下来,存放在一个加密的文件夹里,命名为“我的星辰轨道”。
发件人:汤睿
收件人:叶濯缨
主题:Re: 观测数据
正文:
数据已接收。样本表现出的“笑容”,其触发条件或许并非仅限于高糖分食物。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另外,画得很好。比我所有的官方宣传照都像。
谢谢。
他没有直接追问“为什么画我”,他知道那样只会得到一个基于逻辑的、可能毫不浪漫的回答,比如“练习人体结构学”或“研究面部肌肉运动模式”。他宁愿将这视为叶濯缨表达关心的、一种独特而笨拙的方式。
邮件往来持续着,内容包罗万象:
从对庞加莱猜想后续影响的探讨,到吐槽学校食堂新推出的、味道诡异的“数学公式蛋糕”(叶濯缨的评价是:“命名具有误导性,口感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愉悦函数”);
从分享一篇关于暗物质的最新论文,到询问汤睿某次商业发布会所系领带的颜色代码(理由是“该色度在特定光照下的波长分布具有研究价值”);
从论证某个量子纠缠实验的可行性,到简单的一句“明天降温,记得加衣。”(这条是汤睿发的,他犹豫了很久,删掉了更亲昵的词汇,最终只留下这干巴巴的关心)。
这些穿梭在网络中的字符和图像,如同细密的丝线,在两人之间编织着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它不声张,不喧哗,却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抽象、理性、永恒的数学宇宙,一个是具体、感性、瞬息万变的商业红尘——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对叶濯缨而言,这些邮件是他庞大、有序的思维宇宙中,一个指向特定坐标的、稳定的输出端口。那里接收他一切或宏大或微小的发现,理解他所有或深刻或“无意义”的观察,并且总会给予他及时而可靠的回应。
对汤睿而言,这些邮件是他纷扰忙碌的现实世界里,一片绝对宁静、只属于他的精神绿洲。那里有最前沿的智慧星光,也有最纯粹的人间烟火,更重要的是,有那个少年向他独自敞开的、不为人知的侧面。
他们谁都没有定义这种关系。
但那些深夜的邮件,和那些隐藏在“观测数据”下的肖像画,早已诉说了比任何语言都更多的内容。
那是一种建立在绝对理解与信任基础上的、未命名的依赖。
是星辰找到了愿意承载其所有轨迹的轨道,而轨道,也因星辰的照耀,拥有了存在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