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2章 “星河”初耀,国之重器

作者:临晚不晚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送走父母,秦念心中那点微澜很快被压下,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了“星河二号”最后的攻坚战中。


    父母的到来与离别,像是一段温暖而酸涩的插曲,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国家的期望,还有家人那份沉甸甸的、混杂着骄傲与愧疚的爱。


    这让她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虚境实验室”被频繁启用,时间流速比带来的优势,让她能够以远超常人的效率进行架构验证和算法推演。


    结合前线反馈和系统新解锁的知识,她对“星河二号”的初始设计进行了多处精妙的优化,尤其是在核心的“分布式动态调度”协议上。


    她引入了一种基于“数据流驱动”和“动态优先级队列”的混合调度算法。


    这套算法极其复杂,但其核心思想,秦念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向以李文军为首的软件团队解释:


    “想象一下,我们以前的计算机就像一个大食堂只有一个打饭窗口,所有程序不管饿不饿都得排队,效率低下。


    ‘星河一号’我们开了几个窗口,但还是要靠管理员(中央调度器)指挥谁去哪个窗口。而现在,‘星河二号’的这套新协议,相当于我们给每个程序发了智能手环!”


    她在黑板上画着示意图,眸光锐利,语言却极富感染力,“手环会根据程序的‘饥饿程度’(任务紧急度)、‘饭量’(计算量)、


    ‘爱吃什么’(所需计算单元类型),自动把它们引导到最合适的、人最少的窗口(计算节点),


    甚至允许‘特别饿的’程序插队,或者把一个大份饭分成几小份在不同的窗口同时打!这样,整个食堂的吞吐量和效率,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这个比喻通俗易懂,瞬间让原本对复杂数学公式感到头疼的团队成员豁然开朗,对接下来的调试充满了期待与斗志。


    在苏清河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对秦念提出的新算法进行了严谨的数学证明和大量仿真测试,


    结果令人振奋——理论上,新协议能极大缓解“内存墙”瓶颈,提升整体运算效率百分之三十以上!


    硬件方面,张海洋团队负责的、基于“争气芯”乙型改进而来的专用处理单元也取得了突破。


    他们采用了一种创新的“龙鳞”交错式散热结构和秦念提供的特殊导热材料配方,经过数十次失败的尝试,


    终于成功解决了高性能运算下令人头疼的散热难题,确保了芯片在极限负载下的稳定运行。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当最后一个机柜完成组装,密密麻麻、颜色各异的线缆如同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网络般,精准地连接起所有部件,


    巨大的“星河二号”原型机,终于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矗立在特意为它建造的、带有基础恒温恒湿和防震措施的新机房内。它沉默着,却仿佛蕴藏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通电自检、单模块调试、子系统联调……每一步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


    终于,到了全系统首次上电联调的时刻。


    机房内,气温似乎都比外面低了几度,只有机器风扇低沉的嗡鸣和指示灯规律闪烁发出的细微声响。


    秦念、苏清河、李文军、吴思远、张海洋等所有核心成员,以及被特许进入的郑文渊和几位总部代表,都屏息凝神地站在主控台前,目光紧紧锁定着那块巨大的状态显示屏。


    秦念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些微紧张,与身旁嘴唇紧抿、手指微微颤抖的苏清河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然与期待。


    她转向操作员,清晰而冷静地吐出两个字:“启动!”


    操作员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郑重地按下了那个红色的主电源按钮。


    “嗡——”


    一阵比之前明显许多的电流声响起,庞大的机柜群由近及远,依次亮起了运行指示灯,如同黑暗潮水中涌起的星火,迅速燎原!


    主控屏幕上,代表着各个子系统状态的图标开始闪烁,一行行启动信息如同瀑布般飞速滚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位于中段的一个机柜上方,一盏黄色的指示灯急促地闪烁起来,同时屏幕一角弹出一个警告提示:【电源模块B-07输出波动,超出阈值!】


    “有情况!”张海洋低呼一声,额头瞬间见汗。


    气氛骤然凝固!几位总部代表的脸色也微微一变。


    “别着急!”秦念的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记录波动数据。李工,检查负载分配逻辑。


    张工,带人准备热插拔备用电源模块。按照应急预案执行。”


    她的指令清晰明确。


    团队成员立刻行动起来,没有一丝混乱。


    李文军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指令,调整任务分配。


    张海洋则带着两名助手,如同手术台边的医生,迅速而不失谨慎地接近故障机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三分钟后,波动消失,黄色指示灯转为稳定的绿色。备用电源模块接管成功。


    “虚惊一场。”张海洋抹了把汗,长出一口气,“初步判断是初始浪涌导致的老化模块不稳定。”


    秦念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继续监测。


    系统自检程序不要停。”


    这个小插曲,反而让众人更加全神贯注。几分钟后,屏幕上的滚动信息终于慢了下来,最终稳定。


    所有状态图标都呈现出代表健康的绿色。中央跳出一行简洁的提示:


    【“星河二号”系统自检通过,等待指令。】


    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寂静后,机房内猛地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狂喜的低呼与欢呼!


    “成功了!一次点亮!”


    “所有子系统报告正常!”


    “我的天……我们真的做成了!”


    苏清河教授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嘴唇哆嗦着,反复说着:


    “好孩子……好孩子……我们做到了……” 所有的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唯有那颤抖的手传递着无以言表的激动与欣慰。


    李文军和吴思远用力拥抱在一起,互相捶打着对方的背脊。


    张海洋更是兴奋地一拳锤在旁边的机柜上,发出“哐”一声闷响,也毫不在意。


    郑文渊看着眼前这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庞然大物,眼中精光闪烁,连连点头,


    对身边的总部代表说:“好!好!好!国之重器,名副其实!这点小波折,正好证明了咱们系统的可靠性!”


    秦念看着屏幕上那行简单的提示,心中也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成就感,仿佛看着自己亲手哺育的孩子终于站了起来。


    但她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下令,声音压过了现场的欢呼:“不要松懈!立刻开始基准测试!我们要看到最真实、最极限的数据!”


    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接下来的性能验证,才是真正的考验。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