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市深秋的雨,带着一种能沁入骨缝的凉意,密密地敲打着出租屋的窗棂。林绾心坐在窗前的工作台旁,指尖从一块已打磨得极为光滑的黄杨木上掠过,感受着木质特有的温润。她拈起刻刀,那刀在她手中稳得像磐石,亦如她此刻的心境。
窗外,是被雨水晕染成一片模糊光海的城市车流。窗内,唯有刻刀吻过木面的沙沙声,那声音细腻而绵长,仿佛在低语一个只属于她们母女的故事。浅黄色的木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飞舞,如同微型的落叶。木料的轮廓在她刀下逐渐蜕变,一只竖着俏皮耳朵的小狗已初见雏形。这是给女儿林林的第十一个生肖木刻。
“妈妈,”一声软糯的呼唤从身后传来。陈林儿揉着惺忪的睡眼,像只依恋人的小动物般依赖地靠在她腿边,“狗狗快好了吗?”
“快了。”林绾心手腕一顿,稳稳收住刀势,这才将刻刀放下。她将女儿温柔地揽入怀中,低头亲了亲她带着奶香的发顶,“等妈妈刻完第十二只小猪,我们就能回家看九叔公了。”
“好呀,我想九叔公了!”陈林儿兴奋地说,随即打了个小小的喷嚏,白皙的小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红晕。
林绾心的心微微一紧,下意识地探了探女儿的额头。还好,温度正常。但那种如影随形的焦虑,从未真正离开过她。鸡蛋、牛奶、尘螨,甚至是几颗无辜的红枣,都可能让怀中的小生命陷入窒息的危险。这过敏的体质,像一道无法磨灭的烙印,来自那个她不愿再想起的人。
她拿起桌上那把边缘已被摩挲得温润的木梳,轻轻梳理着女儿的细发。梳柄的纹路古老而奇特,那是父亲林凡栖在她满月时亲手刻下的。曾经,她只当这是件寻常的礼物,直到父母骤然离世,她回到老家林江县,在九叔林硕人交给她的那个密封木盒前束手无策时,才在绝望中想起这把梳子。
“绾心,这盒子是你父母留下的。他们交代给我,不到万不得已,别打开。”九叔拄着拐杖,声音沉缓。
那时,她的人生正跌入谷底。失去双亲,婚姻破碎,腹中却意外孕育了一个小生命。万念俱灰之下,她几乎想随父母而去。
是这把梳子,插入了木盒纹饰间缝隙的锁孔,“咔哒”一声轻响,如同开启了一个被时光尘封的世界。
盒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束用红绳系好的胎发,十几颗小小的乳牙,以及一封字迹熟悉的信——
绾儿,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都离开了,也许这时的你处在最艰难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放弃。爸妈此生最得意的作品,不是任何器物,是你!
信纸下方,是一本厚厚的日记,记录了林家木艺生意的起落,也隐约指向那场伪装成意外的车祸背后,冰冷的算计与人心的贪婪。信的最后一页,母亲的字迹格外用力:绾儿,别为我们复仇,要为我们,更为你自己,灿烂地活着。
那一刻,在林江县老屋昏暗的灯光下,抱着父母留下的唯一念想,她嚎啕大哭。然后,把眼泪和过往一起,牢牢锁进了心底。
“妈妈,你怎么了?”陈林儿仰起脸,伸出小手摸了摸她的脸颊。
林绾心回过神,才发现眼角有些湿润。她握住女儿的小手,贴在自己脸上,笑了笑:“没事,妈妈在想,下午要去李医生那里打针,林林怕不怕?”
“有妈妈和爷爷在,我不怕!”孩子纯真的话语里,是对她构建起来的小世界全然的信任。
爷爷,指的是陈伯渊。那个用直升机将她们从生死边缘接来,给予最专业医疗庇护的老人。他是陈清晏的父亲,却在她最无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这份恩情,她记着。但也仅止于此。
至于陈清晏……
林绾心的目光掠过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那个曾与她谈论诗词、许下诺言,最终却在现实的泥沼中选择放手的男人,如今已是别人的丈夫。他们之间,除了林林这根脆弱的纽带,早已山河永寂。
桌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是李医生发来的信息,提醒下午的脱敏治疗,并委婉地问她晚上是否有空一起吃个饭。
李医生人很好,总会主动帮忙预约挂号、跟进治疗情况。他温和儒雅,对林林也很有耐心,他眼中的欣赏与怜惜,林绾心不是不懂。只是……
她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女儿,又看了看手中即将成型的小狗木刻。她的心,早已被父亲的木梳绾住,被母亲的遗信填满,被女儿的笑容占据,被复兴家业的决心支撑。再也分不出多余的地方,去安放另一份需要小心翼翼维持的关系,或者,去再次承担那份“不安全”的风险。
刻刀再次落下,在小狗的眼睛处轻轻一点。瞬间,那只木刻的小狗仿佛活了过来,眼神带着一丝倔强的灵动的光。
就像她,就像她的陈林儿。
生肖木刻,是从一只小老鼠开始的。那时陈林儿刚经历完严重的过敏反应,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她握着女儿的手承诺:“宝贝,妈妈每个月给你刻一个生肖,等十二个刻完,你的病就好了,我们就回家。”
如今,承诺即将兑现。
沙沙的刻木声再次响起,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平静之下,是无人知晓的过往波澜,和正在被一点点雕刻出的、清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