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46章

作者:佚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现任湖南按察使陶恩培,因协助曾国藩、塔齐布剿匪有功,晋升湖北巡抚!


    陶恩培是谁?


    之前曾国藩在长沙练兵,就曾经和陶恩培闹得水火不容。


    后来曾国藩被兵变赶出长沙,陶恩培可没少在背后煽风点火。


    可以说,曾国藩在湖南练兵时吃的苦,受的排挤,基本上都有陶恩培在背后参与。


    现在让陶恩培来当这个湖北巡抚,来负责曾国藩的军队后勤。


    这不是明摆着要给曾国藩和湘军头上多套一个枷锁吗?


    这下子,曾国藩也忍不了了。


    “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武昌城书房中,曾国藩气急败坏,破口大骂。


    他委屈啊。


    练兵两年,遭受了这么多的排挤和委屈。


    出战多次,败多胜少。


    好不容易光复湖南全境,夺回湖北武昌。


    得到的却不是奖赏和荣耀,而是朝廷一次比一次更加明显的打压和提防。


    曾国藩泪流满面,眼眶通红。


    “皇上,我是忠于你和大清的啊。”


    “你为何要这么对我,就因为我不是旗人吗?”


    看到这里,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沉默了。


    整个大殿都沉默了。


    胤禛叹了一口气,道:


    “大清这个旗人用官的制度,当真需要改一下了。”


    在场的几名旗人大臣对视一眼,开口道:


    “太子殿下,曾国藩固然是有些委屈不假,但大清用旗人乃是祖制……”


    “去他娘的祖制!”康熙突然生气了,拍着龙椅扶手破口大骂。


    “还看不出来吗?只有曾国藩能救大清!”


    “你要说给个亲王、郡王不行也就算了,连个巡抚都舍不得,这就是纯粹的又蠢又坏!”


    胤禛表情严肃地点头。


    “对,就是这个道理。当年大清为了打下整个天下,能给吴三桂这种不是旗人的家伙封王。”


    “如今咸丰为什么不行!”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了大清的存续,有些规矩该改就改。”


    “说什么狗屁的祖宗制度,那就是愚昧之言!”


    康熙和胤禛父子接连表态,让在场的几名旗人大臣不敢再说话了。


    弘历也点头表示赞同。


    “皇祖和阿玛所言极是,满汉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大清想要真正强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必经之路。”


    “咱们大清可不像其他世界线,拥有《工业革命》并不代表着大清就一定能碾压西洋各国。”


    “应该群聚群力,尤其是要把大清国内占据绝大多数的汉人之力发挥出来,才是大清将来能屹立于世的真正奥妙。”


    这一刻,大清祖孙三代皇帝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满汉融合,势在必行!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圆明园,临时御书房。


    “皇上,曾国藩上折子谢恩了。”


    听着肃顺的话,咸丰皇帝嘴角露出笑意。


    “呵呵,谅他也不敢违逆朕的旨意,哼。”


    【咸丰虽然很想要振兴大清,但他和他爹道光一样,骨子里都是一个喜欢墨守成规的人。】


    【满人治国是大清两百年来的铁律,咸丰对曾国藩这种非八旗汉人的歧视从小就根深蒂固发自内心,可不是几场战争的胜利就能改变的。】


    肃顺又道:


    “对了,在这份折子里,曾国藩还弹劾了一个人。”


    “皇上您一看便知。”


    “弹劾?”咸丰皇帝微微皱眉。


    不会弹劾刚刚上任的湖北巡抚陶恩培吧?


    这曾国藩也太不知好歹了。


    就想要和朕对着干?


    展开奏折了一下,咸丰皇帝的表情和缓不少。


    曾国藩弹劾的,还真是湖北巡抚。


    但并不是现任湖北巡抚陶恩培,而是前任湖北巡抚崇纶!


    在几个月前,太平军攻克武昌之后,当时就在城里的崇纶并没有死。


    早就做好了逃亡准备的崇纶乔装打扮,在城破当晚就逃出了武昌。


    崇纶也知道自己丢掉了武昌罪孽深重,他不敢公开露面,隐姓埋名地从湖北的西北部经过武关跑到了陕西的西安城里躲了起来。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崇纶害死了吴文镕,丢掉了武昌,种种劣迹让整个大清上下对其都极为不齿。


    陕西方面,一些在当地为官的吴文镕门生得知了崇纶隐居在此后,便暗中通知了曾国藩。


    曾国藩如今风头正盛,是弹劾崇纶的最佳选择。


    谁都知道,崇纶可是皇上的心腹!


    本来嘛,朝廷这边若是真的给了曾国藩湖北巡抚,曾国藩或许也就退一步,不追究这件事情了。


    可现在,你咸丰皇帝对曾国藩搞了这么一出恶心人的闹剧,曾国藩怎么可能忍?


    直接反手就是一份弹劾,要求惩治崇纶,以正视听!


    咸丰皇帝读着曾国藩言辞极为严厉,隐隐有指桑骂槐之意的奏折,刚刚和缓的表情又绷紧了。


    这个家伙!


    恼火的咸丰皇帝想要咒骂几句,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曾国藩收复武昌,得知崇纶弃城逃跑,随之进行弹劾,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咸丰皇帝都挑不出曾国藩在这件事情上的错处。


    咸丰皇帝看了一眼面前几名军机大臣。


    几人全部沉默。


    大家当然都明白咸丰皇帝的意思,他是希望有人能开口保一下崇纶。


    问题是崇纶自己把事情做绝了,谁要是开口保崇纶,那就肯定会陷入这个烂泥坑里,成为被全天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能做到军机大臣的哪个不是人精,怎么可能会在这种时候开口帮崇纶说话?


    等待片刻之后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的咸丰皇帝也无语了,翻了一个白眼之后提起朱笔做出批示。


    “准奏。着陕西有司捉拿崇纶,押京师由三法司审理,奏明朕后惩治。”


    咸丰还是留了一个口子。


    押到北京上千里的路程,再加上审理,怎么样也得一年半载过去了。


    风头一过,那就有希望能保住崇纶的性命。


    还是那句话,旗人嘛,犯多大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和轻判的。


    汉人呢,只要你不是汉八旗,别管多大的功劳,对大清皇帝来说你也永远都不是自己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