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同龄好友

作者:林语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叶家老宅客厅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叶濯缨正盘腿坐在客厅厚厚的地毯上,面前摊开着一本极其深奥的微分几何专著,旁边散落着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他整个人几乎沉浸在符号与公式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声响充耳不闻。


    玄关处传来一阵动静,是叶濯舟和顾兆和回来了,似乎还带着一个陌生的客人。


    “小缨,看谁回来了?”叶濯舟的声音带着笑意。


    叶濯缨从书海中微微抬起头,视线还有些未能聚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哥哥和熟悉的顾兆和,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他们身后那个年轻人身上。


    那人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毛衣,身形挺拔,气质温和干净,像春日里一棵沐浴着阳光的白杨。他的眉眼与顾兆和有几分相似,但少了几分商海沉浮历练出的锐利锋芒,多了几分书卷气的沉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悲悯的温柔。他的眼神很亮,此刻正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好奇与友善,看向坐在地毯上的叶濯缨。


    “濯缨,这是维恕,兆和的弟弟,刚从国外完成医学交流回来。”叶濯舟介绍道,“维恕,这就是我弟弟,濯缨。”


    顾维恕向前一步,微微弯下腰,主动伸出手,笑容温润:“你好,濯缨。常听哥哥和濯舟哥提起你,今天终于见到了。”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能让人安心放松的魔力。


    叶濯缨看着伸到自己面前的手,骨节分明,干净修长,是一双非常适合拿手术刀的手。他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虽然身高还略逊于对方,但那份属于少年天才的独特气场已然不弱。他伸出手,与顾维恕轻轻一握,触感温暖干燥。


    “你好,顾医生。”叶濯缨的声音依旧是他惯有的平静,但少了几分面对外人时的疏离。他敏锐地注意到了顾维恕身上淡淡的消毒水气息与一种独特的、属于草本植物的清冽味道交织在一起,这让他判断出对方确实长期身处医疗环境。


    顾维恕并没有像许多人初次见他时那样,立刻将话题引向那些骇人听闻的学术成就或天才头衔。他的目光反而被地毯上那本摊开的专著吸引,带着真诚的兴趣问道:“在看微分几何?这个领域的思维方式非常迷人,对吧?”


    叶濯缨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很少有人会在他阅读这种层级的内容时,不是先表示惊叹,而是直接切入对学科本身的探讨。


    “嗯。”叶濯缨点头,难得地多解释了一句,“它在某些层面与拓扑的关联,是解决另一个问题的基础。”


    顾维恕了然地点点头,笑容加深:“虽然我的数学忘得差不多了,远远比不上你,但我能想象那种在不同结构之间寻找桥梁的乐趣。就像在医学上,试图理解细胞信号通路与整体器官功能之间的联系一样。”


    他没有试图去理解那些具体公式,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研究背后共通的“连接”与“结构”的哲学美感。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一个是在数学王国里披荆斩棘的年轻君主,一个是在生命疆域中探索奥秘的温柔行者。这一刻,无关年龄,无关领域深浅,只是一种纯粹智力与气质上的相互审视与认可。


    叶濯缨觉得,这个叫顾维恕的医生,和他哥哥顾兆和很不一样,也和他见过的很多人都不一样。他不谈论他的传奇,只是看到了一个正在钻研难题的“人”。


    这种感觉,不坏。


    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语气是罕见的主动邀请:


    “要坐吗?”


    顾维恕从善如流地在沙发上坐下,姿态放松却不失优雅。他的目光依旧温和地落在叶濯缨身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与好奇。


    “我听哥哥说,你最近在研究霍奇猜想?”顾维恕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空气中流淌的思维脉络。


    叶濯缨点了点头,在他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双腿习惯性地蜷起。这是他在思考时最放松的姿态。


    “有些想法,”少年的声音平静无波,“还在验证阶段。”


    若是旁人听到这句轻描淡写的“有些想法”,定会惊得瞠目结舌。但顾维恕只是微微颔首,眼神里流露出真诚的欣赏。


    “很了不起。”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木制小盒,“这是从瑞士带回来的手工巧克力。听说思考很消耗能量。”


    叶濯缨看着那个小盒子,没有立刻去接。他的生活被公式和定理填满,很少接触这样带着人情味的小礼物。


    顾维恕也不催促,只是耐心地保持着递出的姿势,笑容温暖:“尝尝看?据说黑巧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对创造性思维有帮助。”


    这时叶濯舟端着茶具走过来,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了——叶濯缨对陌生人的戒备心向来很重,更不用说接受来路不明的食物。


    但更让他惊讶的是,叶濯缨在犹豫片刻后,竟然伸手接过了那个小盒子。


    “谢谢。”少年低声说,手指轻轻摩挲着木盒上的纹路。


    顾维恕的笑容更深了些:“不客气。如果你喜欢,下次我可以带不同口味的来。”


    叶濯舟将茶杯放在两人面前,状似随意地问道:“维恕这次回国,是打算长期发展?”


    “是的。”顾维恕端起茶杯,动作优雅,“我接受了协和的聘书,下个月开始在心外科任职。”


    叶濯缨抬起头:“心外科?”


    “对,心脏外科。”顾维恕迎上他的目光,“人体是最精密的仪器,而心脏是这个仪器的核心。我很着迷于它的运作机制。”


    “泵功能。”叶濯缨突然说,“本质上是一个流体力学问题。”


    顾维恕怔了一下,随即笑开来:“没错,确实可以这么理解。但还要考虑电生理、分子信号传导……相当复杂的一个系统。”


    叶濯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难得地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书本里,反而继续问道:


    “手术的精确度要求是多少?”


    “毫米级。”顾维恕比了个手势,“有时甚至是微米级。特别是在做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时,每一针的落点都至关重要。”


    叶濯缨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他放下一直拿在手里的巧克力盒子,突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那是叶濯舟特意为他装在客厅里的,方便他随时记录灵感。


    少年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心脏结构图,然后在旁边快速写下一串公式。


    “如果考虑血流动力学的最优解,”他边写边说,“手术切口的角度应该满足这个函数……”


    顾维恕放下茶杯,走到白板前,认真地看着那些公式。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能跟上叶濯缨的思路,时不时提出一些专业视角的见解。


    “这里还要考虑组织的弹性模量……”


    “没错,所以需要引入这个参数……”


    叶濯舟和顾兆和站在一旁,看着这超乎想象的一幕——十六岁的数学天才和二十出头的心外科医生,竟然在白板前热烈地讨论起手术方案的数学建模。


    阳光渐渐西斜,为客厅镀上一层暖金色。公式与医学知识在空气中碰撞,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在这一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当讨论暂告一段落时,叶濯缨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轻声说:


    “医学比我想象的有趣。”


    顾维恕微笑回应:“数学也比我想象的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刻,一段跨越年龄与领域的友谊悄然萌芽。在这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未来的数学巨擘与未来的医学领军人物,完成了他们命中注定的初次相遇。


    叶濯舟与顾兆和相视一笑,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欣慰——叶濯缨的世界里,终于又多了一个能与他平等对话的朋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