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7章 膏肓

作者:喜欢鞭尾蝎的卓阁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武媚娘端起酒杯,敬向李治,声音温婉大气:


    “陛下,今日君臣同心,民心安定,实乃大唐之福,


    臣妾敬陛下一杯,愿陛下龙体康健,


    愿大唐江山永固,愿盛世千秋万代!”


    李治笑着端起酒杯,与武媚娘轻轻一碰,一饮而尽,语气中满是畅快:


    “天后所言极是!


    有你辅佐,有太子与皇太孙传承,


    朕再无后顾之忧!


    来,与众卿同饮此杯,


    共贺大唐盛世!”


    百官纷纷端起酒杯,齐声响应:


    “陛下万岁,大唐万代!”


    韦氏端着酒杯,看着眼前的繁华景象,心中的野心愈发炽烈。


    她知道,今日的荣光只是开始,她的路还很长。


    她看向身旁的李显,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伸手轻轻挽住他的手臂,低声道:


    “殿下,今日重照册封皇太孙,乃是天大的喜事,


    往后我们更要如同天皇天后一样同心同德,


    为重照铺路,为大唐的将来尽心尽力。”


    李显闻言,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对韦氏的依赖与认同:


    “爱妃所言极是!”


    韦氏面上愈发温柔,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主位之上的武媚娘,


    眼神中的野心已然藏不住,


    武媚娘能做到的,她韦氏也一定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总有一天,她会取而代之,成为这大唐真正的女主人,


    让所有人都臣服在她的脚下,永世传颂她的威名!


    这般想着,韦氏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高台之上。


    李治身着赭黄龙袍,虽因风疾面色稍显苍白,却仍端坐着接受百官朝贺,


    而他身旁的武媚娘,


    一身深紫绣金凤的朝服,身姿挺拔,


    目光锐利,偶尔与李治低声交谈时,


    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天后的威严。


    那是真正的实权在握,


    是能与帝王并肩,左右朝局的气势,


    是韦氏梦寐以求的模样。


    她收回目光,


    方才那一眼,


    她看到了武媚娘扫过殿中时,


    眼底掠过的深意,


    似乎早已看穿了她心中的盘算。


    韦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还不是时候,她必须收敛锋芒,


    像藤蔓般紧紧依附在李显身边,静待时机。


    “爱妃在看什么?”


    李显察觉到她的失神,轻声问道。


    韦氏回过神,脸上立刻堆起温婉的笑容:


    “臣妾在看天后的气度,


    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


    能得陛下如此信任,


    与陛下共掌朝政,实在令人敬佩。”


    李显闻言,连连附和:


    “母后的确厉害,朝中大小事务,多仰仗母后决断。”


    韦氏心中冷哼,面上却愈发柔和:


    “殿下能有如此明事理的母亲,也是殿下的福气,


    将来殿下登基,定能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


    李显被她哄得满心欢喜,连连点头,


    双眸满含爱意对韦氏说道:


    “孤更幸运的是有你这样一位贤内助。”


    韦氏低下头做娇羞状,


    实则垂着眼帘,掩去眸中与娇羞全然不符的算计,


    李显如此蠢笨,自然不知道她并不稀罕这“贤内助”的名头,


    她要的是像武媚娘一样,成为站在帝王身边,


    能与他平分秋色、甚至掌控全局的女人!


    永淳二年十一月初三,


    洛阳宫贞观殿内,空气中弥漫着沉郁的药香。


    李治半躺在龙床上,面颊此刻蜡黄,


    唇瓣亦失去血色,呼吸微弱,胸口起伏间带着久病的滞涩。


    他浑浊的目光落在床边守着的武媚娘身上,


    声音嘶哑:


    “媚娘,朕……朕这身子,怕是撑不住了。”


    武媚娘连忙俯身,双手轻轻握住他冰凉的手,


    李治指尖冰凉,让她想起了当年王福来弥留之际,


    她心头一紧,悲从中来。


    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刻意放缓了语气,声音温柔:


    “陛下不要胡思乱想,


    你乃真龙天子,有龙气护体,


    吉人天相,定会平安度过此劫,


    太医不是说了吗,只要陛下安心静养,按时服用汤药,


    再过些时日便能日渐好转,


    届时咱们还能一同看洛阳的牡丹呢。”


    她说着,拇指轻轻摩挲李治的手背,


    想要用自己手心的温暖驱散李治手上的凉意。


    昨夜太医们满脸的束手无策,早已暴露了李治病情的危重。


    李治的目光缓缓移向殿角堆放的奏折,


    想起礼部昨日前提报的封禅嵩山事宜,


    他眼中闪过对往昔盛景的向往,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


    “朕还记得,当年随父皇巡幸洛阳,


    曾远远望见嵩山巍峨,那时便想着,


    日后若能登嵩山封禅,


    告慰天地,彰显大唐气象,


    便是此生一大幸事,


    可如今……”


    他咳了两声,气息愈发急促,


    “朕连起身祭拜太庙都要耗尽全身气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更别提登上嵩山之巅,行封天禅地的大典了。”


    话音未落,他喉间溢出一声叹息,满是遗憾:


    “罢了……罢了……朕这副残破模样,


    怕是要负了百官数月的筹备,也负了这万里河山的期盼,


    嵩山脚下的祈年坛已筑得齐整,礼器、仪仗、祭文也都一一备妥,


    只待朕御驾亲往,便可奏响雅乐,敬献玉帛,


    将大唐的繁盛告慰天地,


    可如今呢?


    朕连御撵都坐不稳,如何登坛拜谒、宣读祭文?”


    武媚娘听着他的话,鼻尖一酸,


    连忙掏出锦帕拭了拭眼角,柔声道:


    “陛下不必自责,


    封禅本是为祈求国泰民安,


    如今陛下安心养病,


    不让百姓为君心忧虑,


    便是对大唐百姓最大的福祉,


    待陛下龙体康复,


    咱们再择良辰吉日前往嵩山,


    届时定让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看到陛下的圣明,


    看到大唐的繁盛昌隆。”


    李治却缓缓摇了摇头,眼神空洞:


    “朕自己的身体,朕最清楚,


    早已回天乏术,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他顿了顿,忽然用力握住武媚娘的手,声音虽弱却坚定,


    “媚娘,你……你替朕拟一道旨意,


    罢除来年封嵩山的所有筹备,


    将那些囤积的物料,粮草分拨给受灾的州县,


    让百姓们能熬过这个寒冬,


    也算朕为他们做最后一点事。”


    武媚娘心中一痛,她怎会不知,


    封禅嵩山不仅是李治对天地的祈愿,


    更是他想借此事彰显自己三十余年的治世功绩,


    弥补早年因体弱未能多巡幸天下的遗憾。


    可如今,这份心愿却只能化作一纸罢停诏书。


    喜欢女皇武则天请大家收藏:()女皇武则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